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省思—如何教量感

今天要教數學第二單元公升與毫升,孩子的先備知識應該要有容器、容量、和液量。

教課之前,先提問來確認孩子的知識無落差。

當我問什麼是容器?孩子說裝水的工具。

我再問,這工具只能容納水嗎?不能裝別的?

這樣一問一答,一邊幫孩子澄清概念。

接著再問,什麼是容量?什麼是液量?還討論到腦容量。

一步一步之後,我拿出量杯,裝滿水,我說這是量杯全部的容量,也是液量。

量感第一步

確認全班基礎概念都有,我裝了一公升的水,請大家先用眼睛目視,再將一公升的水倒入水桶中,讓孩子感覺看起來小小一杯,慢慢流,得流很久。

再拿出對照圖片,大杯純喫茶大約一公升,問孩子已經記住這感覺了嗎?

量感第二步

我請孩子發表,哪些容器裝水以後,比較適合的測量單位是公升?

浴缸、家庭號牛奶、洗手台…

我刻意拿小漱口杯與一公升量杯比較,讓孩子去感受,哪一種測量方便?

量感第三步

給孩子【尋找一公升】任務,請孩子用六個容器裝水,裝多少自己決定,但六杯水全部倒入一公升量杯中,最接近一公升的小組獲勝。

孩子們很認真在教室內尋找適合的工具,每一組都知道要用大杯子搭配小杯子。

第一組倒完之後,將近一公升(980ML),全班都感覺不可思議。

正當第一組以為勝利在握時,第二組的薰問了一個問題:小文,萬一剛剛好呢?我說如果有,那更厲害。

當大家心裡都想著不可能時,第二組竟然倒出一公升,不多也不少。

第三組,則超過一公升量杯。

第四組,很小心翼翼的倒水,結果不到一公升(900毫升)。

不管有沒有完成任務,透過活動孩子對於一公升的量感,肯定是增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