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閱讀—訓練獨立思考最好的方式

這篇文章,值得深思,想一想,有道理嗎?

http://www.managertoday.com.tw/columns/view/52205

你是否常常發現身邊的人總是訂閱了數不清的電子報,追蹤並閱讀了無數的必讀網站與文章,被資訊不斷的轟炸,卻大多看過就忘。

愛因斯坦說:「任何人閱讀太多,但是實際應用太少,就會淪落為懶惰思考。」也就是說,除非你閱讀的每項內容都有花足夠的時間進行消化、連結甚至應用,否則你會發現你開始同意每一件你讀到的資訊,甚至習慣全盤接受,停止質疑、停止問問題。

而有效轉化閱讀,並讓自己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方法,就是定期強迫自己寫作。這裡有兩個關鍵:「有效轉化閱讀」、「形成自己觀點」。

 

圖說明

仁閱讀—小王子1-7章

經典就是讀了好幾遍都不厭倦,隨時都想再打開之作。

感謝平板,讓我們可以想讀就讀。

http://myreader.tinpok.com/list.php?bid=66

5/16 (一)第1-7章

小王子問:幾百萬年以來花兒都在製造著刺,幾百萬年以來羊仍然在吃花。要搞清楚為什麼花兒費那麼大勁給自己製造沒有什麼用的刺,這難道不是正經事?難道羊和花之間的戰爭不重要?這難道不比那個大胖子紅臉先生的帳目更重要?

如果你是飛行員,請好好回答他的問題。

迴響示範:我覺得…./輸入暱稱/亂碼/送出

 5/17依據每人答案,得到的閱讀點數如下

1–4

2–10

3–6

4–6

5–2

6–1

7–6

8–2

9–2

10–6

11–1

12–2

13–10

14–9

15–8

16–6

17–6

18–10

19–2

20–8

21–10

22–6

仁閱讀—無條件的愛是不管孩子嗎?

節錄自http://www.kidsplay.com.tw/family/content/1379#.VzHcmYR95D-

◎黃俐雅(人本教育基金會南部辦公室副主任)

廖媽媽(以下簡稱「廖」):為什麼孩子學校聯絡簿上的事,好像都是我的事?功課寫了沒、東西帶了沒…我常為此和小四的孩子鬧脾氣。都說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這是指不要求、不期待、完全接受他的意思嗎?那不就什麼都不管了?可是都不管,不就是溺愛嗎?

黃俐雅(以下簡稱「雅」):我想媽媽知道,溺愛是對生命的不尊重,因為在乎孩子,不可能放任他。聽起來你的問題是,管孩子容易流於有條件的愛,不管又變成溺愛—所以想要釐清管不管和愛不愛之間的關聯嗎?

廖:是啊!愛他不可能不管,管了又容易有要求…

雅:你說得對極了。我們生活在有某種公共約定的群體中,不放心把孩子像丟進叢林法則那樣,完全任其自然發展;畢竟人類的演進,累積了部分的文明能力,很難棄之不顧。

廖:這有點不好理解。

雅:嗯!扯遠了,先回來說說,媽媽認為「有條件的愛」是什麼?

廖:有條件的愛啊…可能是當孩子聽話、乖乖的時候,包含他的行為與儀表,達到大人期待的樣子時,大人的回饋讓他覺得被愛;達不到時,大人的表現讓他覺得不被愛。

但也可能,大人覺得某些規範對孩子是好的,能讓孩子在團體中免於被排斥甚至受責難,所以就有條件的要求他啊!

雅:依照你的回答,不管是前者基於我們對孩子的期望,或後者避開別人對孩子的傷害,出發點都是因為愛。

但以大人的陪伴態度來說,不讓孩子為了討好而呈現出符合我們要的樣子,或避免讓他在達不到要求時必須付出代價,可以保留「縱使他的行為有待商榷,但無損於大人對他這個人的接納」的空間;孩子就能感受到「被愛與否」不是由他的行為來決定。

廖:難就難在,明明有所期待,又不能對他有強制的行為…

仁閱讀—孩子不能說到做到怎麼辦?

想到班上幾個不斷踩家長底線的孩子,如果沒有了底線,孩子是否還會踩?

這篇文章,提供大家另一種思考。

詳細請看http://enews.url.com.tw/education.shtml#孩子不能「說到做到」,怎麼辦?

孩子不能「說到做到」,怎麼辦?

◎江思妤(人本教育基金會三重青少年館館長)

陳媽媽(以下簡稱媽)我最近發現,我的小孩會偷書店的書。我有警告過他,如果再讓我抓到一次,就要送他去警察局,請問,到時我真的要把他送去警察局嗎?如果沒有說到做到,他以後是不是什麼都不怕了?

江思妤(以下簡稱江): 媽媽覺得應該要說到做到,但心裡難免有疑慮,我們可以來想想,「 如果再讓我抓到一次,我就要送你去警察局」說這句話時,媽媽是心平氣和、深思熟慮還是正在氣頭上?我相信,一定是後者。如果每個人都認真執行氣頭上的話,那這個社會一定比現在還亂十倍。「說到做到」是大人自尊自重的示範,但氣頭上的話如果說到做到,就變成是任性、自私、不講理;與其猶豫是不是應該要說到做到,不如我們一起來想想,當初為何會說要送他去警察局?

媽:我和他有約定,每天回家要先寫功課、寫完功課才可以用電腦,最多用一個小時,如果他一個星期都有做到,我就會帶他去買漫畫書。但他每次都被我抓到偷用電腦,就沒有辦法去買書。他最近書包裡多了好幾本漫畫書,說是跟同學借的,但書都很新,問他跟那一個同學借,他也說不出來,我懷疑他是從書店偷來的,他又死不承認。那時我就警告他,會帶他去警察局。最近我又看到一本還沒有拆封的書,我想我一定要阻止他。

江:看來媽媽並不確知孩子有沒有偷漫畫書,但有一件事可以確定,就是孩子很想要漫畫書。

媽:他只要遵守約定,說到做到,我就會帶他去買漫畫,但他每次就是只能維持二、三天的熱度,我們的約定並沒有很困難,是他每次都想鑽漏洞,我覺得不可以再這樣,說到就是要做到。

江:那麼媽媽可以說一下約定的過程嗎?每天放學回到家先寫功課再玩電腦,玩電腦的時間一天不超過一個小時,這個提議是誰提的?完成約定就可以去買漫畫,又是誰提的?

媽:當然是我提的,小孩只想玩,那懂得節制?我知道他最愛買漫畫,就提出這個獎勵。

江:剛剛媽媽一再提到「說到做到」,這的確是很重要的一個行為準則,但「說到做到」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是「自己說」,也就是自己提議。然而這個「每天寫功課,玩電腦一小時,一週後就可以買漫畫」的約定,是媽媽提的議,並不是孩子自己提的。

我知道媽媽會說,小孩當時並沒有反對。我猜,小孩沒有反對最簡單的原因就是,他不認為自己可以反對然後提其它的議,既然不能反對,那不如依媽媽的指示,還有機會買到漫畫。說到這裡,媽媽可能更篤定的認為,小孩當初沒有反對,就應該要認命,要依約定行事,因為「說到就要做到」。如果我們從孩子的立場來思考,就會發現,這個約定是媽媽要約的,不是孩子想約的。也因此,媽媽很認真要執行約定,但孩子只想著如何犯規不會被抓到。

媽:我覺得小孩不能想要什麼就要什麼,如果不做這個約定,他電腦就會玩整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