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99年度國中小攜手計畫課後扶助補救教材研發成果發表

辦理補救教材研發成果發表,請專家指導縣內參與教師發教學及研發教材之心得[@more@]

關於補救教材

總覺得要思考的問題好多

主要在於

辦識學生的問題

有點像我前一陣子看的影集:怪醫豪斯

由一個菁英團隊對疑難絕症作的區別診斷

歷程中最難的不是給藥

而是在透過病人表現的症狀排除了一些可能性

並針對最大可能性給予後續的診療

我一直在想

教育現場 

面對學生的問題

能不能說的更具體

能不能辨識的更清楚

能不能對於問題提出以證據為本的的解決策略

教育從來就不是立竿見影

教育是慢的歷程

因此雖一切都在起步中

但至少已經開始

識字

B99攜手計畫語文教材編寫-第二組.pdf

D國小國語文第四組.doc

F國小國語文補救教材.doc

閱讀

A國小國語文補救教材教案(第一組-閱讀).doc

國語文補救教學第三組分組教案(閱讀).doc

E作業單 (國小語文第五組).doc

G國小國語文補救教材第七組張志中曾繁.doc

講師的回饋……

九十九年度國小國語文攜手計畫課後扶助國語文補救教材紀錄.doc

建議老師們對照閱讀相關教案

 

 

小三試卷要不要標示注音?

小三的試卷要不要標示注音?

根據現行92課綱,實施要點中的教材編選原則第八條說明如下:本國語教材各階段所使用之國字,第一階段(1-3年級)為輔助識字,須全部注音。第二階段(4-6年級)為輔助學習,各冊教材僅於生難字詞、歧音異義之字詞注音。第三階段注音符號應用於認識文言生詞,及辨析音義關係。

根據975月公布預定100學年實施課綱,在實施要點中的教材編選原則第八條說明如下:各階段之注音原則,第一、二階段(1-4年級)須全部注音。第三、四階(5-9年級)段僅於生難字詞、歧音異義之字詞注音。

以上是針對教材作說明,至於對評量試題是否標示注音並無明確規定,而本縣小三的國語文能力檢測基於:讓學生看得懂試題,並讓能夠老師針對其答題進行學習狀況的確診,整份試卷均標示注音,以上經驗和思考提供參考,各校應就其學校脈絡,如學生識字狀況進行評估。
以上提供參考
          

若教科書上國字讀音與學生平時習慣的語音不同該如何教學?

語言和文字是協商和對話的產物

所以語文需要被討論

而不僅是博學強記的學問

謝謝學校打破沙鍋問到底

謝謝礁溪玉蓉老師和岳明孟耘老師的教學經驗分享

讓我們在面對這樣的情境時

多了一個選項

策略步驟如下,提供參考

1.      先查詢國語會相關網站,如,教育部國語辭典http://dict.revised.moe.edu.tw/確認教科書上的讀音是否正確

2.      確認之後,我還是會請學生學習正確的讀音,當然也包括應用到生活上。同時向學生解釋「」之可能產生的原因為何,以進行相關教學活動設計。

「一字多音」,即一個字有多個讀音,這是國語中常見的現象,其多音類型大致可區分如下:

1)正、又音 :指同義而有正音、又音之區別者。多為因使用習慣不同而產生的音讀區分。

2)語、讀音:指同義而有語音、讀音之區別者。「語音」為脣吻間使用的口語音,「讀音」為誦讀經典時的讀書音或為文言詞彙讀音,也就是一般所謂的文言音。

3)歧音異義:指字義有異而有字音之區別者。其不同字音代表不同字義,使用上不可相混。

3.      討論這兩個發音會不會影響別人聽到時的意義

4.      果唸教科書裡的讀音,會影響別人聽到的意義時,我們說話時就會選擇平常習慣的語音說,但是考試時,還是得根據教科書裡的讀音,因為教科書是根據教育部規範的標準字音

5.      詳細相關規定請參見一字多音簡報和講義一字多音http://www.edu.tw/MANDR/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2749

 

分享臺北市國民小學97年度基本學力檢測結果的相關報導

臺北市國民小學97年度基本學力檢測結果.doc

姑且不論其它領域(那不是我的專業),關於國語文的能力檢測有幾件事不太懂

1.      台北市和宜蘭縣連著幾年分析下來「識字與寫字能力」的表現幾乎都低於「閱讀能力」,這樣的現象呈現了什麼?是我們要加強識寫能力這麼簡單的推理還是背後有著更深的教學意義,這是一個困惑了我好久的問題……大家可以一起想想看,畢竟很少人懷疑閱讀的重要性是大於識寫的這件事,可是看起來學生的閱讀比起識寫是不需要擔心的區塊

2.      看著台北市突破檢測抽樣和閱卷的困難度處理了開放性試題,真的應該給台北團隊拍拍手,總是開始了第一步,真不遑為首善之都,我們可以好好加油吧!

低年級朗讀教學觀摩影片

 

每個學生都有學習朗讀的權利

君不見朗讀多為學校培養國語文競賽選手所安排的特訓課程,一般學校與教師多忽略了朗讀原為國語文中閱讀能力結構下的子能力,也就是說正式課程中原本就有這樣的學習內容和活動時間。而造成上述的原因,除了我們國語文教學與評量歷來對書面讀寫的重視遠超過對口頭聽說外,還受限於教師本身對範讀在情感、語氣和音色上的恐懼。但是回歸課程朗讀不是國語文競賽選手的特權,而是每個孩子的權利。因此在本年度規畫以課堂中朗讀教學為主題的對話、研習和教學觀摩,試圖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基本的朗讀能力

研習轉播請連結到以下網址http://blog.ilc.edu.tw/blog/blog/1/post/413/3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