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聲音的課程完整,思索許久,才決定讓敲擊樂發揮到極致,用「一愛節奏表演」作為課程的總結。[@more@]
一方面我相信孩子內心有想要敲擊的渴望,有簡單的音樂,當然,也一定有不簡單的音樂在心口迴轉,只要身旁的大人願意給予機會,願意給孩子嘗試錯誤。
先讓孩子欣賞搭配莫札特音樂的敲打樂,內容搭配音樂的節奏,中規中矩的詮釋一首歌,孩子一方面感覺悅耳,一方面見識到樂器的多元性。
再讓孩子欣賞亂打秀,顛覆孩子對於音樂的想像,重複的節奏與和諧的落差節奏,巧妙形成一首音樂,音樂不一定用唱的,也可以用敲打的,原始部落如口簧琴透過抽拉竹片振動出來的聲響,感覺就像一首歡樂歌,表現出來的就是音樂無所不在的精神。
表演前,要孩子先動腦準備自己有興趣的敲打樂器,真的有用心準備的是:子涵(小碟子小湯匙)、博耀(空塑膠罐)、林軒(星形鈴鼓)、欣侑(直笛)、芷瑜(小喇叭)、亮勳(陶笛)、冠芝(裝水玻璃杯)。
拿著自己的樂器與組員合作表演兩首曲目,第一首為歌曲伴奏,從教過的四首歌曲來挑選一首最愛的歌曲,每一組自由發揮伴奏的方式。第二首為亂打,讓孩子自然表現心中的節奏。
說實話,昨天晚上擔心許久,這麼小的孩子會演奏出怎樣的音樂呢?會不會整間教室都是噪音?會不會有人害怕表現?會不會有人嘲笑別人的音樂?會不會有人亂玩?
在討論的過成中,遇到困難,孩子都會詢問,沒有人放棄,沒有人說我不會,看見他們享受敲打的樂趣,討論每張臉都是笑容,對於上台躍躍欲試,原本害羞的孩子大方的接受成為指揮的任務,這小插曲讓我始料未及。
當孩子討論卡住,我會個別教導。小傢伙不太知道怎樣開始演奏,需要有人引導,教指揮用「123」,或者一個眼神、默契,帶領全組合奏。
有的孩子放不開,怕自己敲得不好,習慣用一拍節奏,單音重複,聽起來顯得單調,故意在孩子面前示範沒有章法的亂打,孩子就玩開了。
上台表演,每一組第一首曲目伴奏都很和諧,第四組的第二首無音樂創作我特別欣賞,亂中有序,每個人都敲擊出不同節奏,既保有自己的獨特性又能合作。
我好喜歡幾個小傢伙的表現,展誌心中的節奏很明確,下課也會自己練習用夾子敲地板。
子涵每一次敲打,都堅持自我,隨著心情搖擺。
亮勳的演奏,心中有音樂,身體會隨著律動。
芷瑜吹小喇叭,吹出三拍子節奏,這是今天沒有教的節奏。(今天教一拍、兩拍、全音、半拍)
宗霖會陶醉在自己的世界裡,敲到忘我,完全聽不見我說話。
禹銓指揮時候,很有架式,所謂初生之犢不畏虎。
道宸不會的時候,會不斷地詢問,然後說:「我不太懂」。
博耀對於音樂非常熱愛,玩著玩著聽著聽著,主動說我需要一張紙,我要把音符畫下來。
林軒幫忙同學拿課本,還要一邊演奏的專注神情很有趣。
冠芝敲打玻璃杯,透出一種沈靜的氣質。
因為感覺表演的不太放鬆,於是我增加身體的自然節奏,帶著全班在課程結束前,來一場放鬆的肢體律動,我們又拍手,又跺腳,又走動,又跳躍,動作裡頭偷偷隱藏節奏,搭配嘴巴的「搭~答答」,孩子玩得筋疲力盡,直喊:真好玩。
後續就得請家人陪著玩音樂,越小的孩子越適合玩音樂,音樂不等於樂器,內心先有個什麼想唱想說想表現,自然就能有「內涵」,有內涵就會沉穩,所謂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你們想是學樂器不會變壞,還是內心有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