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SFBT),是一個峰迴路轉的歷程。
作者:許維素
心理治療叢書 B2056
開本:正25開 ‧ 裝訂:平裝
內文頁數:192頁
類別:諮商 心理治療 分類號:178.4
ISBN:957-9521-81-6
[@more@]
七年前,在國立台灣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就讀博士班時,修習了陳秉華教授上的SFBT課程;課程中不僅研讀理論也著重實際演練,在此過程中讓我體會到SFBT的精神。它強調正向、短期、不探討原因與歷史的取向,讓我覺得神奇又嘆為觀止,但這些與以往所學的治療概念實在大相逕庭,也讓我產生了一些質疑。之後,我又參加了SFBT大師Dr. W. Walsh的訓練工作坊,雖然心中的質疑依舊存在,但它的神奇與效果也令我再次折服,總覺得它像是一個魔法棒,因著種種預設的建設性問句的畫龍點睛,轉瞬間讓個案停止抱怨與難過,而擁有開始行動與改變的正向力量。
由於自己原是學校輔導老師,因此對學校的老師、學生、家長及社區,都具有高度的關懷,因此對推動學校輔導與社區諮商工作也深具使命感。在一連串教師輔導研習的邀約下,我決定將這簡單易懂、容易學習的SFBT作為教材,它不僅有清楚結構化的諮商流程、步驟與技巧,視每次諮商為一次諮商的精神;同時又可幫助教師以正向眼光看待學生,凡事都能探尋例外,不忘讚美與肯定,如此必能增加師生的關係及輔導的效能,更重要的是可以讓教師有力量、有方法,面對量多質難的學生問題,依然願意陪伴向前行。而在多年的實務、訓練、督導的工作中,發現SFBT對於社區諮商的適用性,也不亞於學校輔導。因此,也積極地將SFBT推廣運用於社區機構的諮商員與義工的諮商訓練與專業督導中。可貴的是,這些在學校與社區介紹與推展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的行動,獲得很多學校教師及社區人士的強烈肯定與熱烈回響,成為鼓勵我繼續推廣的重要力量。
體會與認同、訓練與實作之間,形成一個累進的學習循環,化解了當年對SFBT的不少質疑與困惑,不過也開始面對了在訓練與實作時新增的疑難雜症;包括強調正向的SFBT是如何看待情緒的議題、能否用來輔導受創個案?如何用於團體治療及治療督導的過程?能否幫助校園中挑戰度高的非志願個案或轉化運用於學生課業的輔導?以及,SFBT帶來的整體治療效果究竟是什麼?為突破這些困境,我開始進行有關SFBT相關的學術研究,並大量購買與閱讀相關書籍。在研究與閱讀中,彙整了一些SFBT運用在不同議題上的觀點、原則與技巧,拓展了我的認知基礎,也增加了實務效能。這些彙整的資料,就是產出本書的一個機緣。
記得我詢問過Dr. W. Wash如何學習SFBT?他的回答是「practice」,再詢問他如何精熟之?他的回答是「practice, practice and practice」。去年,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創始人之一,Dr. I. K. Berg來台講學,我有幸接受她的督導;在督導過程中,我充分經驗到被賦能的感受,好奇地問她何以能不受到個案負向回應與行為的干擾,堅持地一直看到正向的所在,她的回答是:「Just amazing」—我震撼於她提醒我SFBT所示範的是一種生命的思維哲學,而不是著眼於一定非要個案接受正面或改變自己的技巧。對SFBT的學習,我歷經了衝擊與震撼、認識與練習、質疑與解惑、認同與感動的柳暗花明。
所以,本書呈現著我對SFBT的情感,記錄著我學習SFBT從「能否成功」到「如何製造成功」的思考方向之改變;我的摯友—賴念華博士,鼓勵我將這些經驗寫下並與實務工作者分享。而本書可以誕生,要特別感謝劉焜輝教授持續接受我於「諮商與輔導」期刊中的投稿,並大力協助本書的出版。在此,特別感謝我的主管,蕭文教授,以及我的博士論文指導老師,陳秉華教授,對我平日多為關照,並給予我在SFBT專業上的指點,以及願意為本書寫序,讓後生晚輩的我真的深為感動。最後,也再次謝謝暨大輔諮所的同學的協助,包括善程的潤稿,以及淑賢、姿穎、怡光、雪瑛、蕙春、欣蕙的校對。
期待本書的資訊,能回應對SFBT的好奇與探索之心,提供不同的練習與探討的素材,而能深究其「just amazing」的奧秘。
許維素91.10.17.
資料來源:
http://www.tienma.com.tw/b20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