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三十多年前搭北迴線鐵路來花蓮,眼前太魯閣的山一如當年迎接年輕的我,人生中最精華的時光浸潤在這裡的山水、空氣和人。
四年後,我們如同一列列的貨車,背負著自己的理想、責任各奔東西離開花蓮。
我喜歡騎車因為「開車太快,走路太慢 只有騎自行車才能留住人生的美景。」所以今天我帶我的小折來花蓮,第一站選慶修院,想到2008年從花蓮騎到台東的小旅行,第一站也在這裡,將近20年的歲月悠悠的過去了,只有隔壁沁涼的淑貴仙草味道依舊。
0304地震傷痕還在,而人生的無常就像地震一樣是不能預先知道、準備的。
尤其在稍後知道有同學因病離我們而去,她應該算是讓我喜歡上照相的啟蒙吧! 慶修院門票上印的字”家內安全、開運招福”也許是我們面對無常的祈求吧!
沿七腳川溪騎到出海口,接南濱公園,在這裡迎著海風,享受海天一色的暢快。
南濱公園遊人如織,但每個人都能在這裡覓得一片屬於自己的小天地,真好。
騎行北濱公園又是另一種風情,這裡是一級保育類的台灣狐蝠出沒地,南洋風情的酒吧、綠色隧道、住宅區中的琉球松,似乎人和動物都能在這裡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
2025年的松園別館,雜草叢生便沒有購票入內了,反而有時間在外圍周遭逛逛
松園這一塊高地,藏有許多日治時期栽種的琉球松和日治時期的廳舍,例如最近免費開放的”花蓮港放送局1944″,路過”花蓮水道水錶室”,望見花蓮市區突起的”潔西艾美渡假酒店”也望見時代進步的滾輪。
經過市區時,特別繞進去看這塊招牌。
一群同學探訪塞公老師,當年大家懷抱著嚮往的大學生活進入這個相對封閉的師院體系,一時間的情緒、氣氛難免沒有那麼好,是老師是學長姊的支持下,慢慢地才能融入甚至享受花蓮的生活。當年老師帶我們上山下海,而今老師雖然失智,卻仍一次次數著相片上的人,彷彿嘗試著向記憶撈回點過去的存在。
感謝在年輕的歲月時,能有這些老師的陪伴,帶給我們的養分,讓我們有能力面對下一階段的挑戰。
晚上同學小聚,美食佳餚,席間突聽聞朋友已過逝,想起杜甫的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僅以這張照片想念在人生道路上先行離去的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