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花圃意外的訪客

P1050044 P1050046

【鈍頭瓶爾小草】Ophioderma petiolatum Hook.
地生性,根莖短而直立,具短走莖。孢子囊穗和營養葉具有共同的柄,葉片披針形或卵形,先端稍銳尖,網狀脈。孢子囊具有7、8公分以上的長柄,孢子小而數目多。因一葉一穗的型態獨特,又被稱為「一葉草」。 台灣低海拔向陽開闊的短草地上可見,然因人為破壞下,野生族群的數量銳減,要找到它,可得費一番功夫。

P1050045

松葉蕨Psilotum nudum (L.) Beauv松葉蕨科松葉蕨屬,可別小看他,它比恐龍還早出現,所以被稱為活化石喔!他的植株基本上是以二叉分枝的地上莖為主體,因為長得像松葉,所以叫做松葉蕨。他的葉子非常的小,就像鱗片狀;孢子囊具三突起,就像個賓士標誌的小球,長在葉腋。沒有真正的根,而是根狀的地下莖,所以多以著生方式生長。

書本上都說這是難見的植物,何其有幸就在辦公室外一併見到。

091017新南訪視記錄

P1030570 P1030585

校長簡報                                                    鳳生老師示範教學

 P1030591P1030600 

教師行間巡視                                              專注學習的學生

全國科學展覽會作品–宜蘭地區節能減碳-地熱與生物燃料電池及各項能源

宜蘭地區節能減碳—地熱與生物燃料電池及各項能源

特色教育研究與發展計畫

壹、 動機

隨著全球暖化的問題日益嚴重,二氧化碳的過度排放與能源使用的嚴重浪費已成為世界各國急欲解決的議題。目前在規劃減碳與節能科技發展時多以技術為主要考量,鮮少運用以人為中心進而創造社會價值的思考方式進行。但能源問題的發生,多源自於人類自工業革命後,能源被運用於維持社會活動與社會基礎結構之運轉,最終以滿足人類生理與心理的需求為依歸。面對減碳與節能此一全球性重大議題,傳統的思維方式都是從提高能源轉換效率、開發再生能源、發展碳捕捉與封存技術等供應面著手。本計畫則是從國中小學、高中到大學一系列課程教育切入問題,嘗試運用認知與行為科學知識,輔以創新科技,培養節能減碳的知識,進而養成減碳與節能的好習慣。長遠看,認知與行為的改變才是最省成本,而且最具社會效益的方法。而目前台灣中等教育對綠色能源的論述偏少,甚至完全沒有提及,成為綠色能源普及的知識障壁。多年來,台灣也不見綠色能源在教育推廣上的相關研究。然而,綠色能源並不是近年來才有的議題,所需的相關背景知識,也並非全超過目前國中自然、高中化學及生活科技課程的範圍。所欠缺的,是課程的整合與相關的配套措施。如果能在中等教育著手,提早讓學生接觸新興的綠色能源科技,對於綠色能源的推廣,落實相關延續性計畫,必然有正面的助益,因此建構具相關課程作為向下紮根亦不可或缺的一環。

貳、 目的

一、 培養學生對「新興綠色能源科技」與「節能減碳」的認知

目前國小、國中、高中課程對新興綠色能源科技與節能減碳的論述,僅止於解釋名詞,因此希望藉由本計劃的教學教材製作,透過融入國小、國中、高中的自然科與生活科技教學中,讓綠色能源科技「燃料電池」與「節能減碳」相關知識能普及於一般的國小、國中、高中學生,最後以宜蘭地區的「地熱與生物燃料電池」,為實作觀摩教材落實與深耕在地能源的教育推廣與應用。

二、 綠能源教育「融入」現有課程

填補目前國小、國中、高中課程對綠色能源的空缺,在不增加節數及授課科目的情況下,整合綠色能源與節能減碳相關知識於原有教材中。

三、 發展新興綠色能源科技的教材教法

本計劃除發展將綠色能源「燃料電池」科技併入原有國小、國中、高中課程的教材外,也發展新的實驗-「生物燃料電池與地熱」,提供教師在課程標準以外的教學內容及教材教法。

四、 提升現職教師的專業與跨領域的合作

本計劃將整合國小、國中、高中的自然科學與生活科技,將「燃料電池科技」與「節能減碳」所需要的相關知識及體驗與試作所需的實驗,分別安排在科目中,透過課程的交錯和教師的合作,讓不同領域的教師也能了解新興科技中與自己相關領域較陌生的部份。

參、 過程或方法

一、 研究方法

本計畫主要是透過以宜蘭在地特有能源概念下,依圖B-1之課程研究架構設計「生物燃料電池」電池系統模組與「地熱系統」,發展綠色能源教學及實驗模組,讓現階段國小、國中、高中學生能有機會提早對綠色能源的了解。在考量各子計畫間的銜接性,本研究計畫依圖B-2培育計畫架構,擬採用融入式與行動研究法,執行三年的試驗計畫,透過課堂教學與現場實體觀摩,針對學生的科學素養的提昇進行評鑑。透過前測與後測,進行成效分析,未來將繼續提出第二期與第三期之延續性計畫。第一年主要目的在建立綠色能源學及實驗模組,第二年除發展進階的教學與實驗模組以外,並進行自然科學及生活科技基礎模組教學與成果分析,第三年將由種子學校(圖B-3)當作示範學校與推廣執行綠色能源教學的成果。

二、 計畫架構:

clip_image001

圖5 蘭陽地區學生之「節能減碳」科技素養研究架構

clip_image002

圖6 蘭陽地區各級學校學生及教師「節能減碳」培育計畫架構

clip_image003

圖7 種子示範學校

三、 進行步驟

(一). 各年執行的步驟如下表11:

表11 計畫期間各年執行步驟

目的

實施步驟

方式

1. 建構燃料電池綠色能源基礎教學模組。

1. 發展教學與實驗模組。

2. 整合自然科學與生活科技課程,試行研發模組。

3. 蒐集試行模組相關資料。

4. 藉由試行模組所蒐集資料進行模組改良。

1. 了解學生的起點行為及基本能力,進行綠色能源相關知識前測。

2. 藉由教學視導、課程錄影、攝影、問卷、座談、晤談、教學檔案、學習檔案、參訪活動等蒐集試行模組相關資料。

3. 於學期及學年結束時對學生進行後測,分析執行綠色能源教學模組的成效。

第二年

1. 建構燃料電池綠色能源進階教學模組。

2. 全面推行綠色能源基礎教學模組。

1. 發展進階教學與實驗模組。

2. 全面推行綠色能源基礎教學與實驗模組。

3. 試行研發的進階模組。

4. 藉由全面推行基礎模組及試行進階模組蒐集資料進行模組持續改良。

1. 藉由新生全體前測,了解一般國小、國中、高中生的起點行為與基本能力。

2. 藉由教學視導、課程錄影、攝影、問卷、座談、晤談、教學檔案、學習檔案、參訪活動等蒐集試行模組相關資料。

3. 於學期及學年結束時對學生進行後測,分析執行綠色能源教學模組的成效。

第三年

1. 持續改善原有燃料電池綠色能源教學模組。

2. 對有興趣的同學進行燃料電池綠色能源進階教學模組教學。

1. 持續改良綠色能源教學模組。

2. 對新生全面推行綠色能源基礎教學模組。

3. 針對對綠色能源有興趣的同學進行近接模組教學。

4. 蒐集教學模組實際推行的相關資料。

5. 藉由實際推行模組教學所蒐集的資料改良原有教學模組。

6. 推行發展綠色能源教學模組至其他學校。

1. 對新生進行綠色能源相關知識前測,藉以了解國小、國中、高中生對綠色能源了解的程度,並與前年度未授課學生比較是否有顯著差異。

2. 藉由教學視導、課程錄影、攝影、問卷、座談、晤談、教學檔案、學習檔案、參訪活動等蒐集試行模組相關資料。

3. 於學期及學年結束時對學生進行後測,分析執行綠色能源教學模組的成效。

4. 比較前後年度的後測資料,探討不同教師執行綠色能源教學模組成效是否有顯著差異,藉以分析推廣綠色能源教學模組的可行性。

5. 辦理國小、國中、高中綠色模組教學執行相關研習,將模組推行至其他學校。

四、 逐年進度與課程安排

課程的編撰與實驗的設計,是第一年的主要工作項目。本計劃擬透過宜蘭縣內國小、國中、高中校長(共同主持人)的幫助,選定各級一所學校為試驗學校,前半年先以建構教學模組及課程融入為主,透過邊發展邊投入方式試行,後半段透過自然科學與生活科技的教學現場,進行實際試驗。未來第二年以後,會將教學與實驗模組投入自然科學與生活科技的教學現場,並將以專題研究、社團活動等方式進行。

關於基礎課程和進階課程的課程計劃草案如下表。因為考率教學模組內含在一般學科課程中,在考慮原有課程安排及假日、段考、各式校園綜合活動(如校慶、校外參關活動…)會對實際授課時間可能的影響,綠色能源教學與實驗模組的安排,擬以每三週進行一小時課程來設計。至於在三週中的哪一次上課實施,則由授課教師視班級狀況、實驗室借用時段等自行安排。這樣的彈性設計,除了有利於教師因時制宜以外,也有利於推廣到各國小、國中、高中實施。另外,課程僅設計十八週,除了避免某些學期上課週數不足二十週之外(例如九十五學年度第二學期僅十八週),若有多餘時間,也可供學校配合段考的相關活動調整課程進行。

關於實驗部份,在考量未來推廣至各校時,避免經費造成推廣阻力的條件下,綠色能源新興科技的相關實驗,以「生物燃料電池」及「地熱」為兩大主軸,結合學校原有實驗課程整合運用為考量。

肆、 預期完成之工作項目及成果

一、 預期完成之工作項目

1. 編寫綠色能源基礎教學課程與實驗模組,含前測、後測試題。

2. 編寫綠色能源進階教學課程與實驗模組。

3. 編寫模組與各版本基礎化學、生活科技整合使用之說明書及教師手冊。

4. 對實際執行教學成果進行評估及報告。

二、 對參與之師生預期可獲之訓練:

1. 培養具備綠色能源新興科技的學生,及推廣的種子教師與示範學校。

2. 提升各級學生、教師對綠色能源的了解,實現綠能與節能減碳普及化教育。

3. 經由大學協助,拓展各級教師的視野,增加跨領域能源專業智能。

4. 提供研究數據及報告供其他學校推廣及未來教育改革參考。

5. 增加對新興綠色能源科技與節能減碳的了解。

6. 發展跨領域合作教學的模式,提供協同教學的契機。

伍、 目前結果

一、 溫泉的特性與分類

(一). 溫泉的定義:天然的泉水,溫度超過當地年平均溫5℃或10℉者。

(二). 溫泉的種類

1. 物理分類:普通溫泉. 沸泉. 噴氣孔. 噴泉。

2. 化學分類:氯化物泉. 碳酸氫鈉泉. 碳酸泉. 硫酸鹽泉。

(三). 溫泉的成因: 地熱是溫泉形成的必備條件一種是地殼內部的岩漿作用(火山岩區) :龜山島海底噴泉地處大屯山火山系,餘熱依然存在,當噴發出火山氣體,多半含有硫 化物,經高熱而大量溶於水中,形成硫酸鹽泉。另一種是地表水滲透循環作用所形成(變質岩.沉積岩區):地底下的泉水,在循環上升的過程中,水溫已經下降些,且溶解的碳酸鹽使得泉值形成弱鹼性的碳酸氫鹽泉。

二、 蘭陽溫泉特性分析

溫泉名稱

地質分類

化學分類

物理分類

(一)礁溪湯圍溝溫泉

變質岩區

碳酸氫鈉泉

普通溫泉

(二)礁溪川之湯溫泉

變質岩區

碳酸氫鈉泉

普通溫泉

(三)礁溪公園溫泉

變質岩區

碳酸氫鈉泉

普通溫泉

(四)員山溫泉

沉積岩區

碳酸氫鈉氯化物

普通溫泉

(五)清水地熱

變質岩區

碳酸氫鈉泉

沸泉

(六)仁澤溫泉

變質岩區

碳酸氫鈉泉

沸泉

(七)龜山島海底溫泉

火成岩區

酸性硫酸鹽泉

噴泉

三、 田園調查

(一). 【明泉浴池】

蘭陽溫泉採樣及田園調查紀錄表(1)

一.採樣地點

礁溪鄉德陽路101號【明泉浴池】

二.環境描述

老舊的一個大澡堂,座落在湯圍溝路徑上

三.相關資料

直徑約80cm的湧出泉,四周環境雖髒亂,水質清澈無味

四.實驗資料

湧泉溫度57°C pH值=7.24

五.調查資料

【明泉浴池】為礁溪鄉第一家溫泉業者,民國 42年間就有溫泉湧出,47年6月18日由吳阿銀女士建立,現由其子吳厚德先生經營。

【明泉浴池】經營初期曾幾度繁榮,但因競爭者眾,又因設施老舊,目前皆為老顧客泡澡使用,一次只收30元,溫泉設施再造勢必需要。目前宜蘭縣政府已完成【湯圍溝】都市計劃,預計明年完成公共設施,屆時將賦於湯圍地區新生命。

圖片及說明

clip_image005

clip_image007

位於湯圍溝溫泉旅遊計劃區的明泉浴池自民國42年湧泉自今泉水未曾
間斷過。水質清澈水溫保持60℃上下深受當地居民喜愛。惜設施老舊
水池兩旁環境髒亂若能適當開發維護,【湯圍溝】都市計劃確實實施,
當可再創新氣象。圖右為湯圍溝現況。

(二). 【仁澤溫泉】

蘭陽溫泉採樣及田園調查紀錄表(4)

一.採樣地點

大同鄉【仁澤溫泉】

二.環境描述

太平山森林遊樂區的第一站,位處青翠山谷之中,環境優美,彷彿人間仙境,有渡假山莊的設立及天然溫泉浴池可供親子住宿及玩樂。

三.相關資料

水質:弱鹼性的碳酸鹽泉,噴氣時溫度高達140,因此,仁澤舊稱〝燒水〞,煮蛋區煮出的蛋特別滑嫩爽口。

四.實驗資料

溫泉溫度87.2℃ pH值=7.50

五.調查資料

【仁澤溫泉】在沁涼的空氣中, 與優美的景色下,宛如人間仙境。園區海拔500m,山巒青翠,多望溪曲流穿越,是享受森林浴及知性之旅的好去處。

圖片及說明

clip_image009

clip_image011

像火山地形的煮蛋區

仁澤溫泉泡澡區

(三). 【清水地熱及發電廠】

蘭陽溫泉採樣及田園調查紀錄表(5)

一.採樣地點

三星鄉【清水溫泉煮蛋區pm01:20

二.環境描述

因象神颱風過境,路基沖毀,目前為單行道,但因路況險象環生,宜注意安全。抵煮蛋區遊客很多,環境髒亂,滿地垃圾,令人傷心難過。

三.相關資料

噴氣孔多處,水質清澈,水溫高達99

四.實驗資料

溫泉溫度87.2℃ pH值=7.50

五.調查資料

【清水地熱發電廠】民國64年礦業研究所,實施電力探測,獲得清水一號井,在地下450m處得到146度的高溫。65年中油公司鑽探四號井,在深度1500m處獲得184度的高溫。以後中油公司,陸續完成5.9.12.13.14.16.18.19號地熱井,並獲得每小時之熱水汽總產量達600噸。
民國66國科會於清水建造:1500kw地熱發電試驗廠,發電成功後,又於民國68,再建造3000KW
先導型地熱發電廠,707月發電迄今。
民國89年象神颱風來襲,廠外設施遭受破壞,將由宜蘭縣政府接手,作整體規劃及開發,兼顧環境保護及永續經營,預期將能有一番榮景。

clip_image013

clip_image015

圖為蒸氣場設施

台電公司清水發電廠

全國科學展覽會作品–光的行進探究

光的行進探究

壹、 動機

在進行四年級單元教學『光的世界』時,發現教科書所設計的教具,學生操作過程中實際使用於測量時,非常不利作觀察記錄,幾經思考後,嘗試從修改教具及表格輔助,藉以便利學生操作及實作紀錄,從中增進學生學習的樂趣及成效。

貳、 目的

改善學生實際操作光的行進實驗時的紀錄方便性。

參、 材料與設備

實物投影機、電子白板、方格紙、量角器、密封罐。

肆、 過程或方法

一、 分析單元能力指標:首先分析單元學習相關之能力指標,並依能力分項原則分析出單元教學目標最後依教學活動操作單位分析出行為目標,結果如下表:

能力指標

教學目標

活動/行為目標

科學態度

發現樂趣

5-2-1-2能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出信心及樂趣。

思考智能

解決問題

6-2-3-2養成遇到問題時,先試著確定問題性質,再加以實地處理的習慣

1. 思考黑暗中如何看見物體

2. 覺察需要光的照射才看到物體

【活動】觀察箱尋寶記–製作觀察箱

【行為目標】

1. 能說出黑暗中看到物體的方法。

2. 能了解需要光照射在物體上時,才能看見物體。

過程技能

歸納與推斷

1-2-4-1由實驗的資料中整理出規則,提出結果。

科學本質

第二階段

3-2-0-2察覺只要實驗的情況相同,產生的結果會很相近。

1. 觀察光的行進方向

2. 覺察光會直線前進

【活動】光的直進現象

【行為目標】

1. 能說出光的行進現象。

2. 能正確利用光線觀察盒,觀察光的行進方向。

3. 能察覺光是直線前進的。

過程技能

歸納與推斷

1-2-4-1由實驗的資料中整理出規則,提出結果。

傳達

1-2-5-2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科學與技術認知

認知層次

2-2-1-1對自然現象作有目的的偵測。運用現成的工具如溫度計、放大鏡、鏡子來幫助觀察,進行引發變因改變的探究活動,並學習安排觀測的工作流程。

1. 觀察光的反射路線

2. 知道光碰到表面較光滑明亮的物體,可以產生反射現象。

3. 了解生活中如何應用光的反射現象。

【活動】光的反射與應用

【行為目標】

1. 能察覺光的反射路線。

2. 能了解容易造成反射物體的表面特徵。

3. 能說出生活中應用光的反射的例子。

過程技能

歸納與推斷

1-2-4-1由實驗的資料中整理出規則,提出結果。

傳達

1-2-5-2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科學態度

發現樂趣

5-2-1-2能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出信心及樂趣。

1. 了解光在不同物質中的行進方向。

2. 明瞭光由空氣進入水中或由水中進入空氣時會產生折射現象。

3. 覺察生活中,光的折射現象有哪些。

【活動】光的折射現象

【行為目標】

1. 能了解光在空氣和水中,都是直線前進的。

2. 能察覺光由空氣進入水中或由水中進入空氣時,會產生折射現象。

3. 能說出生活中光的折射情形。

思考智能

創造思考

6-2-2-1能常自問「怎麼做?」,遇事先自行思考解決的辦法。

科學應用。

6-2-2-2養成運用相關器材、設備來完成自己構想作品的習慣。

科學應用

7-2-0-2做事時,能運用科學探究的精神和方法。

1. 覺察彩虹出現的條件。

2. 思考如何製作出像彩虹一樣的光。

3. 明瞭生活中常見的彩虹色光現象。

【活動】美麗的彩虹

【行為目標】

1. 能了解彩虹出現的條件。

2. 能製作出彩虹。

3. 能察覺生活中常見的彩虹色光現象。

科技的發展

科技的本質

4-2-1-1了解科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1. 了解生活中光的訊息及應用。

【活動】光的訊息與應用

【行為目標】

1. 能說出生活中光的訊息與應用。

二、 歸納單元教學目標:根據能力指標、教學目標與具體的行為目標逐一對照分析後,刪去因分項能力而重疊的部分並結合有順序階段能力,歸納出本單元教學目標,並安排活動內容,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依順序排列:

clip_image001

三、 預期學生欲達成的學習成效:

1. 能利用資料檢索、觀察、討論問題、實驗操作獲得光的認識。

2. 能明瞭光的直進、反射、折射的性質。

3. 能了解光在生活上的應用。

4. 養成對事物真相的特徵辨識、理解與創新。

四、 教學設計:

設計者試圖從「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材內容要項規範中所列之2自然界的作用-216 聲音、光與波動,以及「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材內容細目

次主題216聲音、光與波動

光的傳播與影像

1d.察覺光的直進傳播,若遇阻礙形成影子。

1e.察覺光的反射有一定的方向。

光的折射

2a.察覺光經不同介質會折射,折射後在某些角度可看到彩虹(可利用製造水霧觀察彩虹)。

對應出版社提供之教材內容,進行再次編排及補充活動內容,利用各種教學媒體與資源輔助教學,以學生活動為主體,引導學生做科學探究,解決問題。利用編製之實驗檢測單,瞭解學生先前的概念和經驗,並適時進行過程之形式評量。將學生分組並鼓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在進行實驗時除了分組合作外,提出自己研判的結果並與小組成員分享,進行實作、展示自己工作的成果。

五、 教材、教具改變:

於教學活動中依據現場學生學習反應,進行教材及教具的改變,藉以促進學生學習成效。

伍、 結果

一、 教師教學成效上

依據原有活動項目,視學生實際反應進行修正或是改變,前後比較及教學成效,整理羅列於下表中:

項目(活動方式)

器材與資源

活動內容

修正及改變

成效

光的直進現象

美工刀、剪刀、膠帶、光線觀察盒(習作附件四)、手電筒、筆、

‧ 說出生活中看見光的行進方向的現象。

‧ 製作光線觀察盒。

‧ 學會控制光源(手電筒)。

‧ 能利用光線觀察盒,觀察光的行進方向。

‧ 能察覺光是直線前進。

‧ 於光線觀察盒中加上方格紙。

‧ 加上實驗操作考察評分表。

‧ 在方陣的方格紙上,可清楚看見光的行進路線。

‧ 方便畫記光的行進路線。

光的反射與應用

光線觀察盒、手電筒、鏡子、方格紙、筆、尺、實驗操作考察評分表。

‧ 利用光線觀察盒,察覺光的反射路線。

‧ 了解光照射在表面較光滑明亮的物體,會產生明顯的反射現象。

‧ 能了解容易造成光反射現象物體其表面的特徵。

‧ 能說出生活中應用光的反射現象的例子。

‧ 於光線觀察盒中加上方格紙。

‧ 加上量角器。

‧ 加上實驗操作考察評分表。

‧ 光的反射路線清晰可見。

‧ 加上有指標的量角器,更清楚看見光的反射路徑。

光的折射現象

塑膠盒、手電筒、鏡子、方格紙、筆、尺、量角器、膠帶、實驗操作考察評分表。

‧ 利用塑膠盒,察覺光的折射路線。

‧ 發現光在不同介質中(空氣、水..等)的行進方向。

‧ 發現光在不同介質間(空氣、水..等)行進方向會發生偏折。

‧ 能了解光在不同介質中(空氣、水..等)都是直線前進的。

‧ 能了解光在不同介質間(空氣、水..等)行進方向會發生偏折。

‧ 能說出生活中光的折射情形。

‧ 於塑膠盒旁加上指標式量角器。

‧ 加上實驗操作考察評分表。

‧ 光的折射路徑清晰可見。

‧ 不同物質間的折射路徑清晰可辨。

二、 學生學習成效上

clip_image003

clip_image005

教科書附錄的光線觀察盒。

加上方格紙的光線觀察盒,便於做觀察記錄。

clip_image007

clip_image009

利用未加上方格紙的光線觀察盒進行光的反射實驗。

利用加上方格紙的光線觀察盒進行光的反射實驗。

clip_image011

clip_image013

利用有方格紙的光線觀察盒並加上量角器進行光的反射實驗。

利用有方格紙的光線觀察盒並加上量角器進行光的反射實驗。

clip_image015

clip_image017

利用教科書所提供的觀察盒進行光的折射實驗。

將教科書所提供的觀察盒加上指標式的量角器進行光的折射實驗。

陸、 討論

一、 教材原附實驗器材與修正後實驗器材之比較:

(一). 光線觀察盒

1. 改良前之光線觀察盒:底部會反光,不利進行光的直進觀察及記錄;空間狹小不利進行反射實驗。

clip_image019 clip_image021

2. 修正後之光線觀察盒:增加方格紙便利光的直進觀察及記錄;將光線觀察盒三面剪開便利進行光的反射實驗。

clip_image022 clip_image024

(二). 折射觀察盒

1. 改良前的折射觀察盒:無任何可參考物,不好判別光的折射路徑。

clip_image025

2. 修正後的折射觀察盒:利用量角器可以有效判別光在不同介直間的折射路徑。

clip_image027

柒、 結論

一、 修正後的實驗器材可以有效的提高實驗效率,也同時提高學生學習的成效。

二、 若能全部的組別結合實物投影機將過程逐一錄製下來,更可以檢核學習成長歷程。

三、 實施課程的歷程可以隨時依據學生的反應進行調整,如此更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樂趣與成效。

捌、 參考資料及其他

翰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97)。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第四冊。台南市:翰林。

20090925中央團蒞團指導

 

RIMG0497 RIMG0509

國小團劉課督/國中團白課督及范秘書介紹            范秘書簡介輔導團組織

 RIMG0512 RIMG0514

中央團黃茂在教授介紹成員                    中央團召集人/副召集人

RIMG0518 RIMG0520

國小團與中央團意見交流                       國小團與中央團意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