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成功-2 《知書達禮 》

     從科普閱讀到科學思考能力的培養    

         作者–洪蘭《知書達禮  p.191-194

     知識庫的建立不是立竿見影的事,它需要長期的耕耘,讓每個學生了解看書是有益的事。

許多人認為功課都做不完了,哪有這麼多「美國時間」看課外書…..

[@more@]

     科學不僅是知識的堆積而已,它是一種思考的模式,是一種批判的能力,這種思考的能力目前在我們學生中似乎非常缺乏。造成這個現象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歸根究柢我覺得是目前學生教科書以外的書看得太少………..

     資料來源:

http://tw.class.uschoolnet.com/class/?csid=css000000035477&id=model3&cl=1187573383-6871-952&mode=con&m3k=1187585817-2797-979&_ulinktreeid=

       哪有這麼多「美國時間」看課外書?
       其實台灣學生功課之所以做不完,是因為他們重複的做一些無聊、沒有創意的家課,例如抄寫課本、抄寫生字。一九八二年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史帝文生教授曾來台做了美、中、日三個國家小學生認知發展的比較,我國五年級學生做家課的時間是每週七七一分鐘,日本的仙台市為三六八分鐘,而美國明尼亞波利市是二五六分鐘,我們學生的家課是美國的三倍。

 

       為了減輕課業的壓力,我們簡化了教科書,教科書的簡化卻造成理解上的困難;既然無法理解,又要考的話,只有把它背下來,考試時默寫上去了事,這樣一來反而增加了學習的負擔。其實背景知識就像一張篩網,網愈細密,新知識愈不會流失,老師說的話是一陣風,只有綿密的網可以兜住它。背景知識又像一個架構,有了架子,放進來的知識才知道往哪兒放。當每個格子都放滿了,一個完整的圖形就顯現出來,一個新的概念於是誕生。

 

       背景知識也是「大師」和「生手」最大的差別。一盤殘棋給西洋棋生手看兩分鐘,然後要求他重新排出來,他無法做到;但是給西洋棋的大師看,他就能正確無誤重新排出。是大師的記憶比較好嗎?當然不是,因為當我們把一盤隨機安放的棋子給大師看,請他重排時,他的表現就和生手一樣了。大師和生手唯一的差別就在大師有背景知識,使得殘棋變得有意義,意義度就減輕了記憶的負擔。這個背景知識所建構出來的基模會主動搜尋有用的資訊,將它放在適當的位子上,組合成有意義的東西。一個沒有意義的東西,很快就淡出我們的知覺系統。

 

      那麼要如何增進背景知識呢?知識的來源有兩方面,一是自己的經驗,二是別人的經驗(這就是傳承的知識)。經驗的取得需要時間與精力,這是現代人最不能負荷的兩樣,因此,獲得知識最好的方法就是閱讀,在最短的時間內換取別人的經驗。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成功-1

    

面對少子化及人口老化的問題,台灣的下一代被期待負擔更多的責任與義務,但是如何培養具有競爭力的下一代,台灣的家長們總是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上,總是希望孩子多上點課、多補一點習,但是答案其實很簡單,關鍵就在家長身上。

[@more@]

http://tw.myblog.yahoo.com/cmjhteacher/article?mid=3437&next=3436&l=a&fid=21

根據經濟暨合作發展組織(OECD)所主辦的PISA 2009國際學生標準化測驗OECD的研究結果資料,顯示出三項重要的結論:

一、  受測的15歲學生中,那些自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父母親就時常陪伴閱讀的學生,要明顯優於沒有或缺乏父母陪伴的同儕。

二、  不管父母的社經背景為何,只要父母在孩子學習生涯早期,就陪伴孩子閱讀,其孩子的表現就較為優異。

三、  15歲孩子來說,父母對其學習生活的參與,與其在PISA考試得到較好的成績有正向關係。

OECD這份資料指出,許多家長都知道,積極參與孩子的學習生活,對孩子的成長大有助益。但是,許多家長家庭事業兩頭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的學習生活;也有部份家長認為自己能力不足,無法幫助孩子學習,故不願參與孩子的學習生活。

不過,從PISA 2009所蒐集到的資料顯示,要讓孩子成功並不需要 家長有 博士學歷,或大量的陪伴時間。事實上,許多能提升孩子閱讀能力的親子互動,需要的並不是專業的知識,而是家長對親子互動的興趣和積極參與。

越早投資  收穫越豐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