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師介紹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9/7485541.shtml
歡迎參加
5. 1.修辭的教學,應配合學生課堂學習與課外閱讀的文本,採融入式的教學。並透過該修辭法的特徵和效果做引導或說明。如:比/譬喻法會出現「像」、「好像」、「如」、「是」等先找出來。而擬人法則是找出句子中擬人的動作、情感呈現的部分,並與童話故事中動物擬人化的現象做結合,使孩子更了解「擬人」修辭的含意。若課文中有出現其他修辭(如:摹聲……),可特別提出並做指認的練習,在寫作的練習中,引導學生進行運用,透過閱讀的辨識和寫作的運用,有助於學生掌握修辭運用的技巧與時機。
1-1修辭教學序階建議:
整理自張春榮(930107)國語日報13版
表意方式的調整:
感嘆、設問、引用、轉品、誇飾、譬喻、借代、轉化、映襯、雙關、示現、呼告
優美形式的設計:
類疊、鑲嵌、對偶、排比、層遞、頂真、回文、錯綜、跳脫
階段 | 第一階段 | 第二階段 | 第三階段 |
學 習 重 點 | 以「比喻」為核心兼及「接近聯想」、「相似聯想」-偏字句修辭 | 以「對比」為核心兼及「相對聯想」-偏篇章修辭 | 以「比喻」的延伸-借代、示現、轉品 以「對比」的延伸-反諷、婉曲、象徵 |
具 體 學 習 項 目 | 比喻 擬人 誇張 雙關 類疊 | 對偶(形式對比) 映襯(內容對比) 排比 層遞 頂真 | 借代 示現 轉品 反諷 婉曲 象徵 |
附註:表中未列的詞格如:仿擬、引用、摹寫、設問、感嘆、錯綜、倒裝需結合其他修辭技巧才能達到「精緻優美」的效果。
1-2
專有名詞的解釋不是絕對的問題,而是因勢利導的問題。專有名詞若成為溝通上的共識,則師生在此部分的教學則進入自動化無須再轉譯的階段,可作為進一步教學的基礎,但是若學生概念尚未建構起來時,過早的專有名詞使用將無助且有干擾教學之嫌。
國語文能力,到底是什麼?
誰的國語文能力好?
我想大概是學科領域中共識比較少的吧!
修辭的議題
這幾年來
紛紛擾擾
信者,恆以為真
一堂課下來10種修辭的專有名詞在課堂間的活動中流動
不信者,又畏之太甚
到底
誰決定了國語文能力是什麼?
國語文能力的功能到底為何?
不要捨本逐末,隨波逐流
問一問自己最重要的問題
並試著回答吧
關於暑假的研習
有兩個初步的規劃
[@more@]
1.朗讀教學
2.兩岸教學模式比較
好難抉擇喔
我需要大家給一點意見
快快快
把您的意見傳上來
好刺激喔
焦慮值好高喔
五年多來的第一次上台竟然是在眾目睽睽之下進行
[@more@]
這真是一項考驗
謝謝所有捧場的老師
謝謝輔導團伙伴的相挺
謝謝給予我回饋的老師
淑斐老師 素珍主任 伶伶老師 心怡老師 麗耕老師 秀容老師
但是
這個議題拋下之後
其實我希望的是能引起討論的機制
包括
我們怎麼看待造句這個練習
我們是否還有不同的面向需要考量
不同面向孰重孰輕
具體的活動指導策略……
好多
我想
當天時間有限
大夥不能暢所欲言
所以
上來部落格聊聊吧
過一陣子影音資料整理完畢後會和相關的書面資料一併上傳至本網站
95上是個焦頭爛額的學期
[@more@]少了個伙伴
在例行行事上就未能顯得從容
在顧此失彼間
我忘了這個天地
但是
最近三隻小豬火紅的事件
讓我有傳些東西上去的衝動
但這些不代表絕對
請在我上傳的東西中
試圖形成自己的觀點和見解
謝謝吳老師和高老師慷慨的分享關於作文教學的教學經驗和檔案
也感謝現場參與研習老師的肯定
下面直接點選會連結到當天分享簡報
若需詳細資料
請到高介仁的檔案夾中
有更詳細的資料喔
[@more@]吳宏寧老師-高年級作文教學作文教學經驗分享(5.10).ppt
高介仁老師-高年級作文課程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