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訪視-教學Q&A(二)月亮的升降和月相的觀察,需要學生回家長時間觀察,因為時間的限制和學生安全的考量,不容易達成,有什麼其他替代的方法?

回顧課綱的能力指標-2-2-4-2觀察月亮東昇西落的情形,以及長期持續觀察月相,發現月相盈虧,具有週期性。“
以及內容細目-(1)察覺月亮東昇西落;(2)觀察並知道月亮有盈虧現象(月相變化)

我們可以發現本活動的重點在於:
(1)讓學生應用測試方位和高度的方法來觀察月相變化(科學過程技能);
(2)從活動中瞭解”東昇西落”及“月相變化”的規律性(科學知識);
(3)希望建立孩子「大自然現象是可重覆性及可預測性」(科學本質)的基本認識;
(4)透過長期觀察月相活動培養孩子學習科學的態度(科學態度)。

而在本單元課程中,由於月亮每天出現的時間都不一樣,以及有些月相是不容易觀察到的,再搭配孩子適合觀察月亮的時間點是白天及晚上九點前
在此提供以下的作法供老師參考

1.老師的課前準備:要先瞭解月亮每天出現時間當天可觀察到月相當老師掌握月亮每天出現時間後,才能規劃讓孩子在適合時間去觀察。

2.若以察覺月亮東昇西落的學習目標來看:建議老師的作法-在農曆初八九(上弦月)當天,提醒孩子可以從中午過後開始觀察,此時孩子若從中午開始,每一小時觀察乙次,直到晚上九點前,就可以建立孩子月亮東昇西落的概念。(在如果老師覺得九點太晚了,其實到七點就可以就可以了;如果當天下雨,選擇農曆六日至十一日之間都會有相同的效果)

3.若以月相變化的學習目標來看:建議老師的作法-在農曆初三至農曆十八日之間,提醒孩子月亮出現在時間,以方便孩子觀察到當天的月相。至於農曆十八日到隔月農曆二日之間的月相,我利用中央氣象局網站、紙本模型或是軟體(例如:好用的月亮與星空模擬軟體 Stellarium)來補充,就可以建立孩子月相變化的規律性。

4.國小自然領域中有許多需要長時間觀察的自然現象,才有助於學生建構正確的科學概念,例如:月相、太陽、星星…等:目前,為了配合中秋節的日期,教科書都把月相這個單元安排在上學期實施,在可行的範圍底下,建議自然老師可以一年為期來規畫這個課程,例如:不同月份的農曆初八九(上弦月)當天,提醒孩子可以從中午過後在學校觀察月亮,觀察農曆同一天的月相是否相同,透過這樣的操作活動,希望可以培養孩子喜歡學習科學心,具有正向的科學態度。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110學年度國小自然科學領域主題研究社群-「科學遊戲(四)」研習己於111年5月4日辦理完畢

感謝岳明國小盧俊良老師的分享。。。
以「打包帶」為核心說明了科學遊戲運用在課程教學的歷程。。
從打包帶的材質介紹-軟與硬。。
1.基本型(圓形):不倒翁(重心)、日月球(自由落體)及物體掉落(慣性)。。
2.圓形變形+紙張:往前丟(要旋轉)、火箭發射器(彈力)、夾夾樂(摩擦力)及自製蛇龍(熱固性、熱塑性及彈力)。。
3.延伸遊戲:跳跳樂(打洞+吸盤)、跳跳狗(彈力)、夾娃娃機、子彈機(吸管)、平衡桿(支點)、風笛(摩擦力)
讓大家體驗到科學遊戲連結到課程教學的思考歷程。。

接下來。。。
小自團還有一場主題研究社群科學遊戲課程-5/18在岳明國小
歡迎各位伙伴踴躍參加

宜蘭縣110學年度第二學期國民教育輔導團自然科學領域輔導小組自然科學領域探究教學公開授課己於111年5月3日辦理完畢

感謝羅東國小劉德惠老師與二城國小陳健忠老師的協同教學演示。。。
從「昆蟲世界」單元架構-大概念教學規劃。。
到「觀察校園中的昆蟲」與「飼養昆蟲」之間的課程連結。。
提供孩子建立「觀察」基本能力的學習歷程。。
透由「觀察校園中的昆蟲」的觀察結果。。
引導孩子從生物基本需求(活下去及繁衍下一代)探索昆蟲的生活習慣。。
提升孩子規劃「飼養昆蟲」活動的基礎。。

感謝協助觀課的伙伴們。。
提供了教學上的分享與建議。。
讓教學者更多樣化的教學思維。。

最後謝謝羅東國小團隊-雅雲老師、于勛老師及佩雯主任的後勤支援。。
有您們真好!

教學設計連結點: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G6wY0XMx_EZOuv8wZsNb6iUqZoGmv2Ci/edit?usp=sharing&ouid=118296831640283880223&rtpof=true&sd=true

 

研習訊息公告-宜蘭縣110學年度混成(複合)式教學課例分享-國小自然科學領域

各位伙伴大家好:
宜蘭縣110學年度混成(複合)式教學課例分享-國小自然科學領域–開始報名了。。。
日期:111年5月13日(五)下午14:00-下午15:00
地點:線上課程(視訊連結點:https://meet.google.com/qro-hcux-yhs
講師:新生國小王聖喤主任/二城國小陳健忠老師

報名超連結:http://co.ilc.edu.tw/t8947

宜蘭縣國民教育輔導團110學年度第2學期「有效教學巡迴服務-素養導向教學與評量線上研習」自然科學領域-蘇澳鎮第二場次-己於111年4月27日辦理完畢

108課綱精神-學習就從「提問」開始。。互動是促進學習的重要歷程。。
本次有效教學巡迴服務就從「伙伴提問」中開始了序幕。。。
最困擾的單元主題-酸鹼、星座、昆蟲、月亮、滑輪與輪軸、磁力、溫度對物質的影響。。
自然課碰到的問題-水溶液導電性、長期觀察不易(星象等)、課程不夠札實、理解力、滑輪與輪軸的操作教學、實驗器材、開放性的思考或實驗、抽象不具體的概念。。
自然課所需要提供協助-滑輪與輪軸(施力與費力教學)、教具的準備工作。。
想嘗試的教學方式-分組合作完成小科展、結合資訊課程進行仿生創作、實際操作、探究教學、個別學生進行操作實驗與比較、各種教學法都想多方嘗試。。

感謝羅東國小劉德惠老師及光復國小何佩穎老師。。
共同協助教學現場的Q&A。。。
更謝謝參與伙伴提供的「學習的起始點-從提問開始」。。
只可惜時間有限。。無法一一解惑。。
但後續將於部落格中提供建議作法。。
並納入各項精進活動的規劃思維。。

宜蘭縣科學探究教學教師專業社群暨科學教育成果交流論壇研究計畫-共備成果公開觀議課-國小溪南團-己於111年4月26日辦理完畢

感謝羅東國小林雅雲老師的演示-今日有多「風」。。。
透由製作風向風力計及實測的教學歷程。。
「情境」-為什麼要做風向風力計-WHY?。。
「觀察」-風向風力計長什麼樣了-WHAT?。。
「討論」-怎麼樣做風向風力計(材料)-HOW?。。
「實作」-風向風力怎麼測-HOW?。。
讓大家體驗「引導孩子參與製作材料的思考歷程」

感謝林如章教授的蒞臨指導。。
羅東國小賴尚義校長。。全力支持。。
北成國小李易倫老師。。拍攝支援。。
羅東國小劉德惠老師。。協助記錄

下一場公開課-5/10在羅東國小-新生國小王聖喤主任「槓桿的應用-投石機」
歡迎大家蒞臨共學。。

課程訪視-教學Q&A(一)停課期間,線上教學遇到實驗實作的問題…

  • 問題描述:
    停課期間,線上教學遇到實驗實作的問題:
    1.學生在家無法取得實驗器材
    2.即便有器材,遇到需小組合作,一人在家卻無法完成的實驗該如何進行?

    3.實驗進行中,老師難以在線上進行個人指導及找出問題所在(如:燈泡線路實驗),如此該如何進行後續的教學?
  • 建議作法:
  • 線上實驗課程作法可參考宜蘭縣國小自然科學學習領域BLOG
    110年8月29日公告資料-https://reurl.cc/OkQdXr
  • 問題一:實驗器材的準備
    (1)選擇原課程中的實驗操作(挑戰-教師需事先協助學生準備實驗器材)

    (2)選擇線上操作軟體(挑戰-教師需事先搜尋有無合適的操作軟體)
    (3)選擇取代性實驗(挑戰-教師需事先評估準備器材的可行性)
    在上述三種的實驗操作中,都有老師需要“事先”準備的工作無論是廠商提供或請孩子自行準備,建議老師可以利用開學前好好規劃整學期的教學流程,同時思考實驗操作要進行的方式,無論是防疫期間或是停課線上教學的實驗,都可以提供孩子較佳的學習情境。
  • 問題二:需要小組合作的實驗
    完整的探究(實驗)活動,包含提出問題(觀察與定題)、整理器材與實驗操作(規劃與執行)、記錄與歸納實驗結果(分析與發現)及討論與提出結論(討論與傳達)等四個階段,無論是哪個階段都可以選擇用小組合作來進行,即使線上教學活動,也可以透由IMEET中分組討論(外掛程式-胡浩洋),並用Jamboard來記錄討論的結果

    至於實驗操作的內容,如果一定要其他人協助建議老師先帶著孩子瞭解實驗流程,甚至搭配課本或線上教學資源(學習吧),引起孩子對實驗操作的興趣,接著孩子就會找家人或其他人一起來實驗操作,只是這個操作並非即時可以完成老師需要“事先”規劃才行,。
  • 問題三:教師在線上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個人指導及實驗過程中問題
    面對多元化的線上教學平台,需要老師先訂定自己的教學目標,規劃自己的教學流程,才能知道需要的教學資源,像EIP教學資源中的Google Classroom就可以請孩子上傳實驗操作的照片或影片。在孩子操作實驗過程中,若有問題可以隨時詢問老師,並將實驗過程或結果拍照後上傳,老師就可以針對結果來提供回饋,至於燈泡電路實驗使用可以考慮搭配網路資源(線上做電路的實驗–電路https://reurl.cc/Krqkzg)。
  • 網路參考文章:
  • (科學研習月刊-謝甫宜、謝明澄)  宅配教材之探究實作視訊教學的課程設計與實踐   https://www.ntsec.edu.tw/LiveSupply-Content.aspx?a=6829&cat=0&lsid=17592&preview=Y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110學年度國小自然科學領域主題研究社群-「科學遊戲(三)」研習己於111年4月20日辦理完畢

感謝岳明國小盧俊良老師的分享。。。
以「磁力」為核心介紹了「科學遊戲連結到課程教學」的學習歷程。。
從動物-信鴿、海龜及眼斑龍蝦-與地磁的關係切入。。
透由「鐵湯匙貼皮膚-槓桿」、「指南車-差速器」、「司南-地磁」及「羅盤-地磁」。。
來釐清生活物品的材料是否與磁鐵有關。。
體驗了磁鐵的科學活動-自製指北針、手作飄浮、磁粉趣味課程。。
認識了鐵鐵的生活應用-1000元鈔票的磁性墨水、火柴燃燒後產物及鼻涕蟲-四氧化三鐵。。
以及科學遊戲的巧思-發財樹的設計、磁鐵磅秤及磁力擂台。。
同時從軟性磁性白板的設計發展出自動爬行的動物造型。。
最特別的是俊良老師介紹的收藏寶物-教學素材”都是他一點一滴”累積下來的喔。。

接下來。。。
小自團還規劃了二場主題研究社群科學遊戲課程-5/4及5/18在岳明國小
歡迎各位伙伴踴躍參加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110學年度國小自然科學領域素養導向教學研究工作坊(二)-「探究教學與評量—教學案例研發(三)」研習己於111年4月19日辦理完畢

感謝北成國小陳俊欽主任的分享。。。
以自然科學教學中的科學小遊戲-空氣砲及旋轉陀螺為起點。。
從影片(威爾史密斯打人事件)介紹了公民教育、新聞自由及獨立思考的重點性。。
透由“水的沸點為100℃”中“理論值與測量值”的差異為例子。。
從“認知衝突”觀點討論課本知識的侷限性及生活環境的複雜性。。
並提醒大家“素養題”的規劃最好是出題者自己操作過的活動。。
也介紹了豐富的教學素材資源-鐵力線、靜電、仿生蜘蛛、愛情溫度計、平衡鳥、漂浮陀螺、繽紛智慧椅、金探子及昆蟲模型。。
但同時也提供了“教學素材需要長時間累積”及“給孩子操作東西容易壞”的思維。。
最後以“水管自製空氣槍”的實作課程來說明了科學探究的教學活動。。

接下來。。。
小自團還有一場素養導向教學研究工作坊的課程-5/17下午頭城國小曾祥榕老師。。
再請各位伙伴踴躍參加

宜蘭縣國民教育輔導團110學年度第2學期「有效教學巡迴服務-素養導向教學與評量線上研習」自然科學領域-五結鄉第一場次-己於111年4月13日辦理完畢

感謝光復國小何佩穎老師的分享。。。
從教材轉化和教學重組的角度為起點。。
透由新課綱中科學探究的核心-從“讓思考被看見”出發。。
介紹了師生共備歷程-問題解決的課堂實踐-。。
提供教師進行學習表現中問題解決的教學歷程。。

感謝羅東國小劉德惠老師的分享。。。
從108課綱學測題目的思考歷程為起點。。
說明了“從課本出題”與“從課綱出題”的差異性。。
介紹了從九貫課綱轉化到108課綱的雙向細目表。。
同時將標準本位評量的思維融入到學測題目中
提供教師進行108課綱評量的參考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