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上次的共備內容,
這次共備的主要目的是,
思考如何透過提問引導學生探究與學習,
當學生觀察紙張碰到水之後,預想學生所有可能的回答,
再根據預想的回答進行適合的提問。
例如:學生可能會提出碰水後的紙張變重了、紙變溼了、紙變軟了等,學生可能的回答千百種,最後為了使學生聚焦在水的移動,因此和夥伴們討論後,大家一致同意以「當紙張接觸到水後,容器中的水有什麼改變呢?」來提問,透過水的移動變化將學生從紙張會吸水的迷思引導到水的移動。
此時便讓我想起和他校社群分享的一句話「走得快,一個人走,走得遠,一群人走。」
和校內自然領域夥伴們一起共備,確實是比自己一個人埋頭苦幹來得更有效率,也常在對話中激起不一樣的火花。
能有效且精準的提問不正是教師的專業嗎?法蘭克.賽斯諾(Frank Sesno)在「精準提問的力量」一書中曾說過「聰明的問題造就聰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