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山徑~淡蘭古道

淡蘭古道,是百餘年前清朝「淡水廳」與「噶瑪蘭廳」間交通路線的概稱,隨著公路發達,多淹沒於荒煙蔓草的山野間。

2015年開始淡蘭百年山徑串聯運動正式展開,尋找、手作修復終於使得這些逐漸被人遺忘的古道逐漸清晰,如今古道、古橋、石厝與廟宇搭起現代與往昔的橋樑,讓我們能一窺自十八世紀末以來行走其中的商旅與宣教士、軍隊與土匪共同譜出的淡蘭百年山徑的故事。

烏山越嶺道~溪谷與蕨的道路

鳥巢蕨與台灣桫欏

代表淡蘭古道的標誌~雙扇蕨,這種蕨類是冰河時期即已存在的古老蕨類,堪稱是見證地球演變的活化石。

坪溪古道~扶老攜幼漫步高聳杉林的古道

石空古道~與海相遇的道路

今天我們看到海和龜山島總覺得驚喜和親切,然而對照百餘年前我們的祖先行路至此,他們的心情卻是沉重,的,面對前方尚屬蠻荒葛碼蘭,不敢越頭想某子。

從山走到海,熱鬧的外澳到了。

永鎮海邊淨灘

以前,每年鄉公所總會邀我們學校到永鎮海邊淨灘,小朋友從學校走路到海邊,也因此有了一趟結合環境教育、戶外踏青的回憶。現在限於課程及總總因素,已經不再讓小朋友淨灘,此情此景已成追憶,特將2003年10月30日的淨灘照片為文記之。

戶外教學-台北天文館

台北天文館是我們這次戶外教學的主要目的,這裡除了靜態展示外,還有自己動手學習,實在是戶外教學的好地方。

5_300.jpg

本校五年級學生在天文館門口集合,展開探索之旅。

1_332.jpg

探索無限的宇宙

2_330.jpg

人類的好奇心驅使我們探索未知的世界

3_327.jpg

風趣的解說員

4_318.jpg

360度環形劇場,正好彌補學校設備不足,探索四季星象

戶外教學-圓山文化

今年的五年級因為縣英語村維修,因緣際會有了一趟台北戶外教學-參觀台北天文館與圓山遺址展示室。 
所謂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讓小朋友過了一個充實的一天。 
五年級社會正談到台灣史前文化,其中4500~2000年前發源於台北圓山盆地邊緣的圓山文化,貝塚是其重要特徵,本次因參觀天文館,順道參訪附近的圓山文化遺址,目前戶外遺址正在規劃中,僅能透過解說參觀位在台北市兒童育樂中心的圓山遺址展示室。

1_330.jpg

[@more@]

解說員說明當時生活

2_328.jpg

圓山遺址展示室-陶器

3_325.jpg

圓山遺址展示室-貝冢

4_316.jpg

貝冢與柱洞

5_298.jpg

6000年前的台北是座湖,因此有了圓山文化

深溝自來水場參觀

你知道一度的水有多少?較之我們隨手一瓶15元的礦泉水,台灣的水價實在太便宜了。

IMG124.jpg

宜蘭的水總是甘甜而備受稱讚,除了好山好水外,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我們的水源多是取自層層過濾的地下水,深溝自來水場是我們溪北自來水的主要水源,目前也是受認證的環境教學場域,接受學校戶外教學參觀。

民國21年,日據時期就完成的地下抽水設施,使用至今仍老當益壯,為我們服務。

早期在一片田野中要識別抽水井,唯有在周圍種植高大的椰子樹。

為滿足更多的需求,好幾層樓高的巨大濾水池拔地而起。

因為管線的問題,所以不免還是要在水中加藥。

這裡還有實驗室,能做一些有關水的實驗。

其實水廠有三分之二的區域是原始狀態,為的是涵養水源,所以廠區的生態豐富。

穗花期盤腳

樹上的鳥巢厥

102全中運500人管樂

102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是全國性的大型運動會,十餘年後又來到宜蘭舉行。縣府自然是傾全力舉辦,動員人力、物力都算是最高規格。

無奈,天公不作美,充分體現竹風『蘭雨』的俗諺,所以佔用學生學習時間,在寒風中穿表演服裝也引起一些家長抱怨。不過很多年回頭來看,這些多半不重要,就像以前學的數學公式,背訟的古文,多已不記得了,卻溶成人生酸甜苦辣的一部份。

https://youtube.com/watch?v=dMlre1INV-0

宜蘭之歌

https://youtube.com/watch?v=Kr9XMjD0lKg

高山青

 

戶外教學-台北兒童育樂中心

4_317.jpg台北兒童育樂中心就是以前的圓山動物園,現在的小朋友可能都沒有感覺了,但這可是老師那一代童年的回憶,從動物園搬到木柵後(1986),就沒有來過這裡了,現已改建成仿閩式建築的兒童育樂中心,包含昨日世界、明日世界和機械遊樂區。

新舊交替-遠東環生方舟與圓山遺址展示室

1_331.jpg

仿閩式建築的兒童育樂中心

戲台-解說員正對五孝學生詳細解說

春天也是木棉花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