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樣東西都只問可否吃~

如果台灣的文化只剩下吃,台灣人的生存還有可能和環境保持平衡嗎?

[@more@]

摘自http://e-info.org.tw/node/65562

溼地的蝦猴  /劉克襄

在國光石化的陰影下,蝦猴的滅絕或許沒有農業受損、空氣汙染、居民身心健康和海岸環境破壞等議題來得巨大。但我們若連這樣小小的議題都很在乎,不想讓這一微小的地方生活特質,也被一起delete掉,這樣的反石化抗爭,更顯得理直氣壯。這樣的反對也更能突顯,留下永續家園的美好意義。

蝦猴之於鹿港,一如櫻花蝦跟東港的緊密。

半甲子前,我常去鹿港海邊。下車的地點在媽祖廟前,因而常在廟口走逛。當地婦人總有十來位,一貫頭戴斗笠,包裹著長袖襯衣。各自選擇一角落,靜靜蹲坐,等候顧客上門。很少人像其它小吃攤和餐廳的,積極地招攬觀光客或兜售特產。

她們主要在賣蝦猴,旁邊還放置著捕捉的竹簍和鐵耙。擺在盆子裡的蝦猴,一看即知都是剛剛才捉到。也有的人好整以暇,水煮好了幾盤帶卵的雌猴,精心地擺置整齊,吸引顧客上門。以前蝦猴水煮後仍然很鹹,因而在此常聽到一句當地的俚語,「一尾蝦猴配三碗粥」。逆勢思考這句話,它也意味著,蝦猴不用吃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