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學-故宮、宜蘭演藝廳

clip_image001 班級大小事

1. 10月22日(四)校外教學遊故宮。

透過校外教學活動,參觀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讓學生接觸美感場域,培養美感意識,期待在不同觀點中激發有趣的對話與想像;讓學生探索不同族群的文化,欣賞並接納不同族群文化的優點。

活動心得與紀錄:

兒童學藝中心:清明上河圖互動式遊戲。嬰兒枕:以前是硬枕頭,最近兩百年才有軟枕頭。

國寶聚焦:書法、圖畫,脆弱,要控制濕度、溫度、亮度,展期只有大約六個星期,過幾年再展出。

互動問答:導覽員解說明朝唐寅彩蓮圖;夏天採蓮子,船上有一位美女,是在夏天的初、中、後,哪一期?夏末(學生劭恩回答,他觀察到牌子上面有寫接近尾聲,以及從荷葉凋零發現)。

書法∼草書,上面有翻譯。乾隆皇帝也在上面題字∼後面落款。

宋 朱熹 易繫辭:要寫那麼大的字不容易,要懸腕。字很像三角形,朱熹字的特色,寫的是易經,認定是國寶,清高宗∼乾隆皇帝收藏的。

明 仇英 漢宮春曉圖 動畫搭配音樂:樓上有真跡只有三十公分寬,大約六米長,畫得很仔細。是宮女住的地方,她們在讀書、鬥草、餵孔雀、澆花、梳妝,裡面有男的,學生找出來,在畫宮女。

學生問,拿扇子的是誰?太監,幫下棋的人搧扇子。

以前沒有電熨斗,用銅鍋子把布燙平,木炭的屑屑不怕掉出來。

還發現到圖裡面有人在幫宮女畫畫像,解說員說,那是毛延壽在幫王昭君畫畫像。

宋高宗的皇后,臉上貼珍珠,身上衣服的鳥類是帝雉。

以前的皇后:宋元明三朝的帝后半身像。元朝喜歡一字眉;正面(明朝)比較不立體,側左邊(宋朝)最好看,側右邊(元朝)。

陶俑:女傭,胖胖的,頭髮梳高高的,嘴巴畫小小的,衣服寬鬆,穿尖頭鞋∼唐朝的傭人,有錢人埋葬時的陪葬品。唐三彩和仕女俑也是陪葬用的,臉用畫的,身上是用燒鈾彩保存較久,三不是指三種色彩,是指色彩多樣。

定窯:嬰兒枕,用兩個模子用的,腳上有直線就是合起來的痕跡,他是重要文物、明星展件,大量生產,不只有白色也有別的顏色。

覆燒:需要量大,碗盤,用扣燒可大量生產,但碗盤有芒口,用金屬鑲起來。

溫碗:隔水加熱溫酒用。

汝窯:冷卻後有裂紋,有芝麻釘的燒痕∼沒有辦法上色。

黑釉瓷:黑色的碗欣賞抹茶泡沫,日本從宋朝沿用至今。定窯以白色聞名,但也有黑色的。

轉心瓶:裡外都有瓶子,開口往裡面看,可以看到金魚,轉動時可以看到金魚在游泳,以前皇帝無聊時的玩物;四件組成轉心瓶。

西洋畫師畫的康熙皇帝,很像外國人。

翠玉白菜:螽斯的觸角比蝗蟲較長,很會繁衍後代,用此表示子孫綿延;是重要文物。

肉形石:一般文物。

毛公鼎:周宣王,任命毛公為宰相,製作鼎,寫了五百字的內容,希望他可以協助自己治理天下。半圓形,底下有三隻腳,在工藝上要不燒壞很困難。

宗周鐘:瓦片是扁的敲任何部位發出的聲音會不同,周幽王把戰功寫在上面,青銅會由金到青到黑色。

clip_image003

clip_image005

行前交通安全教育須知影片欣賞

學生安靜觀賞交通安全教育影片

clip_image007

clip_image009

順益原住民博物館認識各族群分布

學生跟著上面的譜敲奏木琴

clip_image011

clip_image013

這是用來做什麼的呢?這是趕鳥器

影片(薯榔染色)跟編織課有關聯

clip_image015

clip_image017

達悟族的漁舟是用21塊板子拼成的

館外的公園學生發現泰雅勇士雕像

clip_image019

clip_image021

故宮:清明上河圖互動式遊戲

讓視障者可觸摸的嬰兒枕

clip_image023

clip_image025

仔細觀賞明朝仇英的漢宮春曉圖

欣賞翠玉白菜找一找裡頭的螽斯

clip_image027

clip_image029

宋高宗皇后臉貼珍珠服飾紋是帝雉

轉心瓶:以前皇帝無聊時的玩物

clip_image031

clip_image033

周宣王任命毛公為宰相製作毛公鼎

仕女俑是陪葬用的,身上用燒鈾彩

2. 10月23日(五)宜蘭演藝廳觀賞兒童劇團的演出。

本縣辦理109年度宜蘭演藝廳「進入劇場」專案,提供師生進入劇場觀看正式演出的機會。節目由聲根室內樂團演出波米音樂夢,給孩子的故事音樂會。透過校外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藝術涵養,進而深耕表藝人才、開拓藝文人口。有些是第一次進入宜蘭演藝廳,感到興奮莫名,需協助提醒與叮嚀孩子看劇禮儀,欣賞演出時保持安靜、不可大聲喧嘩,不擅自離開座位以免影響他人,館內禁止飲食,務必遵守隨隊師長的帶領注意禮貌及秩序。配合防疫政策,於館中須全程配戴口罩。

clip_image035

clip_image037

學生安靜在座位區等待

節目由聲根室內樂團演出波米音樂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