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第一單元「颱風來了」教學設計分享

以下分享六上第一單元「颱風來了」活動學習單供各位夥伴們參考:

 

設計理念說明:

和校內領域夥伴共備時發現,目前教科書中的內容,仍以知識面為主,我們要如何將教科書中的知識融入生活情境中,且讓學生有感,甚至用於實際生活中呢?

因此和夥伴討論後,決定將目前生活中遇到的情境「潭美颱風」即將侵襲台灣為主題,將課本的內容整合,請學生於實際生活中完成。

2018/09/25素養教學導向教學研究工作坊

從比較九貫和十二年國教領綱差異,讓夥伴們了解從九貫到十二綱的轉變,第二階段則是比較鄰近各國教科書的差異,比較後發現,日本和台灣教科書最大的差異在日本教科書會從生活情境引導學生思考,且在實驗前會有實驗預想,而台灣的教科書雖也是以生活情境為引起動機,但實驗偏於驗證實驗結果,實驗後無法引起學生共鳴,學生無法立即應用於生活中。

於是夥伴便提出現有教科書的整合和轉變,以六上第一單元活動三為例,設計一份和生活連結的課程,待學習單完成後再和大家分享。

六上模擬雲霧實驗–問題與討論

107上南一版六年級「水蒸氣凝結實驗」,討論題目共三題,如下圖。

為了讓學生更清楚要觀察與討論的內容是什麼,

因此在實驗前,嘗試讓學生先討論以上三個問題,

全班六組學生討論結果如下圖所示

與和同儕共備時發現的問題一樣,

多數學生不清楚為什麼要使用線香,

實驗後請學生再討論一次同樣的題目,結果如下圖。

 

比較討論前、後結果發現,

對於第3題「根據實驗結果,雲和霧是怎樣形成的?」學生的回答無論在實驗前或實驗後並無太大差異,

顯示學生不需要做該實驗已知實驗結果。

而第2題「插入線香產生的煙粒有什麼作用?」

可明顯看到學生經過實驗比較後(無線香和有線香的差異)的改變。

教學前能讓和同儕討論、預想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並修正實驗步驟,

教學後能讓學生釐清該實驗的討論問題,

從共備到討論,雖然花了許多時間,

看到學生的改變,發現一切都是值得的!

上述實驗仍有改進空間(討論所耗時間過長),

供夥伴們參考。

實驗研究計畫練習–力的作用(上)

五下(南一版)第四單元「力的作用」中的最後一個實驗活動為「摩擦力實驗」,

教科書中的實驗依舊為食譜式實驗,

因應十二年國教,將教科書實驗內容轉化為實驗研究計畫,

希望培養學生實驗設計的能力,

實驗研究計畫學習單前半部分如下圖所示,供夥伴們參考。

 

待學生實驗結束後再將下半部本及成果放上來與大家分享!

力的作用–力平衡

力平衡最經典例子便是拔河時僵持不下比賽情形,

教科書中也是以拔河比賽為例子引起學生動機,

拔河確實力平衡教學很好的例子,

但是教學前便思考,

學生都有拔河的經驗嗎?

於是進行課前調查,

調查了五個班後發現,

每班平均約三分之一的學生有參加過拔河的經驗,

而其中有經驗的學生約一半是在幼兒園時期體驗的,

看過拔河比賽的人數各班大約只有一半左右,

換言之,有一半左右的學生是沒有拔河經驗的,

因此教學前便思考如何將教學內容情境化,讓學生實際體驗拔河比賽,

本想向學校體育組借拔河繩,礙於場地及學生安全的考量而作罷,

於是再思考「還有什麼材料適合在教室中讓學生進行拔河又安全的呢?」

最後找到了以下材料,進行編織後做成簡易的拔河繩。

此拔河繩是用廢棄的軟水管進行交叉編織後而成,

進行比賽時還是需注意學生安全,

比賽前應告訴學生比賽時不可輕易放手,

比賽的學生後面可各安排一位學生當防護員,

避免比賽中的學生突然往後倒而發生危險,

比賽後,則讓學生討論兩邊施力的情形如何。

以上供各位夥伴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