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創作文本消失的片段~

最近孩子們常常對我說:「老師,你很奇怪ㄟ,上什麼課就會講到別的去,數學講國語,國語講生活,生活講健康….」[@more@]

抓到這質問的好機會,我趕緊說明:「學問本來就是互通的,不該分成不同學科,是方便你們學習,才會分這麼細,能夠一起學是最棒的了。」

孩子不會再多說什麼,畢竟故事好聽阿。

第三課飛魚季,請孩子們創作「招魚祭文」和「漁止祭文」,創作的用意當然不只是有趣,還為了讓孩子設身處地站在達悟族的立場來想事情,這才能明白達悟族對於大自然的尊重。

為了寫祭文,讓孩子們看有關「人之島」的風景和達悟族的祭典過程,男生嚇阻惡靈的堅毅動作與女生使勁唱跳的甩髮舞。

透過這些課程,相信孩子對於蘭嶼的認知多了一些厚度,很多孩子都寫出有趣的作品(下回記錄上來)。

第五課「拜訪鄰居」,課文內只說小松鼠和啄木鳥開心的聊天,卻沒提到聊天的內容,這可是交朋友的關鍵,隱含許多與他人相處的細節。

所以本週的句子本,就是要請孩子寫出小松鼠與啄木鳥第一次見面聊天的對話。

孩子們自然學會劇本的基礎形式「對話」,也從中學到說話的藝術。

聽起來有些深奧,二年級孩子能勝任嗎?

我總是用鮮活的語言示範,在黑板上演出我心目中的對話,有想法的孩子就會說:「老師,拜託,不要再說了,都被你講光了。」一開始沒想法的孩子,一邊聽一邊笑,慢慢的也能動筆。

我相當期待孩子的作品,作品一出來,透過作品看見孩子的學習起點,也能真正看見孩子的學習需求。

週五,希望可以演出「啄木鳥拜訪小松鼠」的橋段,不知道誰的作品會入選最佳劇本呢?

「國語」課,我喜歡稱為「語文」課,「語文課」應該透過各種文學的形式來學習「思考」,而不是「打壓思考」來學習「語文形式」,所以我不過度要求「字體端正」,不把心力花在「把字寫好」這件事情上,不把時間浪費在「學習生字」,需要用「字」時,孩子自然能學會「生字」。

我在意學習過程中的所有「對話」,不太在意學習過程中的所有「形式」,偶爾看見他人分享「教學技巧」會迷失,但靜下心來想「教與學」,又一切都透徹。

孩子們跟著我從小一到小二,慢慢看見他們思考的靈活度(很會頂嘴,很會找碴,很會思考),真讓人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