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增能工作坊–十二年國教數學領綱轉化
數學素養導向教學與評量概述
—給孩子進入未來的鑰匙
主講人: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暨資訊教育系
謝佳叡 助理教授
九年一貫數學課綱 到
108數學課綱最重要的變革在
「從數學能力到數學素養的培養」
但我們必須先思考一個根本問題:
為什麼需要改變?
台灣學生的一些現象
•不知道學數學要幹嘛?
•不習慣使用計算機
•問題如果略顯開放(如:比較兩種結果、闡述理由)與封閉性問題(計算出該方法得到之值) ,學生傾向作答封閉性問題。
•對於數學學習沒信心、沒興趣
•無法將數學用於實際生活
108數學綱強調學生數學素養的養成幾乎已經底定,此精神亦符合目前國際上中小學數學教育的趨勢。然而,何謂數學素養?這仍然是一個待界定的問題。在界定時,我們首先應瞭解在不同的教育階段「可」、「應」強調的素養有所不同,這主要源於:
(1)學生所面對的事物情境脈絡不同、(2)學生可具備的數學知識與能力不同。舉例來說:國小階段學生所面對的情境脈絡多來自於家長所安排的家居、旅遊或課外學習活動,學生數學素養展現在以所習得的國小數學知能解決來自情境脈絡中的問題;高中階段學生涉略的事物更加多元與深入,透過網路即可與世界資訊或思潮接軌,學生接觸的情境中,常常可以用很多不同的觀點來看,而從數學的觀點來看待與探究情境脈絡中的問題,就是數學素養的一種展現。
素養的特質與盲點
具有數學素養的不一定數學成績好
數學成績好的不一定具有數學素養
數學素養的題目不一定是有情境的題目
並非有情境的題目就是數學素養的題目
數學素養情境題並非一定要有很長的敘述
數學素養可以提升,但很難直接作為教學主題
數學素養可以評量,可以感受,但很難直接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