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下運動會

三年忠班的小朋友,個個生龍活虎有朝氣,才華洋溢有個性。追趕跑跳一級棒,個個都是熱情奔放的小太陽!

他們健康活潑、創意十足,展現在跳繩運動、武術練習和口琴演奏,不怕困難不放棄,表現團結合作的精神;

今天是他們期待已久的好日子,即將同心協力大展身手,展現運動員的體能與風采。

進場表演扯鈴由邱佩瑜老師指導,表演同學技巧純熟,扯鈴動作有

1. 左右調鈴 

2. 金蟬脫殼   

3. 金雞上架

4. 關渡大橋

5. 蜻蜓點水

6. 仰觀星斗

7. 螞蟻上樹

8. 平沙落雁

9. 金手指

10. 直上青雲(拋鈴)

 

呼拉圈的啦啦隊同學,賣力演出,為運動會寫下活力神氣的一頁。

 [@more@]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成功3〈自律—基本功〉

自律,這是多麼艱辛的修練!

孩子該有的能力都有了,為什麼有人仍需要父母催逼,有的卻能按部就班、自我鞭策?這些孩子具有哪些特質?父母的著力點在哪裡?

[@more@]

這一期親子天下(2012.12月刊)「自律基本功,從哪裡開始?」一文一開頭便說:
自律牽涉到自我察覺和自我要求,所以基本上它是個很高層次、涉及非常多面向的事情。
長時間的自我要求,讓自己步上規律的步調,每一個規劃與執行,不斷地考驗自己的支撐力與耐力,這真的不容易。而自律涉及的範圍如此廣大,不止是學習上的自律,生活上的所有事件,幾乎都在和自己的內心交戰。

自律總伴隨著「犧牲」、「忍耐」,對孩子來說,「犧牲」、「忍耐」是負面、不舒服的,如果引導孩子正面看待、延後享受,那麼,這件事也許就沒有那麼困難。

例如:

我可不可以偷吃那顆糖果?

我可以試著忍耐,在不對的時間偷吃糖果,其實很痛苦,因為會擔心被發現,如果忍下來,下回有慶祝活動時,吃糖就變得愉快些。

我可以一直看卡通節目而不寫功課嗎?

我可以試著忍耐,因為在寫功課前看電視,其實會很緊張,擔心著功課還未完成,如果寫完再看電視,那麼我就可以放心地看。

這延後享受的忍耐功力,就如「自律基本功,從哪裡開始?」一文說的:

「延宕滿足」或稱「延後享樂」是自律行為中一項珍貴的能力,它可以讓人獲得較高層次的幸福感。

 

    內容摘自:

   孩子的自律,需要父母自身的示範〈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共合國」〉

  • 作者:selena洪淑青  
  • 2012.12.12

跳繩運動

   跳繩  <仿寫 :  晨讀十分鐘  樹先生跑哪裡去了

  我在跳繩的時候

 

  空氣也在我的身體裡 跳著

 

  它跳呀跳呀

 

  從我的嘴吧裡跳出來

 

 

[@more@]

    跳繩 <仿寫>

  我在跳繩的時候

  空氣也在我的身體裡 跳著

  它跳呀跳呀

  從我的嘴吧裡跳出來  

 

   我在跳繩的時候

   心臟也在我的身體裡 跳著

   它跳呀跳呀

    跳到快要蹦出來

 

   我在跳繩的時候

   歡樂也在我的身體裡 跳著

   它跳呀跳呀

   從我的臉上笑出來

 

 

  靈感取自  樹先生跑哪裡去了    

 

                   跑步 洪志明

 

  

 

 

 

 

 

 

 

 

         

文化接力-學校走訪文化館學習計畫〈珍珠社區與台灣戲劇館〉

      走訪珍珠社區與台灣戲劇館

[@more@]

 

   珍珠社區   古早文物設置

 社區簡介

   導覽動線

  靈石 –據說很靈驗喔!

   滾動直徑150公分稻草球,與稻草近距離接觸

3人6腳  同心協力穿木屐  向前行

稻草娃娃DIY

台灣戲劇館  身段與唱腔 教學

歌仔戲基本手勢 唱腔 台步身段教學

具指導者鄭老師說:戲劇館的歌仔戲傳承教學都是免費

歡迎有興趣者周六到戲劇館學習喔!

 

戲劇館導覽

此次活動感謝 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贊助

謝謝珠珠姐姐陪我們一整天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成功-2 《知書達禮 》

     從科普閱讀到科學思考能力的培養    

         作者–洪蘭《知書達禮  p.191-194

     知識庫的建立不是立竿見影的事,它需要長期的耕耘,讓每個學生了解看書是有益的事。

許多人認為功課都做不完了,哪有這麼多「美國時間」看課外書…..

[@more@]

     科學不僅是知識的堆積而已,它是一種思考的模式,是一種批判的能力,這種思考的能力目前在我們學生中似乎非常缺乏。造成這個現象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歸根究柢我覺得是目前學生教科書以外的書看得太少………..

     資料來源:

http://tw.class.uschoolnet.com/class/?csid=css000000035477&id=model3&cl=1187573383-6871-952&mode=con&m3k=1187585817-2797-979&_ulinktreeid=

       哪有這麼多「美國時間」看課外書?
       其實台灣學生功課之所以做不完,是因為他們重複的做一些無聊、沒有創意的家課,例如抄寫課本、抄寫生字。一九八二年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史帝文生教授曾來台做了美、中、日三個國家小學生認知發展的比較,我國五年級學生做家課的時間是每週七七一分鐘,日本的仙台市為三六八分鐘,而美國明尼亞波利市是二五六分鐘,我們學生的家課是美國的三倍。

 

       為了減輕課業的壓力,我們簡化了教科書,教科書的簡化卻造成理解上的困難;既然無法理解,又要考的話,只有把它背下來,考試時默寫上去了事,這樣一來反而增加了學習的負擔。其實背景知識就像一張篩網,網愈細密,新知識愈不會流失,老師說的話是一陣風,只有綿密的網可以兜住它。背景知識又像一個架構,有了架子,放進來的知識才知道往哪兒放。當每個格子都放滿了,一個完整的圖形就顯現出來,一個新的概念於是誕生。

 

       背景知識也是「大師」和「生手」最大的差別。一盤殘棋給西洋棋生手看兩分鐘,然後要求他重新排出來,他無法做到;但是給西洋棋的大師看,他就能正確無誤重新排出。是大師的記憶比較好嗎?當然不是,因為當我們把一盤隨機安放的棋子給大師看,請他重排時,他的表現就和生手一樣了。大師和生手唯一的差別就在大師有背景知識,使得殘棋變得有意義,意義度就減輕了記憶的負擔。這個背景知識所建構出來的基模會主動搜尋有用的資訊,將它放在適當的位子上,組合成有意義的東西。一個沒有意義的東西,很快就淡出我們的知覺系統。

 

      那麼要如何增進背景知識呢?知識的來源有兩方面,一是自己的經驗,二是別人的經驗(這就是傳承的知識)。經驗的取得需要時間與精力,這是現代人最不能負荷的兩樣,因此,獲得知識最好的方法就是閱讀,在最短的時間內換取別人的經驗。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成功-1

    

面對少子化及人口老化的問題,台灣的下一代被期待負擔更多的責任與義務,但是如何培養具有競爭力的下一代,台灣的家長們總是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上,總是希望孩子多上點課、多補一點習,但是答案其實很簡單,關鍵就在家長身上。

[@more@]

http://tw.myblog.yahoo.com/cmjhteacher/article?mid=3437&next=3436&l=a&fid=21

根據經濟暨合作發展組織(OECD)所主辦的PISA 2009國際學生標準化測驗OECD的研究結果資料,顯示出三項重要的結論:

一、  受測的15歲學生中,那些自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父母親就時常陪伴閱讀的學生,要明顯優於沒有或缺乏父母陪伴的同儕。

二、  不管父母的社經背景為何,只要父母在孩子學習生涯早期,就陪伴孩子閱讀,其孩子的表現就較為優異。

三、  15歲孩子來說,父母對其學習生活的參與,與其在PISA考試得到較好的成績有正向關係。

OECD這份資料指出,許多家長都知道,積極參與孩子的學習生活,對孩子的成長大有助益。但是,許多家長家庭事業兩頭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的學習生活;也有部份家長認為自己能力不足,無法幫助孩子學習,故不願參與孩子的學習生活。

不過,從PISA 2009所蒐集到的資料顯示,要讓孩子成功並不需要 家長有 博士學歷,或大量的陪伴時間。事實上,許多能提升孩子閱讀能力的親子互動,需要的並不是專業的知識,而是家長對親子互動的興趣和積極參與。

越早投資  收穫越豐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