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縮小圖的共備活動

圖形的縮放共備,上星期到學校進行關於”圖形的縮放”共備活動,首先,透過教材的QQ比較,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這一節希望讓孩子在進行完十題的教學與練習後,學到1.什麼是放大(縮小)圖。2.各種圖形放大與縮小後,在邊、角和面積上對應的性質為何。

深入比較這十題的鋪陳,我們發現:

1.教材裡的鋪陳太過抽象,例如:一開始放了一張正方形的照片,透過比較這張兔子照片往右拉,往下拉,和同時往下和往右拉的圖片來定義出何謂放大圖,接著就定義反向的情形會是縮小圖。其實學生無法理解,且照片的呈現反而容易會造成學生的混淆。

2.教材中,對於放大(縮小)圖的性質,只透過三角形的放大圖就希望能讓學生發現所有圖形的性質。

在數學學習的過程裡,學生應該要能ACE三種過程,也就是覺知(aware)到找出關聯(apply to),臆測(conjecture)到確認(confirm),評估(evaluation)後延伸實踐(exteution),因此,建議在教材的鋪陳上,可以進行下面的更改設計:

A.一開始在定義放大圖時,建議用較簡單的圖形呈現,並且可以透過在WORD上拉動圖案,讓學生觀察圖一、圖二、圖三和圖四哪個原圖最相像,當學生透過觀察、臆測後,發現關聯並評估後,在來定義放大圖。同樣的,再次透過拉動不同的圖案,讓學生發現縮小圖的定義。

B.教材裡設計的十題題目,例一、p65練習與例四是正方形,例二是長方形,例三是三角形,p68練習題為梯形,例五是複合圖形,p69則是指探討了圓形和扇形放大與縮小後的直徑(半徑)與圓心角關係,且教材裡對於縮小的性質只用一句”圖形縮小時,也有一樣的性質,只要將放大改成縮小”帶過。經過討論後,建議修正教學順序,先透過觀察探討正方形(長方形)放大時對應邊、對應角和面積的關係性質,再進行正方形(長方形)縮小時對應邊、對應角和面積的關係性質教學,然後依序進行三角形、梯形、圓形和扇形,最後在處理複合圖形。

感謝竹安國小老師熱情的參與共備,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經驗給我參考,可惜今天時間有限,無法再繼續討論,謝謝你們讓我受益良多,也歡迎你們將再教育現場發現的問題PO出來與我們分享,共同討論,謝謝你們。放大圖.docx01.jpg02.jpg03.jpg

您可能也會喜歡…

跳至工具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