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主題課程

攀樹趣

秋風徐徐,人樹和諧!
攀樹,可能是人與樹之間最親密的接觸了。
在這次的主題課程中,
一開始的課程除了讓孩子更加了解樟樹與在地的關係,
同時也認識它對台灣產業的影響。
最後透過攀樹體驗,利用繩索系統再加上肢體的協調性及手腳的力量,
啟動五感,在安全保障下,
爬上三米以上的高度,俯視大地的震撼,
有如翱翔天空的鳥類一樣,或坐或站在樹幹上,
風吹撫著樹枝,樹葉的沙沙聲,感受樹木生生不息的活力,
同時觀賞樹幹中豐富的生態系。
這次課程最令人感動的是,
孩子們的學習態度與合作,歡笑與鼓勵,
多麼愉快的學習氛圍!

這週,趁著孩子印象深刻,
寫作課便讓孩子將攀樹的學習記錄下來,
很開心孩子們在攀樹過後,
改變了看待及對待大樹的態度,
對這位身處校園當中的樹爺爺感到更加親切。

 

 

 

 

 

分類: 主題課程

淺山腦丁的寶藏

這學期四五年級的山海課由校園裡的樟樹出發,孩子從觀察身邊最常見的樟樹,了解樟樹與地方的連結。除了我們自己的課程設計之外,尹君老師和盈融老師也申請仁山植物的環境教育課程入校上課,因為我們發現仁山植物園環教課程竟然有一門課是關於介紹台灣樟樹,以昔日臺灣淺山的寶藏-「樟腦產業」出發,認識「腦丁」煉製樟腦的過程、臺灣樟腦產業的興衰。

傳說從前從前,山里處處是天然的金銀財寶,認識樟樹只是其中一環,而我們的教學主軸是,從昔日伐樟焗腦的腦丁故事中,發現自然資源與人類密不可分的關係。

一、找尋淺山森林的寶藏
一開始,講師先讓孩子從學習單的淺山地圖上找尋人類可運用的「寶藏」,
孩子們說:溪流裡的魚可以吃。
水稻田裡的稻米可以供人們食用。
山上的茶園可以種茶。
自然步道可以讓人散步。
菜園可以種出人類可食用的菜。
果園可以種水果。
孩子們在地圖中找尋淺山森林的寶藏,知道人與環境密不可分的關係。

二、樟腦是寶藏?
從明朝開始,樟腦產業逐漸發展,直到日治時期,台灣樟腦產業占全世界70%。加上賽璐珞和無煙火藥的發明,使樟腦躍昇成重要的化工原料。

三、腦丁的考驗
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腦丁,並須具備敏銳的觀察力,透過視、嗅、觸的感官,讓孩子去觀察樟樹的樹皮有什麼特徵?搓揉樟樹的葉片可以聞到什麼?摸一摸樹幹感受大樹的生命歷程。講師另外帶來人工提煉的樟樹精油,也讓孩子聞一聞天然的和人工的有何不同。

 

四、樟樹的生態系服務
樟樹除了提供樟腦,也提供了其他的生態系服務。包含:供給、支持、調節、文化。以樟樹為例,樟樹可以供給木材、支持棲地多樣性、調節水土保持、歷史文化等。

分類: 校外活動

博物館之旅

時間:113.09.27

地點:蘭陽博物館

課程名稱:文化部校外文化體驗

一、課程內容

(一)呷飯配滷蛋-宜蘭米故事特展
這次文化體驗校外叫學第一站來到蘭陽博物館,參觀「呷飯(puīnn)配滷蛋—宜蘭米故事特展」,民以食為天、糧以土為本,大地是萬物之母,土壤是孕育萬物的關鍵,肥沃的蘭陽平原,非常適合水稻的孕育,發展出宜蘭米的故事,在展覽中透過有趣的互動遊戲,讓孩子認識宜蘭的土壤和水源、人文地理、農人精神以及米食文化。
宜蘭米的故事,傳述老祖先留下來的智慧,一碗熱騰騰的飯,是幸福的滋味!台灣民生生活與米食文化的密不可分,稻米搭配節氣,研發古早旬味,閩南語中的宜蘭腔是我的母語,雖然孩子們聽不大懂,但我仍願意一一示範唸讀、解釋,讓我班上也可以認識宜蘭腔的閩南話。

(二)蘭博蒐查線:
看完特展,將孩子們分成二組,進行蘭博蒐查線的任務解題,每組有老師帶領,到山之層探索山林的植物及生物,到平原層找尋蘭陽平原過往的生活記憶,到海之層-探索龜山島火山與蘭陽平原的形成及變化。

 

(三)史前石器鑽孔體驗DIY
「洞該怎麼鑽?」當孩子看到史前時代的展覽時,勢必發出這樣的疑問,稻穀元古人在沒有機器的協助下,是如何在石器上鑽出孔洞?這次的校外較學剛好有機會讓孩子實際實際利用鑽孔器,透過纏繞繩子產生的反作用力,帶動輪軸與鑽頭向下把石片鑽孔,小朋友在操作鑽孔器上比起大人更得心應手,配合耐心在石片上鑽孔並刻畫動物圖紋,創造出屬於個人風格的穿孔飾品,也了解史前人類鑽孔工具的主要原理。最後做出個人獨特的石器掛飾,非常有趣,更充滿成就感。

(四)珊瑚法界博物館
來到蘇澳鎮上南安路和民生路的交叉口,一棟白色三層樓的建物格外引人注目,一樓木窗邊有棵矮松和黑石,些許日式庭園的味道,孩子們納悶的問:「這裡是博物館嗎?」(其實我也充滿疑問啊!)直到看見牆上懸著一圓型白底黑字遒勁的「珊瑚法界」,英文的「Coral Museum」,低調說明這裡真的是一家博物館。
我們聆聽珊瑚品種、捕撈方式的介紹,然後可以體驗白玉石拋光,自製一個珍貴的別針,孩子們也顯得格外期待與興奮。參觀完才真正理解「家是博物館,博物館是家」,這裡正是他們一家人多年來持續實踐的理念,更訴說著一家人護衛一座南方澳珊瑚產業文化的堅定心意。

  

 

分類: 主題課程

主題山海:校園之美~樟樹

為了下週的攀樹課,這週先讓孩子們親近校園裡的樟樹,
利用國語課時間,閱讀了「十層樓的樟樹公寓」這本繪本,
10層樓的樟樹公寓住著各行各業的房客,
他們發揮各自的專長,互相包容、互助合作,
透過房客之間溫暖的交流,讓孩子學習人與人之間的友善互動。

閱讀完,大家彷彿更喜歡樟樹,
孩子們也表示好像住進樟樹公寓裡,
於是我們走出戶外,利用五感,
用眼睛仔細觀察樟樹的外型、
用手觸摸粗糙的樹皮和柔軟青苔,
用鼻子聞樟樹切面的香味,
並且認真的搜尋住在樹上的生物:
鳥、螞蟻、附生的蘭花和鹿角蕨、瓦葦和鳥巢蕨,
記錄在工作本上。

從上週到這週的課程引導,
讓孩子們對於下周的攀樹課都感到特別的期待,
也期望透過攀樹體驗,
讓孩子能從山海樹等大自然的生命中,
學習更多的課本內學不到的知識。


老師分享繪本: 「十層樓的樟樹公寓」


到戶外觀察樟樹的附生植物。


好高的樹上也附生許多蕨類。


遠遠觀察樹上的鳥類,並聆聽他們遊戲的聲音。




分類: 生活點滴

昆蟲編織

傳藝中心宜蘭園區有一群很可愛、很熱心的志工
對於推動傳統藝術不遺餘力,
是傳藝中心不可或缺的好幫手喔!
今天下午,傳藝中心志工團出動好多位志工老師,浩浩蕩蕩地前來我們東澳,
原來是為了辦理「傳藝與校園對話」的活動~~
中年級是學習「昆蟲編織」。
「昆蟲編織」主要是運用隨手可得的材料來編織,
志工老師這次要教大家用廢棄的打包帶來編織,
除了能夠讓小朋友了解先民的智慧外,
也能夠提升一下大家的環保意識。
從前的玩具都是自己動手做的,或用稻草、或用甘蔗葉、竹葉等形狀細長的葉子,
中間有粗梗的平行葉脈的葉子基本上都是可以運用的材料。
這門課程主要著重在手🖐👁協調,
在志工老師們的巧手以及耐心引導下,
一隻又一隻維妙維肖的蚱蜢就出現了,
令人愛不釋手!!
     

 
 
 

分類: 主題課程

主題山海:大樹教我的事


東澳火車站前公園裡的大樹,一直到進入校園內的綠意,原來都是樟樹!
為什麼公園裡、學校裡有大樟樹而路上沒有?為什麼要種樟樹?樟樹有什麼功能?
許多的問題在頭腦中打轉,也成就了這次的學習。

這一次的攀樹課,我們設定三個學習目標:
1、親近校園中的大樹。
2、了解自然環境與在地生活的關係。
3、培養孩子勇於探險的精神。

樟樹,在過去應該具有其歷史意涵,但住在這裡的孩子們,知道這是樟樹嗎?知道為什麼種樟樹嗎?

尹君老師和盈融老師從問題開始思考發想課程,
東澳有珍貴的文化、有太多美麗的自然環境,也有許多值得聆聽的故事,
因此透過主題山海課,期望可以讓孩子們踏出教室,
有機會親近東澳的山與海,更加認識自己的家鄉,學習與實際生活有關的知識。

在攀樹課前,我們第一次與大樹的親密接觸,就是由盈融老師來訴說「大樹教我的事」。

樟樹的故事: 用講故事的方式告訴學生,日治時期的臺灣樟腦是一項 非常重要的海外貿易產品,1900年開始,臺灣總督府正 式推動臺灣近代史上的第一次造林運動。
五感親樹:透過五感觀察,用眼睛觀察高大的樹型、用手觸摸粗粗的樹皮、 用鼻子聞搓揉的葉、用耳朵聆聽樟樹帶來的寧靜,最後再一起圍 圈擁抱大樹,並說出心中的感謝。
我心中的那棵樹:讓學生在樹卡中挑選自己最喜歡的樹,幫樹繪製背景,並 與大家分享這棵樹生長的環境,以及自己喜歡的原因。

12位孩子們都能積極投入在上課的過程,在紙張上盡情描繪出心中的想法。
也因為主題課程的規劃,在備課的過程讓我們二個外地來的老師,更加了解到在地的文化與歷史,
期待二週後,孩子能擁有很精彩的攀樹體驗!

 

 

我們心中的大樹!
 
 

分類: 我愛閱讀生活點滴

閱讀推動:班級MSSR

「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
閱讀是人類的重要基本能力,要如何陪伴孩子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呢?尹君老師決定從MSSR模式陪伴孩子閱讀,陪伴孩子們在書香滿溢的環境中薰陶最棒的自己。

「身教式持續安靜閱讀」(Modeled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意味:
★身教式:學生閱讀時,老師也要一起陪著閱讀。
★持續:學生每天不中斷的閱讀,持之以恆的進行,讓閱讀如呼吸般自在,久而久之內化成自身的習慣之一;若能持續,期待成為終生閱讀者。
★安靜閱讀:在閱讀的當下要保持安靜,閱讀環境的營造也是要安靜無聲,這樣的環境比較容易專注。(偶而也可以播放靜心音樂)

執行一週後,發現幾個必須要持續注意~
1、豐富的班級圖書,並定期更新:
圖書館裡有很棒的資源,而且暑假剛進一批新書,尹君老師已經開始物色哪些適合班上學生,加上老師自己購買的二手書籍,目前書源無虞。

2、閱讀空間的營造:
可以在圖書角讀,也可以在座位上讀,不過圖書區和書籍一定要保持乾淨,才能吸引學生去選書來讀,另外設置一個好書推薦區,讓學生主動推薦書籍給同學。

3、要寫閱讀心得嗎?
除了主題閱讀課會搭配課程之外,其他的閱讀尹君老師不要求書寫心得,但可以穿插安排口頭分享,因為保有持續閱讀的習慣才是重點。

4、讓孩子讀自己想讀的書
閱讀的原動力來自其中所獲得的喜悅,鼓勵學生讀自己想讀的書。在孩子獨立自主閱讀的十大權利之中,第三點即是孩子有讀任何書的權利(除了色情、暴力以外),想怎樣讀就怎樣讀,想要跳頁讀也行,讀到一半想要換另一本也行(為了保持閱讀時的寧靜,允許讓學生一次多帶幾本書到位置上)。

當老師給予學生的限制越少,學生的閱讀視野就會越開闊,可以在上班時間讀自己喜歡的書,世界上大概找不到這麼好的工作。每天閱讀二十分鐘,不知不覺也就讀完一本書,真心的希望班上的孩子也能漸漸習慣生活中有閱讀!

定期更新的好書推薦!


即便是下課時間,
大家都還是會分享閱讀,也好愛來圖書角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