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補作文 親子鬧意見

記者孫蓉華/台北報導

明年國中基測要加考作文,許多家長到處打聽如何才能增進孩子寫作實力,也有父母看得很開,「現在的孩子,不是要他做啥就會聽話的,順其自然」。

[@more@]

北市的李太太說,去年教育部宣布明年基測要加考作文後,他要讀國三的兒子加補作文,兒子不願意,兩人為此鬧了一陣子不說話,後來教育部說明年是試辦,不計入正式成績,她才鬆了一口氣。

女兒就讀私立國中二年級的陳先生贊成基測考作文,他的理由是,現在孩子的作文太差了,不考不讀。也有女兒讀國二的陳太太說,「別的孩子都去補習了,我們家小孩不補,萬一考不好失分,台北市競爭這麼激烈,會差好幾個志願哩。」

台北縣中小學家長會長協會理事長李秀貞表示,家長多不反對加考寫作測驗,但擔心評分的公正性,及弱勢學生若跟不上會變得更弱勢。她說,雖然教育部曾公布寫作測驗的評分方式及範例,但文章的好壞很主觀,如何公平評分,教育部應及早向家長說清楚。
2005/09/29 聯合報】 http://udn.com

作文錯誤百出》隔外惰落? 原來是格外墮落

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學者研究指出,台灣的國、高中生寫的文章,用字遣詞、基本語法都出問題,常出現「義工愛心氾濫、義行層出不窮」等令人噴飯的句子,分不清「的」、「得」、「地」等助詞用法;愛用「有」字的台灣國語用法,也很常見

[@more@]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副教授楊如雪的研究「國中學生作文語法錯誤分析」指出,國中生作文最普遍的問題是錯別字,這和國中基測只考選擇題、學生常用電腦有關,但學生基本語法錯誤百出,更令她憂心。

她抽樣分析北、中、南、東五所國中二年級學生的作文,歸納出學生不會使用助詞、介詞、標點符號等九種常見錯誤。例如,學生常出現主語和斷語不同性質的判斷句型,如「我最感動的事,是在放暑假的時候」,以「時間」來解釋「一件事」,是錯誤語法;再如「希望大家都能為這社會盡一點你所能盡的幫助」,不但累贅,「幫助」一詞也用得不對。

分不清「的」、「得」、「地」等助詞用法,更是國中生普遍問題。如「大家都玩『的』不亦樂乎」,把「得」誤寫成「的」;「急忙『得』跑過來」,則是把「地」誤用成「得」;很多國中生也不會使用介詞,如「之後我就『被』烏龜著迷了」,「被」應該寫成「對」,或是寫成「我被烏龜所迷」。

現在的國中生作文使用台灣國語的情形也令人擔心,楊如雪舉例,「之前女朋友『有』帶男朋友去跟爸爸商量」;她強調,「用」這個字也不能隨便用,但偏偏有學生寫「因為打石膏要連小腿一起『用』,所以行動十分不便」,看得老師猛搖頭。

許多國中生不會使用標點符號,斷句常出問題,例如「輪到在場的去把花,放到死者的棺上」,句中的標點符號反而切斷語意。

楊如雪建議國中老師,要改善學生的語法錯誤,應從造句教起,讓學生了解什麼是句子,及前後句的對應關係,還應鼓勵學生高聲朗讀好文章,除了可體會文章的氣勢、感情,也有助使用標點符號及斷句。

彰化師大國文系副教授林素珍,根據多年評閱大考作文的經驗指出,高中生作文的錯別字相當多,如把「格外」寫成「隔外」,「墮落」寫成「惰落」。

高中生用字遣詞有時錯得很離譜。林素珍舉例,有次大考作文主題是義工,有考生寫說:「義工們的雪上加霜,使得九二一的救災活動得以順利進行」,錯用「雪上加霜」這類負面詞句;還有人寫「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左顧右盼隨時可俯拾一些義工」,也是亂用成語。

高中生作文有時更荒謬,林素珍說,有一年大考作文主題是「偶像」,有考生寫「崇拜偶像是一件好事,像孔子就以諸葛亮為偶像才有傑出成就」,孔子比諸葛亮早生好幾百年,怎麼把諸葛亮當偶像?更有考生寫「崇拜竹聯幫主趙爾文,因為他很有領導統御能力,把黑社會管得很好」,讓閱卷老師哭笑不得。
2005/09/29 聯合報】 http://udn.com

網路世代 論文剪貼的 作文拼湊的

記者張幼芳、張錦弘/專題報導

台灣師範大學某教授研究室門上貼了一張紙條:「老師:我是某某,929那個,班上只有某某要去,其他都不行or不想」。這則留言,出自台大外文系畢業的研究生之手。

另一位教授感嘆,他收過最「精簡」的讀書報告,是一張隨手從記事本上撕下來的紙,紙緣帶著不整齊的毛邊,這份大學生的讀書心得,只有五行字。

[@more@]

賓大歸國博士 寫不出計畫書

一位美國賓州大學的歸國博士,寫博士後研究計畫書,兩手捧滿了書回家K,十幾天過去,他垂著頭回報:「我寫不出來……。」

台灣學生中文程度劣化問題,從國小一路蔓延到高中、大學甚至博碩士。一位經常審閱博碩士論文的教授用「慘不忍睹」形容這些論文,因為她看到的不只是錯別字、表達能力不佳,而是這些高等生連組織及評論能力都有問題。她語重心長地說:「高等教育品質低落,已讓國家處在危機之中。」

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說,這幾年他指導的研究生語文表達能力明顯比以前差,多數學生會寫程式、也解決了問題;但要寫論文解釋原因及步驟,就是寫不出來。

李家同說,現在學生的錯字問題還算小,真正嚴重的是,很多人根本無法用中文完整表達思想,甚至連知名平面媒體的記者,寫長篇大論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他最近就看過某篇介紹成功企業家的專訪,但他讀完整篇文章,仍不知道這企業家為何成功。

中文程度低落 教授歸咎電腦

為什麼大學生中文程度低落?多數教授第一個歸咎電腦。

文化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宋如珊說,網路截取資料方便,也讓學生的組織能力變成「拼湊能力」,她就曾收到學生拿網路文章拼湊成的報告,連「簡體字都忘了轉成繁體」。而且大學生就只能「我手寫我口」,錯字滿篇不打緊,文句不通沒關係,組織與文采更不必提,反正對方「了」就行。

台大中文系主任何寄澎說,電視記者滿口廢話,常把「現在正進行一個XX的動作」掛在嘴邊,不純淨的語言已成為社會常態,耳濡目染自然難改。而且教改以來社會價值觀改變,強調簡單、口語、快樂學習,但學習本就要花苦功,他不了解,為什麼一定要強調輕鬆學習?

社會文化氛圍也江河日下,何寄澎說,兩千年前賓主以詩應答,現在的政治人物只會口號與謾罵,教學生向誰看齊?

周讀三篇英文 就有人要退課

一位台師大教授說,許多論文連「摘要」都無法精簡表達,「文獻探討」文不對題,「研究設計」沒緊扣主題。她有次質疑學生論文選材缺乏代表性,學生居然聽不懂,而這個學生還上過她的研究方法。

她說,「現在若一周讓學生念三篇英文,就有人要退課」,她知道很多老師最後也只能睜一眼閉一眼,若治學太嚴謹導致沒有學生,書還教得下去嗎?於是她眼看許多研究所取消資格考試,減少障礙,學生論文寫得不知所云,照樣畢業,還出書,甚至回到大學講課。但這些論述能力有問題的講師,如何教學生?

世新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廖玉蕙則認為,現在大學生或許中文基礎功不好,錯字多、文字較不通暢,卻比較有創意,應該把他們的創意引導到美學的層次,而不是只會耍嘴皮。更重要的是,各階段的國文老師要知道怎麼教作文,讓學生從生活中體現創意,同樣一個題目,應容許學生有各種寫法,只要能言之成理,自成一套生活哲學,就是好文章。
2005/09/29 聯合報】 http://udn.com

員工國學程度差 老闆開罵聽不懂

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

七年級生開始陸續進入職場,企業主普遍發現新人類表現欲望很強、也很大膽,但國文程度太差,提不出稍具深度的企劃案。有老闆用成語指責七年級員工,員工竟然聽不懂

[@more@]

高科技業者因為注重數理和寫程式的能力,七年級生只要吃苦耐勞,能寫程式就過關。不過,在一些公關、廣告等需要大量使用文字的行業中,七年級生的國語文程度就令主管相當頭大。

一位公關公司主管指出,現在的新人和過去進用的新人「程度有差」。如果是寫消費性的計畫報告就還好,但只要篇幅長一點的分析式文案,就寫不出有深度的句子。

也有傳播公司主管說,有些新人類很勤奮的上網路找各種相關文章,「貼」成一篇,但常前言不對後語,邏輯也不通,結論還離題。

更好笑的是,現在的中文輸入系統普遍會將錯字或別字更正,但有七年級生太相信自己的中文程度「應該不會錯」,硬是把對的改成錯的,於是「耿耿於懷」變成了「梗梗於懷」,成為辦公室裡的笑話。

雖然文字不夠通順,不過新人類很勇於肢體表現。不少企業主都認為,七年級的新人類比較敢表現,許多人在應徵工作時,往往已經有擔任demo girl(展示女郎),或在學校就已經有舞台主持的經驗。只是對於正式的簡報,因為文字能力差,新人類多數不會花很多時間把簡報內容思考得很周延。
2005/09/29 聯合報】 http://udn.com

廢文化基本教材 教育界憂心「孔子在哭泣」

記者徐如宜/高雄市報導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昨天在高雄女中舉辦「孔子在哭泣談文化經典之流失」座談會,討論高中95學年度課程暫行綱要修訂問題,教育界人士對高中國文節數減少、刪除文化基本教材感到憂心;雄女學生認為廢教文化基本教材,是學生的損失。

[@more@]

聯盟要求教育部儘速修訂95學年度課程暫行綱要中的錯誤,如把論語、孟子列為選修,縮減國文授課時數;國文教師與教育界人士大聲疾呼,廢教「文化基本教材」無異斬斷老祖宗智慧的傳承。

高雄女中國文教師林立瓊表示,改學生作文及週記時,發現學生將「真的假的」中的「的」字誤寫成「得到」的「得」,比例高達20%30%,「連雄女的學生都會犯這麼嚴重的錯誤,其他學生國語文程度可能更低落了!」

雄女校長余碧芬指出,高中國文授課節數目前的5節課已不夠老師教導學生寫作技巧及內涵,如果再刪去1節課,學生以後可能連論文和研究報告都寫不好。

律師洪條根認為,要搶救國文教育,國文教師需要展現更多的參與熱忱。台灣的政治人物普遍缺乏文學內涵,認為兩岸的武力沒得比,「只有文化能讓大陸跟著台灣走。」

【記者李名揚/台北報導】教育部中教司司長陳益興表示,九五暫綱是專案小組經歷多次專業審查,並徵詢各界意見才發布;九五暫綱絕非教育部長或任何人可以擅自決定更改或停止,所以會如期實施。

陳益興說,九五暫綱文言文比例仍超過一半,並未大幅縮減;另外教育部已建置文言文學習網站,並加強推動課外閱讀,都是希望提升學生國語文能力。高中國文從實施周休二日後,就調整為每周4節,九五暫綱的規劃與現行課程標準相同,並非由每周5節調降為4節。
2005/09/29 聯合報】 http://udn.com

教師連署:孔孟經典應改必修

【記者張幼芳、馮復華/台北報導】

昨天「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在台北孔廟發動連署,有九十多校的國文教師要求教育部收回成命,將文化教材從選修回歸為必修。共同發起人陽明大學教授張曉風說:「讓我們自己來做教育部長,祖先留下的好東西,不管什麼政治色彩,都不能讓它消失。」

[@more@]

台北市今年底將成為全台唯一且首先舉辦國小高年級生國語文檢測的城市,台北市長馬英九說,教育部不重視文化經典,就由台北市率先實施推動。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昨天在台師大舉行「孔子在哭泣談文化經典之流失、道德人格之低落」座談會,由台師大國文系主任王開府主持,聯盟總發起人余光中、台大中文系主任何寄澎、淡大中文系教授曾昭旭、台中教育大學副教授王財貴、台師大國文系教授林安梧、中山女高國文老師李素真等人,都為中國經典文化教材請命。

教育部去年公布「九十五學年度暫行課程綱要」,刪除文化基本教材,高中三年,文言文篇數念不到卅篇,較現行少了廿篇,國文更從每周五小時變四小時。聯盟抗議,要求「九五暫綱」暫停實施。

余光中說,念文言文不只學文采,還要學文化、人情、事理,論語孟子這些經典從未過時,大家常用的成語,都是精鍊的文言文。他強調,聖經、希臘羅馬神話故事都經過許多語言翻譯流傳至今,唯有中文千古以來都是「原文」流傳,「這是現金,不是支票,為什麼有人要拋棄?」

「沒有偉大的祖國,只有優美的民族」張曉風說,有些人因為知識不足、心胸不開闊,要把某些東西丟掉,但丟掉的東西不一定撿得回來。
2005/09/29 聯合報】 http://udn.com

老師不快樂! 96%老師對教改失望~940927剪報

記者張幼芳/台北報導

金車教育基金會月初針對教師所做的調查發現,96%的老師認為教改不能減輕學生壓力;因政策不確定而不快樂的老師,較去年激增。

[@more@]


這項問卷調查是在9月1日至15日間進行,調查對象分布12縣市、27所學校,共發出16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191份,在95%信心水準下,有正負3%誤差。 http://udn.com

調查結果顯示,老師在「教育自主權」、「快樂」、「使命感」指數都呈下跌,逾半老師自認憂鬱指數偏高;不快樂的原因,29%來自「教育政策的不確定性」,較去年多了7.5個百分點,其次是「行政負擔太重」,佔19%,最後才是「備課時間太少」,佔14%。

教改是老師灰心的主因。調查發現,96%老師認為教改不能減輕學生壓力,81%老師認為教改將造成貧富階級擴大,69%認為無法培養出孩子適應21世紀的能力,還有77%教師覺得教改未尊重基層教師,顯示整體教學環境未見改善。

另外,少子化現象造成減班、裁併校勢在必行,超額與流浪教師逐年增加,許多學校不再聘用教師,改採代課方式,這對基層教師又是一大打擊。調查發現,擔心會遭調職或調校的老師,從去年的48%今年激增為62%,年資10年以內者,憂心程度更超過7成。

教師認為對學生影響力已逐年下降,調查指出,影響學生思想行為來源依序為父母 (72%)、朋友 (68%)、大眾媒體 (67%),第4位才是老師 (48%),但網路對學生的影響力卻逐年增加,從89年調查的7%,到今年已躍為33%。

受訪老師認為,現今學生最需要的是品德教育,其次是生命教育及環保生態教育。

北新國小生活輔導組組長陳光國表示,從問卷結果看出,教改簡化教材是讓「學生開心,老師灰心,家長擔心」,學生表面開心,往後面臨升學壓力,也開心不起來;家長擔心沒有競爭力,只能把孩子送進補習班;老師得不到來自學生的學習成就感,看不到孩子未來。

【2005/09/27 聯合報】

ㄅㄆㄇ教學

為什麼要學ㄅㄆㄇ

為什麼一年級的前十周主要的教學重點是ㄅㄆㄇ

[@more@]

一年級ㄅㄆㄇ的教學存在哪些問題

現行的課程教學和教材教法

對怎樣的孩子有益

犧牲了哪些孩子

我想現在正是低年級老師兵荒馬亂之際

生活教育已經夠耗神的

但是上述的許多疑問

想必也會再不同時間以不同形式浮現在一年級老師的腦海吧

有想法

有問題

就放到我們的blog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研習快訊…..

這是曾為我們演講的吳敏而教授提供的研習資訊

有興趣的老師可以自行參閱哦!

拉大語文課程的框架Ⅱ

——可預測讀物之理論與實務研討會

一、 緣起與目的:

可預測讀物是培養幼兒閱讀興趣與能力的金鑰匙,也是引導幼兒故事討論與書寫的入門書,它能幫助幼兒從「語言經驗」過渡到「書面語言」,從激發豐富想像到表達個人意見想法,從別人的故事到自己的故事。別擔心幼兒話都說不清楚,如何討論?字詞沒認識幾個,怎麼讀讀寫寫?運用可預測讀物能幫助幼兒提早進入閱讀世界,甚而享受變成小作家的樂趣。

[@more@]

2004年朗智思維科技有限公司舉辦「拉大語文課程框架——文學圈之理論與實務研討會」,獲得熱烈迴響與好評,因而接續此系列推出「拉大語文課程框架——可預測讀物之理論與實務研討會」,特別邀請多年研究推廣可預測讀物的學界專家,運用可預測書教學的教師,以及製作出版的作者畫家,舉辦一場多面向的研討會,除了一般的論文報告之外,還有童書畫家現身說法,更有新書發表會、迷你畫展與書展。歡迎您前來參加我們的研討會,看看大人可以怎樣跟孩子互動,孩子怎麼回應,學者專家、作者畫家又是秉持怎樣的觀點和想法,順道聽聽各界的聲音與意見,期待您的參與。

二、 時間:2005116(星期日)

三、 地點: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大樓二樓演講廳(教201

四、 主辦單位:朗智思維科技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台灣小學語文教育學會

五、 參加名額:預計200名,額滿為止。

六、 報名費用:新台幣600元(含場地費、講師費、講義書籍及茶水費,午餐請自備),同校5人以上九折優待。

七、 研討會議程表

830—

報到

850—900

開幕式

900—950

專題演講

演講人:吳敏而

講題:可預測讀物與語文學習

950—1000

茶敘

1000—1200

論文發表

一、可預測讀物與全語言理論

發表人:林文韵

二、幼兒文字書本概念的發展

發表人:李慧娟

三、可預測讀物的思考性

發表人:吳敏而、陳鴻銘

1210—1330

午餐、參觀展覽

1330—1500

教學分享

四、用繪本教概念

發表人:楊紋紋

五、以可預測讀物搭建寫作鷹架

發表人:賴玉連

六、可預測讀物在資源班的運用

發表人:謝旻桂

1500—1510

茶敘

1510—1610

論文發表

七、談「讀圖」之種種

發表人:黃芷薇

八、可預測讀物的設計

發表人:曹俊彥

1610—1630

閉幕式與作家簽名會

八、報名表

研討會名稱

拉大語文課程的框架——可預測讀物之理論與實務研討會

2005116

服務機構及職稱

聯絡方式

(以利寄發通知單)

電話:(H)(O

手機:

傳真:

email

住址:□□□

一般

加註統編及抬頭

統編:

抬頭:

附註:

1. 請先以電話報名(022365-9790洽黃小姐/小姐;或將報名表傳真至(022365-4656;或email至朗智信箱:lon.ginus@msa.hinet.net

2. 報名後請於三日內劃撥繳交報名費用,依繳費先後錄取名額。

3. 報名時間:即日起,額滿為止(200人)。週一至週五930—1700

4. 研習證明條申請核備中。

詳情請參閱朗智網址:www.longinus.com.tw

九十四學年度第二次成長團體聚會札記940916

我很好奇針對上星期的吳許高峰會

夥伴們的想法到底是什麼

[@more@]

當然第一個來的A老師就成為被我訪問的第一個對象

A老師說:「我覺得他們兩個好像快吵起來了!」

我和秋蓮異口同聲的說:「沒!那是兩位老師一向的對話風格,他們在對談……

接著我又問:「那……你們覺得上星期所討論的內容對大夥有什麼意義嗎?」

B、C老師陸續坐定)

C老師說:「我開始作第二份學測試題,我發覺好難喔!我還和我我老公分享……,而且我還要求他不可以只作答,還要告訴我們個選項對錯的理由……

B老師說:「我覺得很好呀!所以隔天和朋友的聚會我就和他們分享我們那天的一些資料……

A老師說:「我也拿試題要我老公做做看,我老公只做到第三題就要我把試題拿開離他遠遠的,沒想到現在的國中生……

B老師:「所以閱讀能力真的很重要喔……

如果沒有閱讀能力一切都免談囉……..

原來上星期的活動已經引起了一些回想和激盪

還好還好沒有引起嚴重的家庭糾紛

但是願意將我們團體的經驗做進一步的分享

我們所期待的發芽

已經開始了

接下來我們開始這星期的工作進度規劃和報告

首先我們先討論注音符號施測的草案

接下來我們開始試命注音符號題型以及相關編碼

(時機到了題型和編碼就會公佈)

最後我們則討論一下台北縣和桃園縣的題目

並在秋蓮將提大夥的題目彙整之際

我和大夥打開每個版本第一課開始進行比較

嘿!嘿!嘿

原來這麼深入的去討論每個版本的內容

大家好像還是頭一遭

(若非怕廣告及毀謗嫌疑我還真想公佈我們討論的點滴)

但是結論就是

1. 沒有一個完美的版本

2. 舊的編輯體式在教學也未必不如新的編輯方式

我想透過了上述的一系列活動

我們的團體在面對測驗這樣的一個超級任務

已經建立了一些基本共識

但是

路還很長工作還很多……

大家互相勉勵吧!

<以上敘述皆為真實採用化名只是為了避免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