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省思—仁設計展,前奏一

發想

上週六台灣設計展開展,我前往朝聖。逛完一圈,除了對於某些作品特別有感觸以外,其他皆是走馬看花。

對於沒有設計專業概念,又無設計需求的我來說,設計展內的所有作品都只是昂貴的設計商品,我好像誤闖設計大觀園的劉姥姥。

如果我都難以參透設計展的內容,三年級的小寶貝又該怎麼辦?難道這次前往設計展,只是湊熱鬧?還是到校外亂跑一通?[@more@]

我向解說員說:希望可以透過導覽,培養孩子欣賞美的眼光。

然而,孩子要怎樣才會有培養設計眼光的需求呢?怎樣才會對於設計展充滿期待呢?而這期待無關乎點心與遊戲?

我上網訂購設計類書籍,去涉獵以往不曾接觸的領域,先拓展自己的眼光,培養設計的思考習慣,其實…我常在【設計】課程,也算設計師。

閱讀約兩週,設計課程慢慢在腦中形成。

行動一

引導活動

前往台灣設計展前,決定讓孩子先成為小小設計師,感受設計魅力。

我先介紹台灣設計展的LOGO,一問一答讓孩子自己找出LOGO圖案隱藏的設計概念,孩子有獨到眼光,說出我想像不到的答案。

除了圖案,也欣賞文字,發現簡單一個LOGO都充滿設計感。

接著讓全班欣賞台灣設計展主展館內展出的物品,帶著他們感受這些作品的深奧。

我問大家:是不是覺得看不太懂但又有點意思?

孩子們偏不願意和我相同感受,很努力想詮釋作品的創意,我喜歡他們這麼自信。

告訴孩子:如果我們也來設計一樣東西,再把這些東西布置成展覽,就一定能深刻體會這些設計品的奧秘。

製作開門書

我結合閱讀、語文、藝術領域,讓孩子設計一本【開門書】,像要打開門邀請大家一起來欣賞自己的設計。

這開門書需要創造兩個角色,書本右翻是角色一,連續四頁介紹角色一的生活故事;書本左翻是角色二,連續四頁介紹角色二的生活故事;無論右翻或者左翻都會來到第五頁,剛巧這兩頁相連,代表角色一與角色二命運的相遇。

我請孩子們先在腦中設計兩個角色,這兩個角色最好從來不相識甚至很難相遇,或者最好不要相遇,當兩個角色的衝突性越大,越有設計感。

舉例:北極熊VS南極企鵝、埃及人VS多拉A夢、獅子VS綿羊…

提醒孩子角色表情要鮮明,越大越好。

除了角色畫面,還要設計文字,文字對白的多寡,要依照情節需要。

最後是第五頁的見面情境要合理,要出人意表,要充滿驚奇或驚嚇。

舉例:以【嘟嘟與巴豆】繪本為例,兩個朋友在故事中間相遇。

教完以後,約三分之二同學立刻動筆,不知道明天會看見多少充滿設計感的作品呢?

PS摺出T字型書以前,我以為很簡單,沒想到與前兩次手做課程一樣,又占掉太多時間,仁寶們的手作能力確實不佳,下回我會事先教會五個同學,在課程中直接指導總是接收不到簡單指令的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