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課程〈鄉土關懷〉~萬長春圳60周年 巡禮

鄉土關懷課程來一趟萬長春圳攔河堰巡禮,感念興建水利建設艱辛,喚起人們重視農田水利設施,同時共同關心生活週遭的水圳環境,了解在地文化,進而培養學生「優質水圳好環境,你我共同來維護」的觀念。

〈宜蘭在地新聞網 冬山報導〉

 

[@more@]

 這一次校外教學,適逢萬長春攔河堰60週年慶,為讓學生重溫在農業社會裡,以傳統的農耕方式,來表現農民的辛勞,欣逢萬長春圳攔河堰建造60周年紀念,讓學生體驗老一輩人心中的記憶,重現農業社會水田插秧時的場景。

生日快樂

農耕體驗

誰知盤中飧  粒粒皆辛苦

 

 

《月光光》(La Luna, 2011)新北市動態閱讀 :宋華枝老師導讀〈1〉

主題:享受閱讀有樂趣

         專注理解有方法

短片《月光光》(La Luna, 2011)

 

[@more@]

 

《月光光》故事敘述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爺爺和爸爸帶著小男孩划著小船準備去進行一個世代傳承的工作,就是幫月球整理門面,因為小男孩是第一次進行任務,所以爺爺幫他準備了一頂帽子,但爺爺和爸爸卻因為帽子要戴高一點還是壓低帽緣產生意見分歧,好不容易經過一番折騰,大夥兒上了月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爺爺和爸爸兩人卻又因為要給小男孩用什麼工具產生爭執。只見小男孩將帽子反戴,選擇了大鐵鎚,輕鬆的將剛剛降落在月球上的龐然大星星敲碎,完成第一次工作。

閱讀理解策略:

1.從圖像中觀察色彩、光線、造型

2.從【題目】猜測故事內容

3.閱讀後產生自己的「感受」

閱讀理解策略小練習:

1.閱讀一棵「世界上最大的樹」

2.文本來自國家地理雜誌

閱讀理解策略:

1.從人.事.時.地.物.景像…等細節讀的精確

2.練習用「表格」方式摘記

全然享受在閱讀之中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成功-5 : 聰明的時間教養 從速度到態度

有什麼方法可以培養孩子管理時間的能力?時間管理是可以學習的嗎? 在這忙碌的時代裡,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時間管理工具,而是新的時間教養觀念。

[@more@]

現在的爸媽一方面要搞定缺乏時間管理能力的孩子,一方面還要對抗無所不在的手機、電視、電玩、網路……蠶食鯨吞孩子的注意力與時間。面對雙重壓力的父母,除了整天盯緊孩子進度、嘮叨、提醒外,有什麼方法可以培養孩子管理時間的能力?

忙碌時代,時間教養3大目標:

目標1 過去的時間管理是為了「更快」,現在是為了「更幸福」

做好時間管理,不只是為了加快速度、提高效率,而是為了享受更好的生活,實現人生的夢想。《最後的演講》一書作者蘭迪.鮑許(Randy Pausch)在他生前的一場演講中提到:「管理時間最主要的目的不是為了效率,而是為了好的結果。」

在速度愈來愈快的時代,時間管理不再是與時間競賽,而是找到個人生命的平衡點。在健康的身體、成功的事業(學業)、愉悅的人際關係和生命的意義上,取得最佳的平衡點。

目標2 過去的時間管理是要完成「to do list」,現在是要實現「to be list 

要 抒解時間不夠用的壓力,關鍵字,不是「更快」或更有「效率」,而是用「合適」的速度,做「重要」的事。目標不再只是把「to do list」(待做事項清單)完成,而是把「to be list」(自我實現清單)實踐。也因此,關於時間的教養,不是速度的練習,而是人生態度的建立。這種態度,來自於能夠發覺內心真正感覺重要的事情,並學習把時間、專注力投注在這些重要的事情上,完成人生的夢想清單,這也就是成功學大師柯維所說的:「找到心中的羅盤。」

楊鈺瑩提醒父母,在培養孩子時間管理能力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給孩子足夠的自我探索、自我認識的時間。因為時間管理是為了要達成目標,而目標的設定就會牽涉到:「我是誰?」「我要實現什麼目標?」「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有興趣的事情,就會願意為自己設定目標,會在自己設定的時間內努力完成。在這種狀況下,時間管理能力自然會好。

此外,還要給孩子時間犯錯,因為在犯錯過程中可以了解自己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開始會去思考怎麼解決問題,也就慢慢能抓準在真實世界裡完成一件事情需要的時間,包括摸索、犯錯、解決問題的時間都會思考進去。

 

目標3 過去教孩子管理時間的重點是「數字」,現在的重點是「自我」

 時間管理大師賽維特指出:「好的時間管理,其實就是自我管理。」

 

楊鈺瑩提醒爸媽,時間管理是一個很深的綜合能力,必須建立在很多基礎能力上,包括:孩子自我監控的能力、目標設定、自我認識、內在動力、自我要求……這些能力都有了之後,才會有後面這塊時間管理能力。

 

要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最需要的就是給孩子「時間」:給他時間長大、給他時間探索自我、給他時間找到人生目標、進而找到內在的動力,這過程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與對話,當然,還有父母的──時間。

 

摘錄自聰明的時間教養 從速度到態度

生活恰恰 ~ 捏 製 雪人

冬天悄悄來到

   樹葉都離開樹梢

街上行人換上外套

    還有厚厚的雪帽

[@more@]

動物們都準備好

   躲進自己溫暖的巢

孩子們都好興奮

   在白雪裡盡情嬉鬧

 

摘錄自  生活恰恰 ~ 雪人與魚

 

  

 

同學們受了3年多廣播劇的薰陶

接觸這類劇本故事書

接受度特別高 ★★★★

 

這次捏雪人活動使用簡便的麵粉和水或是一些增加口味的調味料就是簡單的無毒黏土,製作過程中會散發出淡淡的麵粉香,有穩定心神的作用

 

   調配比例~ 現學現賣 運用「分數」概念製作配方

 

 

 

 

當顏色與口味添加進去時,更會刺激孩子們的觸覺、嗅覺、味覺和視覺。

在捏塑雪人時直接感受顏色、構造、粗細、乾溼和味道等,甜甜的巧克力醬是黏膠~最讓人愛不釋手。

 

 

 

揉製麵糰過程中洋溢著歡樂笑聲,孩子們也體驗到當麵包師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當然我們也發覺到一位麵團達人,猜猜他是誰?答案就在照片中!

 

 

 

 

可貴的友情

朋友可以讓我們生活更充實、更美好。

希望同學們在學習語文第三單元〈慰問卡、珍重再見、誰買了米勒的畫〉後,能更加珍惜友誼,和朋友和樂相處,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more@]

想想看:

我的好朋友是那些人?想想朋友們平日相處的情形?

朋友之間要互相關懷,互相幫忙,彼此學習。

想想看自己平常是用哪些方法和朋友互動?

朋友身上的有哪些特質可以幫助自己成長?

慰問卡〈寫作〉

慰問卡屬於「應用文」範疇,寫作方向限定於「慰問」。

當我們的親友、師長、同學遇到某些事件,我們想要表達關心與祝福,便可以透過一張慰問卡來表達我們的情意。

[@more@]

    國語第八課課文中,敘述了班上選手因校慶前練習而受傷,同學們寫了慰問卡表達關懷之情。課文結束後,讓孩子實際練習慰問卡的寫作,首先要先了解慰問卡使用的恰當時機,學習如何透過慰問卡的方式,向周遭的人表達關懷之情,進而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

 

 

 

 

萬聖南瓜派

天氣陰陰涼涼的

正值萬聖節陰森森的氣氛

孩子們提議來點萬聖節味道的扮鬼活動

扮鬼前

先上一道「溫馨南瓜派」吐舌頭

[@more@]

謝謝承譽媽媽早早備好的材料

孩子們信手捻來就是一道好料理

滿溢著溫暖和愛

當我們的心同在一起 ~ 合作學習

當我們的心同在一起…

[@more@]

始業式早晨

孩子用過聰明餅  走進勤學門  進入圓滿門

完成收心操

收回暑假閒逸的心

把心安放在學習教室裡

親手摺出一顆心

每個孩子寫下自己的意願

  『我願意用一顆 …… 心在這裡學習』

 

孩子們一一把心放在這個學習教室裡

共同合作  拼組成一顆心

缺了一個心  就無以完全

交織出人事物合作學習更多的可能性

在合作中展現對彼此的看重與關心

願意關懷同學並且對他人有所付出與貢獻

同窗之友的愛 在這顆心裡發酵

在這顆心裡

在這個學習共同體中找到改變的動力與自我肯定的笑容

  關於  日本教育大師 佐藤學「學習共同體」是讓學生彼此對話、相互幫助;老師「少說多聽」、教室打開大門,成為可以共同觀摩學習的現場。透過合作學習、分享表達,讓孩子找回學習的樂趣,老師找到成長的動力,更間接提升整體的學力表現。

作者追本溯源的探討日本,以及包含台灣在內的「東亞型教育危機」:孩子們從學習中逃走、缺乏動機、無法專心於學習、學習力崩壞背後的結構性因素。

  .作者從世界各國發展的軌跡,與國際學生能力評量中歸納,強調主動、參與、分享、合作、表達的「學習共同體」,找到解決東亞教育危機的「根本解」。

 

學習動機 ~ 6把鑰匙,開啟自動自發的求知欲

學習動機

為何該給的都給了,孩子就是沒目標,上課發呆放空、下課沉迷電動?
專業心理測驗加上6個守則,幫你找到專屬孩子的最適激勵法!
 
親子天下雜誌,九月號NO49期《學習動機》
[@more@]
封面故事精彩內容:
 
【觀念篇】
►學習動機不等於念書動機–破除4大迷思 養出學習好胃口
►深入「敵營」  向電玩學吸心大法
►心理測驗-分類啟動  找出最適激勵法
►3個女兒的藝人媽媽傅娟–讓兔子做兔子、烏龜做烏龜
►最年輕的總編輯凃峻清–心裡有熱情  看什麼都好玩!
►史丹佛教授談動機–有意義的目標  讓動機生生不息
 
【對策篇】
►6把鑰匙,開啟求知欲–給他一個「合理的高標準」
►把實驗當魔術的李美惠老師–玩真的!理化不再硬梆梆
►家裡常有學生的黃敏惠老師–孩子要的是「有人在乎」
►解決7個狀況題–拯救教室裡的﹁趴趴熊
►14本祕笈  教你樂在學習
 

參訪 慕光教養院

生命教育-視障體驗

行前教育:

1.眼睛看不見的人,我們叫他作視障者。

2.冬山鄉有一所機構專門教育視障的學生,這所學校叫做慕光教養院

[@more@]

★你認為視障同胞生活最不方便的是什麼?為什麼?

眼睛矇住時,我們通常需要用到身體什麼地方的幫助,才容易走好?

你在路上看到視障的人,你會主動幫助他,和他打招呼嗎?你會說什麼? 

視障的人看不見,你知道他們如何讀書?如何做作業呢?

你覺得我們生活環境,對視障者有用心照顧嗎?你覺得該怎麼改善才好?

我們生活環境設施中,哪裡對視障者產生困擾與不便?

 

電影資源分享:聽見天堂 Red Like the Sky

  根據真人實事所改編,米可曼卡西八歲時失去視力,卻憑著對電影的熱愛聲音的敏銳天賦,成為一位優異的電影音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