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主題課程

主題山海:大樹教我的事


東澳火車站前公園裡的大樹,一直到進入校園內的綠意,原來都是樟樹!
為什麼公園裡、學校裡有大樟樹而路上沒有?為什麼要種樟樹?樟樹有什麼功能?
許多的問題在頭腦中打轉,也成就了這次的學習。

這一次的攀樹課,我們設定三個學習目標:
1、親近校園中的大樹。
2、了解自然環境與在地生活的關係。
3、培養孩子勇於探險的精神。

樟樹,在過去應該具有其歷史意涵,但住在這裡的孩子們,知道這是樟樹嗎?知道為什麼種樟樹嗎?

尹君老師和盈融老師從問題開始思考發想課程,
東澳有珍貴的文化、有太多美麗的自然環境,也有許多值得聆聽的故事,
因此透過主題山海課,期望可以讓孩子們踏出教室,
有機會親近東澳的山與海,更加認識自己的家鄉,學習與實際生活有關的知識。

在攀樹課前,我們第一次與大樹的親密接觸,就是由盈融老師來訴說「大樹教我的事」。

樟樹的故事: 用講故事的方式告訴學生,日治時期的臺灣樟腦是一項 非常重要的海外貿易產品,1900年開始,臺灣總督府正 式推動臺灣近代史上的第一次造林運動。
五感親樹:透過五感觀察,用眼睛觀察高大的樹型、用手觸摸粗粗的樹皮、 用鼻子聞搓揉的葉、用耳朵聆聽樟樹帶來的寧靜,最後再一起圍 圈擁抱大樹,並說出心中的感謝。
我心中的那棵樹:讓學生在樹卡中挑選自己最喜歡的樹,幫樹繪製背景,並 與大家分享這棵樹生長的環境,以及自己喜歡的原因。

12位孩子們都能積極投入在上課的過程,在紙張上盡情描繪出心中的想法。
也因為主題課程的規劃,在備課的過程讓我們二個外地來的老師,更加了解到在地的文化與歷史,
期待二週後,孩子能擁有很精彩的攀樹體驗!

 

 

我們心中的大樹!
 
 

分類: 我愛閱讀生活點滴

閱讀推動:班級MSSR

「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
閱讀是人類的重要基本能力,要如何陪伴孩子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呢?尹君老師決定從MSSR模式陪伴孩子閱讀,陪伴孩子們在書香滿溢的環境中薰陶最棒的自己。

「身教式持續安靜閱讀」(Modeled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意味:
★身教式:學生閱讀時,老師也要一起陪著閱讀。
★持續:學生每天不中斷的閱讀,持之以恆的進行,讓閱讀如呼吸般自在,久而久之內化成自身的習慣之一;若能持續,期待成為終生閱讀者。
★安靜閱讀:在閱讀的當下要保持安靜,閱讀環境的營造也是要安靜無聲,這樣的環境比較容易專注。(偶而也可以播放靜心音樂)

執行一週後,發現幾個必須要持續注意~
1、豐富的班級圖書,並定期更新:
圖書館裡有很棒的資源,而且暑假剛進一批新書,尹君老師已經開始物色哪些適合班上學生,加上老師自己購買的二手書籍,目前書源無虞。

2、閱讀空間的營造:
可以在圖書角讀,也可以在座位上讀,不過圖書區和書籍一定要保持乾淨,才能吸引學生去選書來讀,另外設置一個好書推薦區,讓學生主動推薦書籍給同學。

3、要寫閱讀心得嗎?
除了主題閱讀課會搭配課程之外,其他的閱讀尹君老師不要求書寫心得,但可以穿插安排口頭分享,因為保有持續閱讀的習慣才是重點。

4、讓孩子讀自己想讀的書
閱讀的原動力來自其中所獲得的喜悅,鼓勵學生讀自己想讀的書。在孩子獨立自主閱讀的十大權利之中,第三點即是孩子有讀任何書的權利(除了色情、暴力以外),想怎樣讀就怎樣讀,想要跳頁讀也行,讀到一半想要換另一本也行(為了保持閱讀時的寧靜,允許讓學生一次多帶幾本書到位置上)。

當老師給予學生的限制越少,學生的閱讀視野就會越開闊,可以在上班時間讀自己喜歡的書,世界上大概找不到這麼好的工作。每天閱讀二十分鐘,不知不覺也就讀完一本書,真心的希望班上的孩子也能漸漸習慣生活中有閱讀!

定期更新的好書推薦!


即便是下課時間,
大家都還是會分享閱讀,也好愛來圖書角玩呢!

分類: 文化課程

我們的家鄉,我們的故事

每年的這個時候~就是飛魚的季節,
家屋裡傳來陣陣烘烤飛魚的香味,
那一尾尾掛在烤爐上的飛魚,
是在地部落的傳統,是學校的特色課程,
更是射箭隊圓夢的希望!

七點,孩子們準時在校園集合,
牽著腳踏車、穿上雨鞋,
一夥人浩浩蕩蕩前往粉鳥林漁港。
等待漁船的空檔,
帶著老師到粉鳥林的秘境玩水,
還沒等到飛魚,全身已經玩濕了!
笑容洋溢在臉龐。

好不容易等到漁船進入港口,
船上一簍一簍的魚卸下後,
孩子們紛紛上前仔細挑選,
一條20公分左右的飛魚最適合烘烤,
30公分大小的則適合拿來做一夜干,
我們總共挑選了二大籃,約七百多尾,
同心協力的搬上校長的小貨車,
還不能休息,因為馬上要回學校加工處理飛魚。

孩子們井然有序的分為三組,
先剪掉尾鰭,剪開魚肚,
然後把鰓和內臟掏乾淨,
接著將魚清洗乾淨,
最後抹上鹽巴,掛上掛勾。
廚房外的小空地瞬間變成小小飛魚加工廠,
看著孩子們熟練的動作,心裡滿是佩服!

「這些我都不會,換你們教我吧!」
老師的雞婆個性又要出現了,
捲起袖子和孩子們一起工作,
剪開肚子後,正思索該如何把手伸進魚肚裡,
孩子一把拿走手中的魚,帥氣的說「我來!」
大概是覺察到老師的不知所措吧!

李青阿姨幫忙檢查是否清洗乾淨,
再來就是抹上薄薄的鹽巴,
沒想到掛鉤的位置也是有講究的,
勾不好,就會面臨頭身分離的慘況!

孩子們吱吱喳喳的教我「祕訣」,
可以當老師的老師,
做起事來,彷彿變得更加起勁!

我的心裡充滿著感謝,
感謝大海的賜予,
感謝孩子們的努力,
更感謝那一尾尾的飛魚,
成就了我們用心構築的夢想!

分類: 文化課程

東澳國小 遇箭飛魚

即便已經是第二年參與飛魚課程,但心裡依舊興奮與感動,從出發到粉鳥林,校長細心的為孩子導覽解說海洋環境與水上安全。等船入港,孩子們熟練地搶魚,奮力地把魚搬上車,回到學校井然有序的分工,彷彿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麼,沒有人置身事外,很喜歡孩子們這種「一起完成一件事」的氛圍。最後,有人負責清潔環境、有人負責到家屋掛飛魚,直到全部工作都完成!

在這樣的學習歷程中,我和學生打破原有的師生關係,在領域知識中我是老師,但到了在地文化課程,我變成學生,彼此互相學習、互相指導,如此的關係更是我所期待的。

付出、關懷、Team work!孩子們在日記中寫到「這是我們在東澳國小最後一次做飛魚,這樣的回憶,會永遠在我心裡!」而我也相信,這樣的技能、對在地的認同,將會形成一股能量,無形中烙印在孩子們的心裡,淺移默化的影響著他的未來與做事的態度。

分類: 學生作品我愛閱讀語文學習

剪報高手

國語日報,這是一種非常適合每一位孩子們閱讀的報紙,它幫助讀者培養一種能力,就是出現在這份報紙上的每一個「字」,都「讀」得出來。「全文注音」是國語日報的特色。為什麼要全文注音?因為國語日報想幫助讀者培養一種能力,就是出現在這份報紙上的每一個「字」,孩子都「讀」得出來,不論是國內要聞,挑選當週國內大事,改寫為簡短、淺白、易懂的新聞,並搭配新聞圖片,吸引學生閱讀;或是時代論壇,邀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環保等不同領域的學者專家,針對時事、熱門話題,撰寫具有深度、廣度觀點的文章;甚至是科學萬象,有天文、物理、數學、生物、醫學等不同領域的學者專家,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解釋原理,推廣科普知識,啟發科學興趣,每一版都有不同的樂趣啊!

孩子們三篇剪報花的時間比寫二篇作文還長,我希望透過閱讀,能幫助孩子將文章與實際生活的連結,然後用完整而流暢的句子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最後還要訂定主題、練習排版與美編、畫上相關的插圖,可以更吸引閱讀者的目光!!!

過程很不簡單,成果很不得了! 孩子的封面各有特色,內容也能依據不同的生活體驗與剪報內容作連結,甚至提出省思或期待,從剪報中也使我看見不同的生命經驗,透過文字,帶領我走進孩子的心裡。

分類: 文化課程

苧麻與編織

苧麻 是大地的賜予,
生長在漫山遍野裡,
可見旺盛的生命力。

刮去一層層的雜質,
留下一絲絲的纖維,
捻成一縷縷的麻線。

要成為一個真正的泰雅女人,
必須學會編織,
先生的衣服,
小孩出生的包巾,
以及 女兒的嫁衣。

她們的一生,
就像苧麻一般,
柔軟卻又堅毅!

   

 

分類: 生活點滴

拍攝畢業紀念冊

距離畢業倒數已剩下五十幾天,這週進行了畢業照的拍攝,這次很幸運的有二位志工老師主動聯絡,表示願意到偏鄉協助拍攝製作畢業紀念冊,對我們來說無疑是天上掉下來的大禮啊!主要前來拍攝的志工是楊大哥和他的太太,另外請他的朋友謝大哥夫妻擔任助手,他們四位都是退休人員,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願意到偏鄉付出,實在令人感動。

拍攝前一天他們就到達須學校先進行場勘,我們討論了隔天拍攝流程和景點,也安排孩子和志工老師相見歡,他們見到孩子,竟已能一一叫喚出孩子的姓名,孩子非常驚喜問道:「你怎麼知道我的名字!!」原來,用心的志工大哥大姊,已經把我給的孩子基本資料都記在腦海了。然後,他們精心為孩子準備見面禮,是一個誠品買的動物小陶器,非常精緻可愛,孩子們都很開心。

拍攝當天的天氣不是很好,我們趁著雨還沒下來,先拍了戶外場景,也順利的拍攝全校合照及家庭合照,雖然志工大哥大姊已60多歲,身體還很硬朗,或坐或站或蹲,十分盡力的幫孩子進行拍攝,孩子們也做足功課,提供許多拍照的點子,一整天的拍攝工作雖然疲累,我們彼此的心都感到很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