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科學探究教學教師專業社群暨科學教育成果交流論壇研究計畫-主題教學設計與實施增能研習計畫-國小溪南團-己於112年11月7日辦理完畢

第二年論壇計畫-國小溪北團-正式開跑了

感謝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盧秀琴教授的帶領。。。
以「光的前進與反射」為主題。。
從「孩子的迷思概念」來設計一連串的「科學探究與實作」活動。。
-大探究:觀察-蒐集資料-假設-實驗-記錄-討論-結論
-從實驗記錄中分析孩子的迷思概念
-引導孩子從迷思概念規劃探究與實作活動

評量活動的進階版-學習歷程檔案
-教師提供主題
-孩子探究過程:觀察-提問-蒐集資料-提出假設-實驗與結果-討論-結論
-提出假設必需從「觀察、提問及蒐集資料」來思考
-結論可提供「牛刀小試-新情境」來讓孩子說明

科學概念還是重要的。。
彩虹和三稜鏡都是色散。。
但彩妅是要經歷過二次折射及一次反射。。
  

感謝羅東國小德惠老師。。協助活動記錄
更感謝一同參與的羅東國小伙伴

接下來。。。
小自團還規劃了二場備課(12/6、12/20)及一場評量示例活動(12/26)在羅東國小
再請各位伙伴踴躍參加

課程訪視-教學Q&A(九)-對於素養導向評量的設計,能力上稍嫌不足。

評量的基本思維「教什麼考什麼」,要先有素養導向教學的想法,才能引發出素養導向評量的思維,簡單來說就是「從教學過程中構思評量」。
一、素養導向教學的四大原則
(一)整合知識、技能與態度
(二)營造脈絡化的情境學習
(三)重視學習歷程、方法及策略
(四)強調實踐力行的表現
詳細內容可見:教育部,總綱共播版第六版,108年4月12日。

二、素養導向教學設計的要領
(一)連結實際的情境脈絡,讓學習產生意義。
(二)強調學生參與和主動學習,得以運用與強化相關能力。
(三)兼顧學習的內容(學習內容)與歷程(學習表現),以彰顯素養乃包含知識、技能、情意的統整能力。
(四)針對不同核心素養項目,應有不同設計重點。
詳細內容可見:林永豐(2017),核心素養的課程教學轉化與設計。教育研究月刊,275期,頁4-17

三、總綱中的素養導向評量
(一)素養導向評量的方式
(二)實施素養導向評量的參考原則
1.利用多元的評量標準,讓多數的學生能夠從中探索興趣與找到自信。
2.明確地讓學生了解評量標準
3.保留歷程紀錄
4.引導學生透過學習目標建立自我評量
(三)素養導向評量中的紙筆測驗
1.佈題強調真實的情境與真實的問題
2.評量的能力強調跨領域(學科)核心素養或是學科素養:
(1)跨領域(學科)核心素養:總綱所定義三面九項中所指出之符號運用、多元表徵、資訊媒體識讀與運用,以及系統性思考等跨學科甚至跨領域的共同核心能力,並非專指跨學科的題材。
(2)學科素養強調結合「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應用於真實情境的 問題解決,引導課室脈絡化的教學與學習。
詳細內容可見:教育部(202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資料連結:https://cirn.moe.edu.tw/Upload/Website/11/WebContent/35939/RFile/35939/96179.pdf

六、素養導向評量的參考資料-標準本位評量示例彙編
資料連結:https://cirn.moe.edu.tw/Upload//WebFile/112569/638022983680751670.pdf

七、素養導向評量分享-紙筆評量
(一)從素養評量的認識
(二)標準本位評量的運用
(三)自然學測題目的形成歷程
(四)校內評量
資料連結:https://reurl.cc/X5AmY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