仁新聞—如何面對新聞

一則新聞若不夠腥羶色,大概很難出現在我們眼前。

以上午那則殺童案新聞為例,我們很容易陷入難受、不捨、恐慌之中,尤其是為人父母,很難不想起【接二連三】的殺童案。

然而,不是社會病了,社會也沒壞;請把他當個案,這樣想那個人:他到底怎麼了?

接著想,我自己可以做些什麼?

無論是之前鄭捷事件或者天母殺人事件,我想的都是如何在教育現場教育孩子理解、包容,再教孩子如何自保,避免危險。

除此之外,提高警覺,多對身邊的人關心,恐怕才是解決無差別殺人案件的根本辦法。

如果心情還未平靜,請看這一則社論,試試看,跟著做會不會好些。

節錄自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03280393-1.aspx

(中央社台北28日電)台北市內湖區今天發生4歲女童當街遭殘殺死亡案,社會震驚,民情激憤。律師呂秋遠在臉書PO文呼籲大家做以下這十件事。
1.請不要轉載任何的圖片、電視畫面,畢竟這些都會製造無謂的恐慌與難過。
2.如果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就暫時不要觀看任何媒體,讓自己的心靈休息一下。
3.請不要叫廢死聯盟踹共,人不是他們殺的,他們只是堅持自己的理念而已,但是並不是因為他們呼籲廢除死刑,所以才有隨機殺人案發生。
4.請不要污名化任何群體,精神障礙與犯罪沒有直接關係。就殺人的嫌犯來說,沒有診斷出精神障礙的人,卻有情殺仇殺的情況更多。
5.保持信任別人。這是偶發事件,每個國家都有這種隨機殺人的犯行,台灣沒有糟糕到這種地步。
6.多關心別人,這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當我們發現親友有異狀,可以多主動的幫忙他們就醫或是度過難關。
7.如果有媒體去打擾女童的父母親,請拒看拒聽。
8.被告會不會判處死刑,這件事情不需要現在揣測,「宣稱自己精神障礙就可以減刑或免刑」這種事,沒有這麼容易的。
9.請不要株連九族,嫌犯已經33歲了,成年人就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父母代為受過。
10.回家時,請擁抱你身邊的人。

另一則http://www.storm.mg/article/51308

李茂生提到,台灣尚未廢死,每年間仍有6、7件死刑判決,且執行4、5人,堆積了55名待決者。他進一步指出,在一個仍有死刑判決與執行的國度,從湯姆熊、捷運鄭捷到剛發生的校園割喉,一件比一件兇殘而且無法預測。而去年,李茂生曾經在鄭捷事件發生時說過,根據他過去的經驗,事件發生的機率會愈來愈高,期間會愈來愈短。

文末,李茂生表示,民眾集體的不安感,也許會隨著獵巫的快感減緩,但激情過後,能期待的也只剩周期越來越短的再度激情。

受害母親說的話,很值得深省

http://buzzorange.com/2016/03/28/childkilled/

今早發生的內湖女童命案,兇嫌在落網之後,女童的母親沈痛地發表聲明。她說:「我認為,這個社會一直在談家庭、教育以及工作間的平衡。我辭職之後回家帶小孩,我沒想到這個社會是如此的不安全。我真的很希望政府、各級單位能夠做些事情,讓媽媽放心帶小孩或是放心工作。另外,我認為這樣子的隨機殺人事件,兇嫌基本上在當時是沒有理智的。這不是靠立什麼法、怎麼處置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我還是希望能從根本、從家庭、從教育來讓這樣的人消失在這個社會上面。我希望我們未來的子子孫孫,都不要再出現這樣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