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線鐵道百年系列~工礦漁業的故鄉:冬山、新馬、蘇澳新、蘇澳

        宜蘭線鐵路(八堵-蘇澳)於1917年動工興建,直到1924年12月1日宜蘭線才全線通車營運,明年時逢通車百週年,宜蘭社區大學舉辦宜蘭線鐵道百年系列活動,有幸參加由講師彭彥哲帶領的第一場~~工礦漁業的故鄉:冬山、新馬、蘇澳新、蘇澳,深入探訪這些熟悉的地名,卻每每只是車窗外的風景

百年的鐵道,迎來了台鐵於今年交車最新的R200型柴電機車,是今天最別具意義的風景

        宜蘭線鐵路的新建,帶動了物產的流通,城鎮的興起,冬山庄便是在宜蘭線通車後興起的聚落之一。

上圖 1929年的冬山庄役場(二樓為戰後加蓋),八卦造型正門為其特色

下圖 1930年建成的冬瓜山橋為冬山市街的興起留下一點痕跡

隨著時代的演進,重建後以風箏造型的高架化車站,更成為台灣第一座光觀化車站,這趟輕旅行我們不斷看到新舊時代的交替。

        我們認知的宜蘭,尤其是居住在溪北的我,總以為宜蘭是農業掛帥,卻不知早期宜蘭的工礦業也是佔有一席之地,建有許多的鐵路支線,彷彿尋寶般,我們走了6公里,找到這些已埋在柏油路下、藏身在荒煙漫草之下的鐵路支線,見證了這些工業設施在宜蘭這塊土地留下的痕跡。

左上圖:龍德工業區於民國66年11月開發是宜蘭第一個工業區。      右上圖:台鐵力霸支線

左下圖:台鐵東碱支線                                                                                 右下圖:台鐵台塑支線

比一般鐵路橋寬的武荖坑橋,其上有三軌,其中之一就是東碱支線,支線通常沒有電氣化,故柴油機車頭便是台鐵支線、貨運運輸主力。上圖R174為1982年為了配合北迴線完工及花東線拓寬計畫完成後之運輸需求,台鐵購入了5輛柴電機車,編號為R171~175號,為美國GM-EMD公司生產之R150型

途經因2018年宜蘭普悠瑪列車出軌事故後進行路線改善的新馬站,新馬站原距蘇澳新站不到1公里,此次路線改善後預計北移建新站,然而即使北移距蘇澳新站不過1公里多,是否有設站之必要?地方人士殷殷期盼,政府不敢說不,乃台鐵虧損之源。

偌大的蘇澳新站,是宜蘭線鐵路轉北迴線的起點,在兩岸關係平緩,開放陸客光觀時期人聲鼎沸,熱鬧非凡,而兩岸緊張陸客離開後,小貓兩三隻,冷冷清清。其中必有讓我們深思的地方。

蘇澳新站巧遇“鳴日號”,看起來很新很時尚的鳴日號,其實是使用1978年引進,由美國GE運輸公司生產之E200型電力機車,將近50年前的機車頭,老當益壯,這些老火車真是台鐵的懷寶啊!!!

        蘇澳站位在宜蘭線鐵路的終點,北迴鐵路尚未完工時,因為銜接蘇花公路,成為當時通往花蓮的最重要轉運站,與宜蘭站同列一等站,卻也因為北迴線通車(1980年2月1日),蘇澳市街因此末落。

為了振衰起敝,台鐵也為這些車站與日本鐵道締結姊妹鐵道,看看是否能帶動一些光觀人潮,在宜蘭線分別與日本兩條鐵道完成締結,蘇澳線與日本銚子電鐵締結姊妹鐵道宜蘭線與日本山陽電車全線締結姊妹鐵路、雙方同名車站龜山站締結姊妹車站

終於到了宜蘭線鐵道真正的終點

在終點看到的轉車台,彷彿彰化扇形車庫的縮小版,遙想百年前宜蘭線鐵路開通時,當時的蒸汽火車頭無法後退,必須要用轉車台掉頭,是當時幾個大站必要的配備,時至今日現代的火車頭都能前進後退,這項設備也就荒廢了

因應蘇澳港開港(1983年6月)而自蘇澳站延伸出去的臨海線鐵路與蘇東隧道,因蘇澳港貨運量始終不高,而於2003年廢線停用

橫跨在背倚青山美麗的白米溪上為台泥支線,鐵路橋中間已塌陷(背後為蘇花改公路),早年行駛在上面的即是下圖之貨車(左方載礦石原料,右方載水泥成品),經過多年的開採,宜蘭地區的水泥原料聽說已採光了,支線自然不再維護,也是宜蘭縣鐵道對這塊土地的貢獻之一。

結束旅行,走回蘇澳站途中,看到老、中、青三代同堂的區間車~”老”,當然不是蒸汽火車或我小時候常搭的藍皮普通車,而是這個世代小時候的EMU500型電聯車(1995)、EMU700(2007)、EMU900(2021),是不是也象徵著宜蘭線百年鐵路邁向另一個新的時代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