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紀錄–人際關係課

下午寫了六個表面行為在黑板,這六個表面行為都是人際衝突後的結果。

1.爭吵過後,@罵髒話。

2.說完話後,@趴下不說話。

3.上課到一半,@手伸過去。

4.下課時,@一直傳A愛B。

5.排隊盛飯時,@一直在後面戳人。

6.聽到批評,@瞪著人。[@more@]

問大家這些@的表面行為是什麼?上面六個句子中的表面行為,大家很快就能看出。

進行第一個活動:

請小組討論表面行為的前因衝突事件,並演出來。

大家熱烈的討論,為何某某要罵髒話、趴下不語、伸手亂摸、傳謠言、戳人、瞪人。

五分鐘後請各組上台分享,每組想出來的原因,都很有創意,當然也很生活化。

也就是說,要猜出某人為何會有現在的行為是很簡單的。不過,造成某人表面行為的理由,並非衝突事件而已。

進行第二個活動:

請小組討論表面行為的心理真實需求,並演出好的結果。

以第六題來舉例,孩子找出的前因是@被A罵很笨,於是@瞪著A,除了要A道歉之外,到底@瞪人是因為他想要什麼呢?

@瞪人–因為被罵–感覺受傷–希望被看重–需要建立自信。

這一連串過程,就是找出自己行為的冰山下需要,當孩子有能力看見別人【混亂】行為的底下,真實的需要,那個受傷的小孩,就有能力協助【@】。

這堂課,最重要的部分–【抓取冰山下語言練習】,因為環保小局長選舉中斷,又因為現場衝突中斷。

不過,大家透過真實衝突,練習了一次,找出同學的需要。

最後我們玩了一場合作遊戲(騎馬打仗),在合作中,我想要大家學會【呵護隊員,重重舉起,輕輕放下】。

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什麼?倒是看到下午你們的臉色更柔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