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身體美學》

美,其實是回來做自己
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是美的,每一個人都將發現自己身體的美是他人不可取代的。
《身體美學》獻給每一個自信而從容的生命。[@more@]

蔣勳〈身體的記憶〉

  • 這一生,我認真牽過的手有多少?有多少次手掌牽繫的記憶會一直停留在身體之中?
  • 用自己的右手認識自己的左手,在敬拜神的時候,在祝福他人的時候,在讚美或鼓勵他人的時候。
  • 我開始行走,搖搖擺擺,用腳掌、足踝、膝蓋的力量支持自己站立起來……
  • 我摔倒了,又站起來了,身體告訴我:摔倒之後可以站起來;是身體的記憶,也是生命的記憶。
  • 低等動物的脊椎都是橫向的,人堅持了脊椎的直立,「直立」是人的基本標幟。
  • 我摔跤了,摔跤時身體並不是太痛,但是旁邊有人在看,覺得難堪丟臉,心靈的受傷也許更痛。
  • 我的行走中有焦慮,也有從容;行走的節奏速度正是我生命的節拍與調性。
  • 我的身體只是一個衣服的架子嗎?拿掉衣服,我的身體是什麼?
  • 我的身體,記憶著快樂與憂傷,記憶著尊敬與屈辱,記憶著愛與恨……
  • 我閉著眼睛,用身體感覺空間的密閉或開闊──
  • 我在找身體的極限,手的極限,腳的極限,軀幹的極限,肺的容量的極限,性的勃起的極限──
  • 身體裡有一種嚮往,身體就可以形成一種美。
  • 我的身體隨著我的旅行,閱讀,有了日本、有了印度、有了法國、有了美國、當然,也有了台灣……
  • 我想清掃身體中許多角落被遺忘的灰塵、渣滓,我想拉開封閉身體的布幕……
  • 擁抱的體溫永遠烙印在皮膚的記憶中,永遠不會消逝……
  • 身體裡有一株樹,渴望迎接春雨,便一一張開了枝葉……
  • 身體裡有一匹馬的記憶,可以在無邊無際的原野上馳騁……
  • 看不見的角落有一堆糾纏著的線,我知道,需要一點時間,才能把線慢慢解開……
  • 我記憶著斷去的手臂,腿,失落的軀幹與頭,我要找回自己。
  • 我的肉身記憶著青春,也記憶著衰老,記憶著誕生,也記憶著死亡。
  • 身體記憶著許多次死亡中對復活的渴望。
  • 我是種子,我是花,我也是果實,我的身體在不同形式中流轉。
  • 身體裡修行著愛與恨,喜悅與憂傷,渴望與幻滅;身體在生與死之間修行。

表達性治療—『舞蹈治療』與「舞蹈劇場」

        好久沒有玩的那麼開心,藉由身體動作來溝通或表達自己的情緒,伊蓮娜在帶領過程要我們「伸展」,表現肢體情感的「張力」。聽完指令,融入伊蓮娜要我們表現的情緒之中,便自然延伸、舒展身體,做出動作抒發感覺。一整天,身體的舞動在每一個當下,不僅是抒發情緒,也獲得生理、心理的愉悅與平衡,時間一溜煙的走過。[@more@]

一、自我覺察:

       記得當天伊蓮娜有幾個段落要我們『模仿』對方或者組員的動作,當時只覺得要仔細觀察對方,再做出「盡可能接近對方」的「精確」舉止,彼此樂的哈哈大笑,發現自己肢體動作的能與不能,身體長久被操持而未覺察的僵化性;藉由模仿,我們彼此更加貼近身體上、心理上。

   不期然的在碩斌老師的質性研究課,談到深度訪談的原則跟態度,適當距離的同理心能融入對方陳述的情境中,其中『模仿』對方的小動作是一個貼近對方的小撇步,雖然他提出的個人觀點從以前到現在都不太被學生所認同,他也引證在酒店中做過的研究,適度模仿對方會增加彼此接近或更認識的機會,所以要陷入愛情的第一步「模仿」是個不錯的開始。這段談話引發我在舞蹈治療課中為什麼伊蓮娜有幾段要『模仿』的好奇聯想,從模仿我們聊到肢體動作的「表達」以及經由「舞蹈治療」中對肢體動作所做出的表達—-進行自由聯想進而自我覺察。所以我明白那一天伊蓮娜在團體帶領及討論的用詞為何如此小心、保守、謹慎(在我以為她有限的中文言詞裡),因為「舞蹈治療」是很個人的自我覺察

也是治療師與學生之間的個別化協同,不適合團體進行。治療師不會告訴學生該做什麼,學生需憑自己內心的感覺、情緒來做動作,自己主導自己的身體,做什麼動作都可以,從而自由聯想;治療師再觀察你的體形、姿勢和動作,以作出分析與評估,並針對個別的狀況,設計治療計劃,調整治療的程度。

『模仿』從我已知的學習理論之外,有了溝通互動論的新解。

二、「舞蹈治療」(網路資料)

    「舞蹈治療」並不是教導學習某種特定的舞,也不是把肢體動作訓練得足以媲美專業舞者,「舞蹈治療」是透過身體和動作來達到治療性的目的。參加「舞蹈治療」時,治療師會先了解學生的需要,以及想要治療的理由。治療師不會告訴學生該做什麼,學生需憑自己內心的感覺、情緒來做動作,自己主導自己的身體,做什麼動作都可以。治療師會觀察你的體形、姿勢和動作,以作出分析與評估,並針對個別的狀況,設計治療計劃,調整治療的程度,以符合學生的需求。治療師在進行「舞蹈治療」時,應有開放的心胸和意願參與,如此學生才能獲益。因此,找一位令你舒服的治療師是很重要的。

三、我看雲門舞集2表演的經驗

        「舞蹈治療」碩斌老師聊到他自己對「舞蹈治療」也不熟悉,但他知道德國有一種舞步是:觀察社會型態中,人們一些慣性的、不自覺的、痛苦的、不舒服的肢體動作與表情,再將這些觀察表達出來,結果當然是不受德國人歡迎,因為那令人痛苦、不舒服。我想到我在雲門舞集2代的表演中,曾經看過這等舞碼,知道林懷民與德國烏帕塔舞蹈劇場(Tanztheater Wuppertal)的淵源,取徑碧娜.鮑許(Pina Bausch「舞蹈劇場」的舞蹈風格路線,碧娜鮑許說:「我並不在乎人如何動,我關心的是人因何而動」(I’m not interested in how people move, but what moves them.)。我欣賞的作家蘇珊‧宋塔(Susan Sontag,當代知名理論大師,具文哲背景,亦為出色的文學作家與劇場編導,甫於2004年底謝世,生前曾為爭取人權戮力不懈)在她的作品<觀看他人之痛苦>中,也一再的批判那些人們習以為常的觀看角度,察而未察的觀看視界,批判性的解構再建構看待事情(現象)的觀點,去看那看不見的!

   2006國泰藝術節-雲門舞集2校園巡迴」

     2006/09/20我在蘭陽女中看表演,雲門舞集2的示範演出中,欣賞到浪漫芭蕾、古典芭蕾乃至現代舞的舞蹈演變,及「白蛇傳」、「薪傳」、「水月」等雲門舞作片斷;2代雲門的新創作品:舞動失落與希望的「斷章」、幽默逗趣的『前進又後退」、隨著音樂快速傳遞的「傳球樂」,第一次接觸伍國柱的舞蹈真諦成就「人」本身的舞蹈。

 

 

四、什麼是「舞蹈劇場」? (摘錄 雲門舞集2網站)

     

      

「舞蹈劇場」一詞以德國現代舞歷史發展來看,最早提出的是拉邦(Rudolf von Laban),之後拉邦的學生科特.佑斯(Kurt Jooss)以「舞蹈劇場」一詞強調其作品的戲劇張力與人物刻劃,內容則綜合了舞蹈與戲劇的元素。1973年碧娜.鮑許(Pina Bausch)正式接掌烏帕塔舞蹈劇場(Tanztheater Wuppertal),逐步地將德國舞蹈的面貌徹底轉變。現今,碧娜.鮑許的名字與「舞蹈劇場」劃上等號,但在32年前碧娜前衛的理念與表現手法,受到舞團內部與外界的質疑與叫囂,鮑許憑藉著堅持與勇敢,不僅建立出獨特的舞蹈劇場形式,也給予全世界的創作者最大的激勵,觀眾欣賞到舞蹈與劇場的新視野,鮑許更因此被譽為舞蹈劇場大師及推動者,在國際舞壇上以舉足輕重的獨特地位影響著全球,現今歐美舞蹈教育者將碧娜.鮑許的舞蹈劇場和美國後現代舞及日本舞踏並列為當代三大新舞蹈。

 

      自八○年代起,台灣開啟了德國舞蹈大門,逐漸認識了別於美國現代舞的另一種舞蹈形式──舞蹈劇場,直至1997年台灣才得以一窺碧娜.鮑許舞作原貌,之後,各式的專欄報導、影音資料,解答了我們對於「舞蹈劇場」的疑問,同時也灌溉了台灣舞蹈園地。1987年,陶馥蘭發表的作品可謂為台灣舞蹈劇場濫觴,後來在舞蹈與戲劇界也都產生了影響,姚淑芬、吳碧容、伍國柱、黎煥雄、周書毅的作品都受了碧娜、鮑許的啟發。其中,伍國柱展現了對舞蹈極大的熱情與勇氣, 26歲隻身前往德國學習現代舞,雖然未能實現願望加入碧娜、鮑許舞團,但卻啟迪了伍國柱的舞蹈真諦─成就「人」的本身。伍國柱進入德國埃森福克旺藝術學校,正式接受現代舞訓練,進而承襲德國表現主義舞蹈精神,人文關懷亦成為他創作的主題。20002004年間編創六部舞作─「前進,又後退」、「西風的話」、「Tantalus」、「花月正春風」、「斷章」、「在高處」。而其中「Tantalus」《德國劇場》雜誌讚揚「伍國柱的編舞才氣,直追當代荷蘭編舞大師漢茲.凡.曼儂(Hans van Manen)」。

 

如同碧娜‧鮑許(Pina Bausch)說:「我並不在乎人如何動,我關心的是人因何而動」(Im not interested in how people move, but what moves them.),以注重個人特質編創舞作,突破了傳統舞蹈形式或語彙。伍國柱說:「我不應該一直在技巧上追求,而是如何讓技巧成就『人』本身」。「舞蹈劇場」所重視的不是只是表面的表演形式,而具有更深沈的背面意義。

    

 五、 伍國柱舞作介紹「斷章」
  「斷章」原名Oculus,拉丁文原義是「眼睛」;或指眼狀窗孔,一如羅馬萬神殿大圓穹頂毫無遮蓋的圓窗口。或許伍國柱是想說:在層層束縛的生命裡,也可以看得到天光,看得到希望。
2006920  片斷情緒組成的人生之舞…..主持人特別介紹這次演出「斷章」 是因為伍國柱,紀念他的過世,精采而短暫的一生,他的舞是生活化的,沒有太艱深的肢體動作,很平常的。整齣舞的動作就是那些平常的動作,搔癢、頓足、吹氣、嘆息、振臂等十幾種,卻在不斷的變形重組後構成整齣舞碼。簡單的動作,卻讓人感到震撼,就是因為是熟悉的動作,才能打動人心。那種混合著壓抑、憤怒、悸動的情緒不斷在發酵,不斷的跌倒、爬起、再跌到。這種自我與群體的關係接連的出現,在孤獨的情緒到了頂點的時候,又捲入群體的漩渦。整個生命就被切割成碎片,在相似的情緒中反覆,不停的重複。上圖照片的段落:生命在群體自我的反覆中,也有甜蜜的愛戀,在民謠的節奏下,上演著一對對的雙人舞。這段真的很有趣,我邊看邊笑,男女間的愛戀在顯而易見的肢體動作下,了然於心。羞澀、害羞、試探、閃躲、反覆,愛情間的互動就被這些片段的動作包裹了。而之前的男方主動,到之後的女方主動,又是那麼的有趣生動。 這張圖的段落:舞者裸身抓癢,使勁力氣搔著全身;但表皮下的慾念和焦躁,卻隨血液四處流竄而無法制服。然後,肢體被自己用力推拉、扭曲、抖動、重摔又爬起;而表情則像快轉前進的錄影帶,在喜怒哀樂,甚或曖昧詭異的竊笑、靦靦、恐慌、失落中,跳過再跳過。這一切零碎的生活動作,都在重複、都是對抗、都將徒勞、都沒終點。   片斷情緒組成的人生之舞都是那反覆的情緒片段,但人生不就是如此嗎?拆解到最後,也是這些情緒在反覆重組。從開始的潔白氣球,到每個人都染上了不同的顏色,生命的躁動不安,似乎也變成了坦然的喜悅,不知是接受還是看開,最後還是到了最後。用詼諧的角度去解釋人生,在有趣怪誕下有著對自我與群體的釋然,斷章就是伍國柱對人生的省思吧。 

   參考網站資料:
.舞動生命的旋律 感受肢體的無限潛力!/師大、輔大進修推廣部講師 車向明
.什麼是舞蹈治療?/台灣舞蹈治療研究協會
.身與心的流動─淺談舞蹈治療/台灣舞蹈治療協會副秘書長 朱慶琳
.新興療法─舞蹈治療/台大醫院精神部職能治療室職能動力小組
.舞蹈治療在國外已行之有年/生命力記者 施施
.藝文充電  雲門舞集2 網站

 

  

 

九歌兒童劇團演出繪本—擁抱

謝謝孝威國小盛情邀約

欣賞九歌兒童劇團演出繪本—擁抱

“擁抱”描寫著…

小刺蝟不快樂,因為牠沒有朋友。大家都怕小刺蝟身上的刺,不敢靠近牠。每當小刺蝟熱情的靠近別人時,總是讓對方受了傷,小刺蝟難過得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直到一次意外的發現……[@more@]

http://blog.ilc.edu.tw/blog/blog/1652/post/4191/26557

http://children.cca.gov.tw/garden/animation.php?id=200802A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