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科學創意玩家

科學遊戲:磁力車

科學遊戲:磁力車

講師:盧俊良老師
fb粉絲頁「阿魯米玩科學」版主
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講師

科學不只是課本上生硬的理論!
為了讓自然變有趣,讓孩子明白「科學就在生活中」,
將科學遊戲與自然科的學習結合,並融入機械工程和教育,
把複雜的科學原理簡化成為容易理解且隨手可得的手做遊戲。

俊良老師透過做中學,激發孩子對科學的學習興趣,
他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相當有耐心,
經常透過提問、對談,啟發學子對科學原理的思考,
更擅長透過遊戲方式,把原本複雜的科學觀念,寓藏在簡單的遊戲當中,讓原理具象化,
孩子學得輕鬆,也激發出無限創意。

除此之外,他在臉書成立「阿魯米玩科學」粉絲專頁,
蒐集各種有趣的科學影片與科普文章,啟動孩子們對自然科學的學習,
也將自己如何結合科學與遊戲的教學方式,分享在粉絲頁上,成為許多教育工作者的資料寶庫。

這一次課程主題是:磁力。
“阿魯米老師先從時事切入,「打疫苗真的會讓身體產生磁力嗎?」鐵湯匙真的可以貼在皮膚上”。
“石頭也會有磁力嗎?原來磁鐵礦是由希臘的牧羊人所發現的”。
“鐵和鐵一定可以吸在一起嗎?二個鐵環怎麼都不能吸在一起,但只要加入一顆磁鐵就可以”。
“依照自己對磁鐵的認識,給予20項用品,哪些有磁力?鈔票是紙張,鈔票上的磁性墨水卻有磁力”;
“新的火柴沒有磁力,火柴燃燒後的產物卻有磁力”。

最後我們動手製作磁力車,整個過程孩子們都在動手操作,
遇到問題,老師也不馬上給予答案,希望孩子們自己想一想,
老師透過一項項實驗,打開孩子們的眼睛,開闊孩子們的想像,讓我們驚呼連連。
雖然在說說笑笑動手做的輕鬆氣氛中,卻學習到許多科學知識,
而且還能把這些科學遊戲帶回家與家人分享,覺得非常有意義。




分類: 主題課程

攀樹趣

秋風徐徐,人樹和諧!
攀樹,可能是人與樹之間最親密的接觸了。
在這次的主題課程中,
一開始的課程除了讓孩子更加了解樟樹與在地的關係,
同時也認識它對台灣產業的影響。
最後透過攀樹體驗,利用繩索系統再加上肢體的協調性及手腳的力量,
啟動五感,在安全保障下,
爬上三米以上的高度,俯視大地的震撼,
有如翱翔天空的鳥類一樣,或坐或站在樹幹上,
風吹撫著樹枝,樹葉的沙沙聲,感受樹木生生不息的活力,
同時觀賞樹幹中豐富的生態系。
這次課程最令人感動的是,
孩子們的學習態度與合作,歡笑與鼓勵,
多麼愉快的學習氛圍!

這週,趁著孩子印象深刻,
寫作課便讓孩子將攀樹的學習記錄下來,
很開心孩子們在攀樹過後,
改變了看待及對待大樹的態度,
對這位身處校園當中的樹爺爺感到更加親切。

 

 

 

 

 

分類: 主題課程

淺山腦丁的寶藏

這學期四五年級的山海課由校園裡的樟樹出發,孩子從觀察身邊最常見的樟樹,了解樟樹與地方的連結。除了我們自己的課程設計之外,尹君老師和盈融老師也申請仁山植物的環境教育課程入校上課,因為我們發現仁山植物園環教課程竟然有一門課是關於介紹台灣樟樹,以昔日臺灣淺山的寶藏-「樟腦產業」出發,認識「腦丁」煉製樟腦的過程、臺灣樟腦產業的興衰。

傳說從前從前,山里處處是天然的金銀財寶,認識樟樹只是其中一環,而我們的教學主軸是,從昔日伐樟焗腦的腦丁故事中,發現自然資源與人類密不可分的關係。

一、找尋淺山森林的寶藏
一開始,講師先讓孩子從學習單的淺山地圖上找尋人類可運用的「寶藏」,
孩子們說:溪流裡的魚可以吃。
水稻田裡的稻米可以供人們食用。
山上的茶園可以種茶。
自然步道可以讓人散步。
菜園可以種出人類可食用的菜。
果園可以種水果。
孩子們在地圖中找尋淺山森林的寶藏,知道人與環境密不可分的關係。

二、樟腦是寶藏?
從明朝開始,樟腦產業逐漸發展,直到日治時期,台灣樟腦產業占全世界70%。加上賽璐珞和無煙火藥的發明,使樟腦躍昇成重要的化工原料。

三、腦丁的考驗
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腦丁,並須具備敏銳的觀察力,透過視、嗅、觸的感官,讓孩子去觀察樟樹的樹皮有什麼特徵?搓揉樟樹的葉片可以聞到什麼?摸一摸樹幹感受大樹的生命歷程。講師另外帶來人工提煉的樟樹精油,也讓孩子聞一聞天然的和人工的有何不同。

 

四、樟樹的生態系服務
樟樹除了提供樟腦,也提供了其他的生態系服務。包含:供給、支持、調節、文化。以樟樹為例,樟樹可以供給木材、支持棲地多樣性、調節水土保持、歷史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