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人—不管功課,只看你

期末,我一邊打成績,一邊想每一個孩子;不管功課,只看每個人的不一樣,我心中的你們,是怎樣的孩子呢?

早上一堆同學沒完成作業,澔當然是其中之一。

我選擇遠遠的看他,保持脾氣安全距離,不跨過那條線,就不會發脾氣—每天我都這樣告誡自己。

遠處的他,摸一下自動鉛筆,玩一下橡皮擦,過了五分鐘,完全沒碰考卷。

要靠近嗎?

突然看他坐直身體,我立刻打消念頭。

再繼續觀察,他看了一眼題目,旋即將目光移開,繼續玩筆。

我知道他寫考卷遇到瓶頸,肯定是題目的意思看不懂,要走過去教嗎?

眼看剩下一分鐘就要下課,還是靠過去吧!

才剛到他跟前,他馬上發問:小文,我看不懂。

我冷冷地說:那就跳過去,先寫你會的。

放棄考卷左半邊,他總算開始動筆,一分鐘後,打鐘,他恢復慵懶姿態,整個身子癱在椅子上,左顧右盼。

我當然知道他想下課,現在的他肯定難受。

因此,今天沒能在上課完成的人,到一定時間,我一定說下課。

每次我說下課,澔想都沒想立刻往外衝。

也好,多動一動,放鬆一下,也許等一會比較有意志力。

直到午休,三張考卷,澔只寫兩題數學,其餘空白。

我內在天人交戰,天使說:別讓他寫吧,寫多了還不是沒學到。

惡魔說:不寫,怎麼練習耐力呢?

天使說:用別的方法讓他練耐力吧!

惡魔說:不行,這是練習耐力很重要的一環。

澔卻一反常態,不躲不逃,國語自己從課本中找答案,數學則拿來問我,竟能完成國數卷各一張!

午間,兩個拖地值日生為了地上掉落的拖把線大吵。

J:那是你掉的!

H:我親眼看到你拖過去就掉了!

J:拜託,我又沒有拖那邊,是你掉的!

H:沒有!是你!我有看到!

澔走過來,看了一下地板的拖把線,帥氣地撿起來,輕輕地滴咕一句:撿起來不就好了?

如果不要管功課,不要管他愛不愛玩,不要管他有沒有學會,先看看他這個人。

多麼好的一個孩子,借東西很大方,總是主動服務,幫我們撿起垃圾,幫我們關門窗,老師們需要幫忙,他一定是第一個站出來協助的。

這麼好的孩子,因為我堅持要他學會,彼此折磨,他累我也累。

如果回到學習的初始,人帶著原本的天賦到學校,學習開展發揮天賦,他不是已然學會了嗎?

其他人呢?其他人的天賦是什麼?

我會重新思考,該用什麼眼光看待你們呢?

 

小文悄悄話—全校跳繩計次賽倒數

下禮拜二,跳繩計次大賽就來到,從一個月前開始練習,我們第二週練得最勤,上週…咦?有人在練嗎?

掛在黑板上的紀錄,只有第一週有一組完成,接著,就無人破任何紀錄,果然學長姐的實力驚人哪…

明天還有一天時間,不知道會不會有組破黑板上的紀錄呢?

仁閱讀—所謂海洋公園

如果你跟我一樣熱愛自由,熱愛生命,喜歡大自然,那麼可以跟我一樣,不要再去動物園、海洋公園了嗎?

喜歡動物,就親自到大自然的家,與他們認識;喜歡海洋生物,親自到海洋中與之共舞。

把動物抓離他們的家,圈養在動物園中;把海洋生物抓離他們的家,訓練他們成為人的玩物,然後呢?

一陣槍響,因為一個小孩子誤闖黑猩猩獸欄;一陣槍響,因為一個小孩子誤走老虎餵食道。

原本兩個不相干的生命,因為人為控制,得有堂而皇之的人類理由殺死動物,這和直接拿著獵槍到動物的家,無差別獵殺有差別嗎?

可以看完文章,和我一起在心中默默地許下心願:

我,此生不再踏足動物園、海洋公園,不助長人類傷害其他物種的慾望。

引自http://e-info.org.tw/node/87740

前幾天在西班牙的海洋公園,有隻母虎鯨摩根(Morgan)在表演完後,不願回到水裡而在水缸旁停留至少十分鐘。虎鯨離開水面過久,身體的重量有可能會壓壞器官組織,造成極大傷害,因此有人猜測摩根的行為是想自殺。

鯨豚會不會自殺,我們可能無法得知。但想起之前看 ‪#‎血色海灣‬ 裡提到的「飛寶」凱西,牠吸了一口氣後決定不再呼吸,沉入水底死掉了。人類將牠們圈養及展示表演這樣的商業行為,對牠們來說是否是種剝削?

最近在歐美上映的紀錄片「黑鯨」(Blackfish),講述美國佛羅里達海洋世界裡一隻虎鯨Tilikum的故事。重達12,000磅的Tilikum有殺死三個人的前科,包括2010年在奧蘭多度假村的一場表演中殺死牠的訓練員。

反對虎鯨圈養的動保人士寄望此片能角逐奧斯卡獎,並徹底終結虎鯨圈養和表演產業。

紀錄片在日舞頻道首播時並未引起海洋世界的關切,但上周在全美電影院上映後,海洋世界態度轉為強硬,否認電影中Tilikum因圈養而死的說法。

983年,Tilikum在冰島外海被捕捉,先被送到加拿大太平洋海洋世界,但在疑似殺死其訓練師Keltie Byrne後,1992年被轉送到佛羅里達海洋世界。太平洋海洋世界很快地關閉了。1999年,27歲的Daniel Dukes趁海洋世界晚上關閉時偷偷潛入Tilikum的水池,事後被發現全身赤裸死在Tilikum的背上。

40歲的訓練師Dawn Branceau則是在表演中死在觀眾面前。此事件啟發「黑鯨」導演Gabriela Cowperthwaite探討圈養對虎鯨的影響。「黑鯨」讓海洋世界不得不為自己圈養虎鯨來表演的行徑辯解。

海洋世界先辯稱Dawn Branceau是跌倒摔落,隨後又改口說Tilikum把Dawn Branceau的長馬尾當成是魚或玩具,因此把他拖入池底。

曾為國家地理頻道和探索頻道製作多部紀錄片的導演導演Cowperthwaite說,他花了兩年時間完成「黑鯨」,當時Tilikum又開始表演了。「虎鯨從來沒有在野外殺死人的紀錄,只有在圈養環境裡才出現這種行為,是停止繼續實驗的時候了。」Cowperthwaite說。

後省思—社會第五單元訪問

為了今天的訪問,進行好幾次與社區有關的課程。

訪問前先認識社區

先讓大家分組,針對自己有興趣的主題(五分車路、竹林車站、永和寺、玉兔鉛筆工廠、勸世堂)查資料,整理資料後上台報告。

接著是讓大家思索社區的各類問題,有環境變遷問題、歷史變遷問題、人文發展變遷問題、建築變遷問題等,針對類別找出最有價值的疑問。

然而,無法激起大家對於社區的情感,沒有實地觀察踏查,心中會有什麼好問題呢?

決定反向思考,從受訪者的角度提問,受訪者回知道哪些社區故事呢?

決定受訪者、時間

兩週前,決定訪問對象,第一組想訪問素言老師,第二組想訪問學義老師,第三組想訪問惠群老師,第四組想訪問孟君老師。

一週前,決定訪問時間,並事先預約。幾乎每一組都約這禮拜二午休,不過,昨天大家要出門,臨時又跟老師們調換時間。(萬分抱歉)

決定問題

上週社會課,教大家根據受訪者狀況,思索適合受訪者問題。最後乾脆教大家萬用問題法:關於【某地】,您知道哪些故事呢?

至少提出十個問題,當受訪者說不知道,就有機會多問一些。

訪問練習

教孩子工作分配,隊長帶頭:抱歉打擾了,耽誤您幾分鐘,我們要採訪您。

第一位同學問第一個問題,依序問好三個問題,全組一起致贈感謝狀說:謝謝您接受訪問。

製作感謝卡

週一,教大家製作感謝卡,每一組設計自己的樣式。

時間不足,無法教卡片新技法。

IMG_4575IMG_4576

IMG_4578IMG_4579IMG_4580IMG_4581

訪問實作

昨天十點十分,第一組已經完成訪問,素言老師人真好,讓第一組一延再延。

20160607_16592220160607_16590520160607_165921

IMG_4653IMG_4652

一早八點,第四組出門訪問孟君老師,我猜美麗的孟君老師有不斷提示大家問題吧!

20160608_143729

IMG_4818IMG_4817

十點,第三組出門問惠群老師(早上八點被我念…竟然沒先跟老師預約時間),惠群老師人也很好,臨時約還願意幫忙。

20160608_10032720160518_10033620160608_100046

IMG_4828IMG_4827

IMG_4820IMG_4819

第二組原本星期一就訪問,但我要求全組要到齊,今天八點又去找學義老師,重新約時間,學義老師也很好,又被訪問一次。

 

IMG_4651IMG_4650

訪問省思

後頭還有訪問省思,總體討論,才能明白孩子學到多少。

後省思—蘭博烏石濕地小世界

烏石濕地

在烏石港遊客中心吃完午餐,拍合照揭開下午濕地課序幕,仁寶們發現水中有魚,邊拍照邊爭相走告。

IMG_4654IMG_4655

濕地的定義

解說老師第一句話果然問:什麼是溼地呢?

IMG_4657IMG_4656

大家踴躍舉手,說出6公尺的數字,不過,到底為何有這6公尺約定?什麼東西6公尺呢?

解說老師說出更簡單的定義:不管人工或者天然形成,只要該地有水、土、生物,就是溼地

IMG_4664

濕地中每樣物種都重要

解說老師請我們到教室後方空地(今天下雨,取消野外觀察),第一回合請每個人扮演濕地中的魚,小魚一天要吃十條魚,才能飽足。

IMG_4669

孩子們一睜開眼,趕緊專注覓食,每個人都想吃飽。

IMG_4677

活動一結束,檢查是否每隻小魚都吃飽呢?抓到一隻吃不飽而上天堂的魚。

IMG_4679

第二回合,仁寶守秩序回到牆面。

IMG_4682

解說員請五位仁寶扮演濕地中的植物(紅樹林、稻子…),每棵植物可以躲三隻小魚,再請阿勝當飛鳥,抓水中落單的小魚。

結果,勝抓到兩隻小魚(恩、諺)。

IMG_4684IMG_4688

緊抓住鳳樹的三隻小魚,演得很逼真,彷彿天敵來臨一樣發抖。

再度有秩序地回到等待牆,第三回合解說員一樣請五個人扮演樹,這次請阿勝繼續當飛鳥,小魚不僅游泳,還得覓食。結合前面兩回合練習的遊戲。

IMG_4691IMG_4693

天啊~也太刺激了,要離開樹覓食嗎?離開會被飛鳥抓走,不離開會活活餓死,果真能理解大自然生存法則。

濕地中,一堆尖叫聲響起,許多人都在轉身找食物時被抓。

IMG_4699

結果這次,被飛鳥吃掉的魚,有這麼多隻。

IMG_4700

第四回合,大家一樣守秩序地回到牆面。解說員說,濕地的植物消失,小魚還是要覓食,飛鳥也要覓食,會發生什麼事情呢?這次換小怡當飛鳥。

IMG_4706

站在大自然的角度,生存是必要的,沒有誰對誰錯,然而,失去樹的庇蔭,小魚肯定更弱小。

IMG_4709

結果小怡抓到十隻魚,飽餐一頓,另外有一隻魚吃不到食物,活活餓死。(咦?這不是第一回合餓死的那隻?)

IMG_4711

回到座位討論,有人說:濕地中植物的作用,是提供小魚躲避點與食物的好地方。

IMG_4717

有人說:如果沒有植物,飛鳥雖然很容易吃到小魚,但小魚吃光,飛鳥也無法生存。

濕地保留VS建設

解說員請大家在白板上畫下自己需要的建設,五組熱烈討論三分鐘,畫下每一組想要的建築與人工設備。

IMG_4725IMG_4719IMG_4727IMG_4728IMG_4729

小組介紹自己的建設,有哪些重點。

IMG_4732IMG_4734IMG_4735IMG_4738IMG_4736

依據建設多寡,解說員發給粉紅色墊子,建設越多,墊子拿到越多。

IMG_4741

第一回合,解說員請大家扮演雨滴,當解說員說下雨了,大家回答完雨來了,就要找到一塊濕地坐著。

土地上沒有任何人為設施,理所當然每顆小雨滴,都有落腳之處。

IMG_4749IMG_4750

第二回合,解說員請一三組放上人為建設,再讓全部的小雨滴找濕地。

https://youtube.com/watch?v=ko2xALs7DHE

 建設不多,小雨滴全部找到濕地,甚且還有空位。(這和現在宜蘭的處境,很像)

IMG_4757

第三回合,請所有組擺上人為建設,再讓小雨滴找位置。發現濕地幾乎消失,大家只得找河流擠,擠到後來,三個同學吵起來。

解說員請大家思考,水在河流吵起來,就像是現實生活中發生了什麼事情?

有人說:水太多。

解說員再問:水在河流中多到不行,會怎麼樣?

看著解說員的動作,終於有人明白:淹水!房子淹水。(這正是屏東等西部鄉下的狀況,最近桃園機場淹水,也是因為濕地消失)

IMG_4763IMG_4766

回到座位,解說員再請大家想一響,當建築過多,水沒地方去,就只能淹水,濕地的重要在此。

地上水VS地下水

除了地上水很重要,地下水也一樣重要。雨滴到達濕地後,隨著時間滲入地下,成為地下水。

IMG_4768

如果地上濕地消失,會有那麼多危害,地下水消失呢?

解說員發給每一組骨牌,抽到題目如果是超收抽地下水,就得拿走【指定數量的】水,骨牌上方有一棟房子。

IMG_4798

一共有18道題目,題目各式各樣,超抽地下水理由很多,有漁塭養殖需要,有農田灌溉需要,有民生用水需要,最可惡的是雲林台塑六輕,一個私營企業用掉台灣非常多地下水。

IMG_4804

我不僅知道,還非常痛恨台塑企業,當初陳定南老縣長將六輕從宜蘭趕走,趕到雲林麥寮,現在麥寮人不僅土地消失、飲用水消失,最可憐的是連呼吸的空氣也受到汙染。

說這個黑心企業,我可以說很久!

只要抽到台塑六輕題目,都得拿走【五塊】水,大家聽到後都尖叫起來。

最後有三組成功守護房子,只是土壤底下已經千瘡百孔。

IMG_4786IMG_4798IMG_4787IMG_4795IMG_4785IMG_4813IMG_4774IMG_4807

解說員以一張圖告訴大家,當地下水被抽光,就會發生地層下陷,地層下陷不可逆

IMG_4815

濕地能涵養土地如此多功能,只要土地顧好,我們才有好生活。

那麼,親愛的仁寶們,回到早上車程,小文一路從羅東講到頭城景觀,記得我要大家欣賞的稻田景觀嗎?

高速公路的一邊是連綿不斷的稻田,另一邊則是種滿房子的破碎稻田,大家覺得我們該守護的宜蘭,應該要長怎樣呢?

PS大家今天的好學有禮貌,讓我很驕傲。

後省思—社會第四單元服務

第四單元上完課後的實作評量是服務,孩子必須要針對服務主題,在校園內各自發揮,架構並拍攝紀錄服務的影片。

目前有兩組繳交作業,我依據作業評分,以實作替代紙筆測驗。

孩子完成度不佳,需要三催四請或逼迫,除了服務重要感不足之外,還有時間不足。

若要孩子主動服務,就不能限定主題範圍;若希望孩子挑戰自我,擴大服務範圍,只能鼓勵。

另外服務群體人數也不宜太多,最多三人一組,讓孩子自主意願更高,越有服務品質。

總之,這次鴨子趕上架,孩子的表現如何呢?

 

後省思—蘭博行前課

先讓大家認識濕地

引自http://wetland.e-info.org.tw/

濕地的定義

各個國家、地區對濕地的認定多少有所差異,依據國際拉姆薩濕地公約對濕地的定義:「濕地是指沼澤(marsh)、泥沼地(fen)、泥煤地(peatland)或水域所構成之地區,無論是天然或人為、永久或暫時、靜止或流動的、淡水、鹹水或兩者混和,其水深在低潮位時不超過6公尺者。」

再讓大家認識烏石港歷史

引自http://www.necoast-nsa.gov.tw/user/Article.aspx?Lang=1&SNo=04000498

烏石漁港於西元1826年(道光六年)開始啟用,除傳統漁業功能外,深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烏石港的名稱由來,是緣自於港內的巨大黑色礁石,它曾是宜蘭的第一大港,清嘉慶年間,吳沙率眾入墾蘭陽,在今頭城設圍,建立據點,吸引各地移民前來,位於頭城北端的烏石港,便成為宜蘭最大最重要的水路要津。當年清廷在此設有海關及砲台,以防止敵寇入侵。在其全盛時期,更有河道直達頭城慶元宮及盧宅前的十三行,各類民生物資都由此進出,當年商船雲集的盛況,也為其嬴得了『石港春帆』的美稱。

最後叮嚀準備用具

我問:背包中裝什麼?

大家回答:麵包、牛奶、水、雨具、帽子、點心。

明明五分鐘可以完成的事情,馬上有人問:要帶雜記本嗎?

請全班重說一次:背包中裝什麼?

大家又回答一次:麵包、牛奶、水、雨具、帽子、點心。

竟然還有人問:可以帶麵包嗎?

是想逼我……………..嗎?

太扯了….於是我們花了十五分鐘….

這個班的時間總是這樣浪費掉了…我們的人生啊…(幫一小部分精光的人哀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