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共備1070522

教科書中力的單元,「摩擦力的大小」活動中是以生活情境,用力踢地面上的足球,足球會往前移動,如果不對球施力,讓學生思考足球最後會自己停下來嗎?

此問題看似簡單,但學生要從中了解摩擦力的存在,實際上有困難。

大家便思考,有沒有更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甚至讓學生實際操作體驗摩擦力的存在呢?

夥伴們經討論後想到以下方法讓學生實際操作體驗:

1.準備一個大紙箱,紙箱中放滿書本,其重量使得一人無法推動,以此為情境,請學生思考如何解決「裝滿書本的紙箱無法推動的問題」。藉由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到摩擦力大小和物體的重量有關。也可以試著將橫放的箱子直立起來,改變接觸面的大小,探討改變物體接觸面是否會影響摩擦力的大小。

2.請學生體驗將兩本書的內頁交錯後分開的方法,探討為什麼書本交錯的頁數越多,則越難將兩本書分開呢?

3.利用紙盒、曬衣夾、繩子和水瓶等物品製作懸崖勒馬實驗,從該實驗引起學生興趣,從中探討摩擦力和馬匹移動距離的關係。

透過領域共備,夥伴們一起跳脫教科書的框架,教學情境化,使教學內容更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

「動滑輪」觀課1070515

教師請學生回憶舊經驗,

複習上一節課所學,

教師提問「上一節課我們學了什麼?」

當教師提問後,反應快的學生可立即回答,

而反應較慢的學生,會去翻課本找出上次所學內容。

反思:當我們要求學生回憶舊經驗時,

不同學生反應時間皆不相同,

當反應快的學生回答完之後,

往往反應慢的學生還在思考,

甚至根本來不及想,

該如何讓反應慢的學生也加入思考呢?

此時,我想起林文生校長曾說過的策略,

「讓程度低的學生先回答。」

回憶舊經驗「定滑輪不省力也不費力」後,教師提問:「動滑輪呢?」學生回答:「可以省力。」教師追問:「如何知道呢?」學生說:「做實驗。」

此時,教師給予任務「動滑輪是否可以省力呢?請提出證據證明。」

學生開始做實驗,分工合作,有人負責操作,有人負責觀察。

 

製作表格紀錄實驗結果

 

這組雖然沒有畫表格,但紀錄內容相當清楚,也有確實做到定性的觀察。

 

各組實驗結果呈現在黑板上 

這堂課,學生成長了,

觀課的教師也成長了,

謝謝夥伴提供我學習的機會!

選書與共備

又到了一年一度領域選書的時刻,

看著夥伴們認真比較各版本教科書優缺點,

彼此分享使用不同版本教科書教學的心得,

比較後發現,三大版本各有其優點,

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缺少了某版本的擁護者,

或許是因為大家漸漸不再被教科書內容所束縛,

隨著十二年國教即將到來,固定且僵化的教材已不敷使用,

夥伴們思考的是,教材應如何修改對學生會更有幫助,

不再限定手上的教材應該要怎麼教,

能在選書中,跳脫教科書的框架,

不被任一版本所限制,這是未來所樂見的。

透過領域選書活動,我看到了不同夥伴的課程觀,

也讓我重新省思,如果手上少了教科書,

我們到底要教學生什麼?如何教?學生又該學什麼呢?

一場校長公開課的看見

從四月份開始連續兩次的共同備課,以對話開始到教學設計確立,

看到了身為一校的領導者,願意著手嘗試公開課,做為因應十二年國教推動的起步,著實讓人感動!

水的移動這個單元不陌生

因為三月份才在校內辦理公開課

學校伙伴就是選這個單元

看到所選進度當下

斟酌著 到底這堂課 可以給冬山的小朋友 什麼樣的學習機會

從教學步驟 實驗操作材料 等面向進行討論

實際上課時

校長粉墨登場了

採取符應教科書內容 結合生活經驗 促進學生的學習動機

“沙士”替代一攤水

多重的處理 水的移動是可以被看見的

孩子興致勃勃的

也看見校長的專業背景

從概念的再憶提取 進行概念學習的遷移引導 這需要功力

用陌生的班級學生上課 但見孩子學習過程中燦爛的笑容 欣慰

內觀的校長都看見了 學生多元多面向的學習

彼此”教學相長”這裡看見未來在宜蘭的十二年國教的曙光

議課中也看就 內、外觀者的多重視角

學習到了 別人的看見

孩子給了我學習的機會

能再次省思 若是下一堂同樣的課

我 會怎麼上

感謝所有參與的每一位

讓我看見了

三大教科書商(翰林、南一、康軒)的數位教學資源可以直接取用,不需煩瑣的申請帳號程序。

資訊入口網(EIP)又有新服務上架

三大教科書商(翰林、南一、康軒)的數位教學資源可以直接取用,不需煩瑣的申請帳號程序。

歡迎大家使用~

說明:宜蘭縣教師資訊入口網(EIP)已完成與翰林、南一、康軒電子教科書系統介接,各位老師進入EIP後,可於「教材庫」,點選相關連結,即可連接電子教科書,不需再透過傳統光碟執行。

(各版本順序依介接完成順序列出)

電子教科書連結操作說明⬇️⬇️

http://gg.gg/9znz3

「2018移株臺灣的牛頓蘋果樹-為臺灣尋找下一個牛頓」科學夏令營

宜蘭東區扶輪社為將科學探究的精神向下札根,並且發掘擁有科研潛力的小學生,委託宜蘭大學辦理「2018移株臺灣的牛頓蘋果樹-為臺灣尋找下一個牛頓」科學夏令營,藉由科學營活動,設計適合國小高年級生的物理科學領域的教育、培訓,希望能藉由生動的課程內容,提供全國對科學有潛力及興趣的學生,深入科學研究、探索新知,藉以發現並培育小小科學家,尋找下一位牛頓。現已開始報名,除了全程免費,還幫小朋友出書,表現優異者另有優渥獎學金(第一名為2萬元),請科普先進幫忙推薦有科學潛力的國小五、六年級生,踴躍報名(簡章及報名表請參閱http://sla.niu.edu.tw/2018/04/17/4641/ 網站)

五下 第二單元 動物生活方式學習單(下)

五下第二單元「動物的生活方式」學習單,第二部分設計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學生能主動去翻課本,要學生看課本不是要他們照課本上的文字敘述照抄,而是要看懂之後用自己的話寫出來,如下圖第5、6題。

過程中我試著將學生進行分組,請各組討論「什麼是卵生?」,學生將教科書中的文字轉化成自己的語言,並透過與他人對話、分享,了解卵生的意義。

小組討論第5題前,個人思考3分鐘並將答案寫在便利貼上,接著2人分享3分鐘,找出相同處,最後4人小組利用5分鐘時間討論共同結論。

所有組別都討論完後進行小組分享,分享時會要求學生要有默契,小組4人共同將討論結果念出來。

小組分享後,教師依照各組討論內容引導學生歸納,如:卵生動物通常有以下特徵:1.雄雌交配,2.母體將卵生出體外,3.個體養分由卵供應等,教師也可依此標準批改學習單內容。

若還有時間則照此模式討論胎生動物,若時間不足,第6題可當回家作業請學生回家完成。

 

 

 

20180412自然領域分區研討會

今年研討會以分區方式進行,但參與的縣市團也不在少數,總共有11個縣市輔導團參與這次盛會,也感謝央團夥伴們辛苦的付出,讓這次的會議順利地落幕,此行看到也學到許多,有以下幾點心得和各位夥伴們分享。

1.透過各縣自然領域輔導團的交流與成果分享,看到所有自然領域夥伴們的付出及對自然領域教學熱忱,心中感動油然而生,無論是教具研發、課程設計、在地化教材與素養導向教學分享等,藉由這次聚會中一連串的活動安排,夥伴們彼此互動、學習,這一天我們都成長了。

2.藉由世界蜜蜂館的分享方式,聽著其他縣市伙伴們詳細且認真的解說,讓彼此的視野更寬廣,也讓我們了解到各縣市共同遇到的困境,更可汲取他縣市的優點,改進自己不足的地方。

3.收到其他縣市夥伴們的回饋後更是受益良多,雖然一開始夥伴們都相當客氣,但所給的建議亦非常中肯,透過旁觀者的立場,更能點出應立即改進的地方,夥伴們各各經驗豐富且身懷絕技,讓我們宜蘭縣眼界大開。

最後,感謝主辦單位及所有參與的自然領域夥伴們,因為有你們讓整個會議更完美!

五下 第二單元 動物生活方式學習單(上)

透過主客式分享方式完成學習單第1~3題,在分享前學生需閱讀課本內容、接著兩兩討論2分鐘、四人小組討論5分鐘,討論後得到小組共同結論。

原先預期學生在5分鐘內,能在課堂上就寫出四種,實施後發現,要每一組討論後再寫出共同結論需要更多的時間,多數組別需要8-10分鐘左右。

因此,在下個班級進行討論前,修正討論內容與時間,討論時間改為6分鐘,而討論內容只要寫出三種即可,如此一來,多數學生皆能在時間內完成。

學習單設計1~3題,如下圖所示,供各位夥伴們參考。

 

1070330實驗室安全觀課心得

首先謝謝胡秀芳老師給予我們這麼棒學習的機會與經驗,

將原本枯燥的實驗室安全變得具有思考與探究的內容。

透過實驗室安全的探究讓學生思考已知、想知及新知是什麼,

過程中透過小組討論、輪流發表,讓學生邊看邊想,

並將討論的結果紀錄在KWL紀錄表中(如下圖)

 

完成KWL紀錄單之後,再透過小組討論、分工,讓小組自訂實驗安全手冊海報,學生參與度高,且教師每一組都有介入引導學生應注意的事項,這堂課不只學生學到了,觀課的教師們也學到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