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RLS數位閱讀能力

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

(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簡稱PIRLS)

研究對象是各國的國小4年級學生

臺灣參加了 2006.2011.2016年的評比

PIRLS 2021擴大數位閱讀能力的測量

關於數位閱讀參見

https://tilssc.naer.edu.tw/team/pirls2021/link

歷年國家報告

https://tilssc.naer.edu.tw/team/pirls2021/resault

以下試題

提供給老師們教學與進一步參考(請標註出處:pirls)

7–冰河-完整版.doc

6–鴿-完整版.doc

5–攀岩好身手-完整版.doc

4–白衣少年-完整版.doc

3–小馬路喜-完整版.doc

2–小老鼠的恐龍夢-完整版.doc

1–壁虎溫暖-完整版.doc

另提供pirls四層次細項

Pirls提問層次細項.pptx

 

 

閱讀理解工作坊

為了讓您

認識並運用閱讀理論、發展與策略

培養學生依閱讀目的與文本特性運用閱讀策略

閱讀工作坊將於近日上網公告

日期

時間

課程名稱

研習地點

2011319

(星期六)

0900-1630

閱讀理論與閱讀的發展

閱讀理解策略簡介:連結、推論、預測

教師研習中心三樓會議室

2011330

(星期三)

0900-1200

少年小說的閱讀

2011427

(星期三)

0900-1200

文學圈閱讀與概念形成

2011525

(星期三)

0900-1200

知識性和文學性文類的結合

歡迎有興趣的老師

屆時上網報名

 

三峽的閱讀研習

雖然連下了好幾天的雨

卻不煩

因為……

好久沒有到三峽充充電了

這次閱讀的課程(課表如下)

 

          

 

4/6

4/7

4/8

4/9

4/10

 

0720~08:00

早餐

 

 

 

0800

0850

 

專題演講

陳伯璋主任

晨間閱讀

吳敏而研究員

晨間閱讀

吳敏而研究員

晨間閱讀

吳敏而研究員

0900

0950

閱讀與識字

 

王瓊珠教授

閱讀困難

 

洪儷瑜教授

閱讀教學實務

 

李玉貴老師

閱讀理解策略

 

吳敏而研究員

1000

1050

 

1100

1150

 

上課地點

傳習苑 204 教室

12:00~12:30

午餐:餐廳 文薈堂1

 

 

 

 

 

1340

1430

 

閱讀與腦神經發展

 

李俊仁教授

 

閱讀與討論

 

趙鏡中副研究員

閱讀評量

 

洪儷瑜教授

閱讀理解歷程

 

洪月女教授

綜合座談與結業式

 

1440

1530

1540

1630

 

 

吸引著我們

上了三天課

正在想不知要以什麼樣的方式

和縣內老師們分享

下課的聯絡感情

知道了花蓮的秀蘭老師

將每一堂課用心紀錄的筆記上傳到網誌

所以囉

如果你不能來三峽

但是你對閱讀有興趣

點選一下http://lsl.hlc.edu.tw/imain4_detail.asp?id=137&fid=18395#newa

你也許可以發現閱讀教學的多元方法喔

中學生閱讀網站的介紹

大家好:

這是有關中學生閱讀網站的介紹,也許可以給小學的老師一些啟發~

如何讓閱讀與實際教學結合,一直是現場老師發自心底的期盼,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more@]

跨校結盟 e起閱讀無界線

【記者曾美惠台北報導】中學生網站自2001年開站以來,至今已經成為70萬中學生「閱讀與研究」的入口網站,每日平均瀏覽人次有6,297人,會員近3萬人。根據網站調查,中學生最愛的中文作家是侯文詠,外國作家則是米奇‧艾爾邦,其作品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也榮獲中學生最愛閱讀書目排行榜。

中學生網站(http://www.shs.edu.tw)最初於1999年由台南區台南女中、台南一中、光華女中及德光女中的圖書館發起,建立聯盟學校,成立「跨校網路讀書會」,2001年成立「中學生網站」,逐步擴大到18分區聯盟,並開始舉辦「全國高級中學學生小論文寫作比賽」及「高級中學跨校網路讀書會讀書心得寫作比賽」。去年9月5日重開新站後,不僅功能更強,內容也更豐富,除了繼續舉辦論文與讀書心得競賽外,網站也連結到博客來網路書店,讓學生獲得最新、最快的閱讀資訊。

網站規畫17學群與通識教育推薦書目專區,及11類閱讀討論區,中學師生可以進行討論,隨時互動,交換心得。還有學生作品區,只要是學生的創作,無論是否得過獎,都能自行貼上
網路,與其他中學師生分享。

學生最愛小說家

根據網站分析,94年9月到11月的跨校網路讀書會「讀書心得寫作比賽」中顯示,學生閱讀類型主要以文學小說類為主,其次是心理勵志,第三才是社會人文類。而根據統計,中學生最愛的作家第一名是侯文詠、其次是曹雪芹、第三名則是賴東進,余秋雨、李家同、戴晨志等也都擠入前10名,成為中學生最喜的作家。

中學生最喜歡的外國作家,第一名是《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作者米奇‧艾爾邦,第二名是《少年小樹之歌》作者佛瑞絲特‧卡特,第三名則是《誰搬走了我的乳酪》作者史賓賽‧強
森,另外,因為《哈利波特》一書而名揚世界的英國作家J.K羅琳、暢銷書《達文西密碼》的作者丹‧布朗也都進入前10名,成為中學生最喜歡的外國作家。

至於中學生最愛的書籍,除了上述作者的書籍外,包括《紅樓夢》、《乞丐囝仔》、《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危險心靈》、《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小王子》、《傾城之戀》、
《白色巨塔》、《死亡如此靠近》、《五體不滿足》、《讓高牆倒下吧》等書籍,都是中學生最愛閱讀書籍。

台中一中國文教師、語言資優班導師林燕媚就充分利用中學生站於國文教學,她表示與課文連結不高,但用在課外閱讀的引效用倒是很大,因為網站裡針對不同類目推薦不同書籍給學生延伸閱讀,對於提升國文能力很有幫助。

網路分享讀書心得

林燕媚說,中學生網站結合教學,有效提升學生閱讀興趣,配合全校各班級讀書會運作,閱讀後以各種形式分享心得,並上傳校內網路與其他同學分享,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除了閱讀心得,林燕媚同時鼓勵學生參加中學生網站上的小論文或心得寫作比賽,她的班級有超過1/3的學生曾經獲獎,更激發學生閱讀與寫作的興趣。

林燕媚說,中學環境比較封閉,缺乏刺激,中學生需要拓展視野,無論是中學生網站、過期雜誌贈閱、甚至是自己班級成立的班級圖書庫,都是閱讀好幫手。林燕媚也建議老師及學校能成立班級圖書庫,由學生將家中的書籍、雜誌拿到學校,交換閱讀,一起擴大閱讀資源。

至於一般中學生的閱讀習慣與類型,林燕媚說,除非學校老師引導,否則一般學生的閱讀類型容易受流行資訊或媒體介紹影響,較少越讀經典文學,不過,經典可以再生,若學校老師
能與課程結合,例如介紹紅樓夢時結合網路或其他資訊,鼓勵學生延伸閱讀,就能引起興趣,願意深入閱讀文本,她建議老師們可以動動腦,調整課程。

過期雜誌有效利用

博客來網路書店去年協助中學生網站外,該公司總經理張天立也號召38家雜誌社贊助,自去年11月開始,贈送全國共360所高中職學生過期雜誌,至今共有23萬本,昨天教育部這些雜誌社受到教育部表揚,並致贈感謝狀。

博客來網路書店總經理張天立表示,去年受青輔會之邀到高中、職巡迴演說,發現高中、職校園封閉,升學壓力大,青少年容易與外在世界脈動脫鉤,觸動他幫助高中生拓展視野的心。

他開始邀請雜誌社提供過期雜誌贈與高中、職班級,希望藉此開拓高中生視野,沒想到獲得雜誌社熱烈迴響,至今已有23萬本雜誌送到學生手上,讓他們與外界連結。

張天立說,不分城鄉、高中或高職、明星或非明星,只要是高中、職,就能加入,博客來都願意提供過期雜誌,讓學生閱讀。

桃園農工圖書館主任余世河就表示,該校圖書館沒有多餘經費訂閱更多雜誌,加入過期雜誌贈閱計畫後,每個月就會定期收到雜誌,不僅學生有更多雜誌可以閱讀,也解決學校因經費不足而缺書的窘境,希望能持續推動,讓學生能閱讀更多好文章。

教孩子閱讀策略 事半功倍

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很多人以為,閱讀只要讓孩子能識字就好,沒什麼好教的,但專家建議,教孩子閱讀策略,才能事半功倍。

中央大學教授柯華葳說,中文不但難寫,字詞前後、顛倒組合起來的意義,有時差很多,可以擺在一起,教孩子分辨異同。她舉例,老子、小子、猴子、弟子等詞,後面加「子」都說得通,但就是沒人說「姊子」。

[@more@]

此外,很多兩個字的中文詞彙,倒過來寫也可以,但意義有的相似,有的卻差很多。例如,「感傷」、「傷感」意義類似,但「感性」、「性感」就很不一樣,但「他感動了我」說得通,「他性感了我」就沒人這麼用。

柯華葳說,同樣是地點,中文的「書店」、「圖書館」、「醫院」、「警察局」等詞尾用的字,卻不相同,老師教孩子認識這些字詞時,應有一套策略與方法,但還是要由閱讀做起,要孩子多朗誦文章,培養說不清楚的「語感」,再透過不斷列舉、反覆出現的字詞,加強印象,進而能判斷句子上下文的正確意義。

柯華葳說,識讀中文字,大家常說「有邊讀邊,沒邊讀中間」,但有很多例外。中文就是這樣微妙、複雜,規則往往又暗藏例外,最好的方式,就是多讀;讀多了,也就懂得愈多,讓閱讀能不只是求學的工具,更是目的。 2006/01/12 聯合報】 http://udn.com

字感、詞感、語感 

           

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所長 柯華葳教授
讀者看了題目可能會問:「這是什麼?」
「感」是感動、感受、感覺的感。字、詞、語就是一般所說讀字的字、詞彙的詞、口語的語。字、詞、語加上「感」,簡單的說是對字、詞、語的感覺。這是使用字、詞、語很重要的能力之一,不論是學習、欣賞或創造字、詞、語。



[@more@]

從認字到組成有意義的詞彙
一般而言,閱讀文章或書籍若要有所理解,要先認字並將字組成有意義的詞彙。

中文字由許多部件組成。有的部件可以構成部首或是聲旁甚至是一個中國字。如「木」是部首,「可」是聲旁。但有的部件單獨不成字,卻是構成中國字的關鍵。例如「大」多一點變成「太」,這一點是部件,少點不成太。至於字的部首旨在提供意義,聲旁則提供唸音的訊息。「木」「可」放在一起唸「柯」是樹木的一種。又例如「腦」、「惱」、「瑙」。三個字的右半邊分表肉體、心情、玉石,左半邊都一樣,表聲。三個字念音相同,但是意思不同。

認中國字要注意部件、部首和聲旁。能利用這些條件,遇到陌生字時,一當確認它是中國字(字感之一),讀者不用查字典可以猜出新字的字音與意義。這也是字感。

語感有助於理解新詞
詞是基本的意義單位。有的中國字就是詞,如「木」和「可」或是你、我、他。但是有的字不成詞,如「葡」。大家知道「葡萄」是什麼,但說不上「葡」是什麼。多數中國詞由兩個字組成。也有的詞由三個字或是四個字組成。因由字組成詞彙,因此我們可以創造新詞。每一天媒體(包括網路)產生許多過去沒有看過的詞彙,但不是每一個新組成的詞都是新詞彙。就像讀到生字,若遇到沒見過的詞就需要查字典或問人,我們閱讀的速度會慢下來,理解自然受影響。這時需要「詞感」幫助理解新詞。

中文詞的組成也和中國字一樣有些規則可尋。例如感動的感放詞前,我們可以說「他感動了我」。性感的感放詞後,卻不說「他性感了我。」為什麼我們知道後者不太合適?這就是語感。不待語言學者或國文老師說哪一種表達方式才算正確,我們會覺得哪一些詞可以接受或哪一些是怪怪的。雖有規則可循,有的我們知道其中道理,有的「說不上來,但就是這麼一回事」,有的可能我們自己都不知道怎麼判斷是否正確。這當中包括否定字的使用,如「不」。好吃可以變成不好吃。善良變成不善良。但是好人不能說不好人。為什麼呢?

再以「子」這一個字為例。許多字後面可以加「子」。如小子、老子、猴子、獅子,或是貓子、虎子、牛子。不過後三者的「子」與前四者的「子」意思似乎不同。又例如:窗子、桌子、椅子、板子、盤子。我們可以說「碗子」嗎?還有,為什麼可以說妹子但不可以說姊子。而弟子的意思似乎不同於妹子的子。這麼複雜的用法怎麼學的來?有趣的就是,若要把「子」的使用規則羅列,一一教導,一定教不全,且會讓學生受不了。唯一途徑且是研究上肯定的途徑就是多聽多讀,或是有機會玩字和詞的遊戲。換句話說,一個豐富的語文環境對兒童學習語文很有助益。

我們再舉幾個文字變化成詞的例子。
一) 字的位置。一個字可以在第一個位置也可以在第二個位置。有時意思可以一樣但有時意思改變。如一「打」、「打」毛衣、「打」傘、「打」架。又如辣一點和一點辣,哪一個辣?
二) 字的倒置。意義或許接近或許不同甚至變得沒有意義,例如感傷和傷感、感性和性感、感化和化感。哪一組的變化可以接受?
三) 字的重疊。「甜甜蜜蜜」比「甜蜜」似乎多許多「甜」和「蜜」。但為什麼可以說笑哈哈,卻不說氣哈哈?一點和一點點的差別在哪裡?
詞的五大特色
由字組成詞後,詞的一些特色由是產生,例如:
1. 量詞:「張」開,變成一「張」桌子﹔尾巴和一「尾」魚。不過有尾巴的老虎卻不算一「尾」。
2. 狀聲、狀形或狀情詞:如以大自然的動物、植物描述型態或感受。老虎鉗是老虎嗎?筆直像松樹夠挺直嗎?濕答答的心情有夠壞吧?
3. 語氣詞,如啊、啦、吧、嗎:少了這些語氣詞,文章會少去許多味道。但是用多了,滿篇「啊啦吧嗎」顯得拖泥帶水不俐落。
4. 數字詞,如十全十美、五花八門等:這些是數學還是語文?全心全意可以減去三心二意嗎?
5. 迴文:因字的位置可以移動且形成不同的意義,就有所謂的「迴文」,從第幾個字讀起都是有意義的。如,好花開多美、花開多美好、多美好花開、……。本套書中的「書生嚇一跳」就是一篇有趣的迴文例。

上述關於字與詞組織簡化如如下圖,希望幫助讀者更清楚字詞間的變化。

台灣小四生 閱讀能力輸國際

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中央大學教授柯華葳昨天發表一項調查指出,國內小學生的國語課程時數、閱讀文章長度,都只有國際平均數一半,雖然家長很願意買書給孩子,卻沒時間陪讀,影響孩子的閱讀能力。

[@more@]

天下雜誌昨天發表「字的童話」系列繪本,擔任導讀的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柯華葳,在會中公布一項兒童閱讀研究,她使用國際標準化評量工具,抽樣調查全國25個國小、1200位小四學生的閱讀能力,把結果拿來和「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的40多國平均數比較,發現國內學童的閱讀能力仍待改進。

調查發現,國內小四生每周國語上課時數只有4-5小時,遠低於國際平均7-9小時;台灣小學生的閱讀內容也較膚淺,教科書每篇文章平均字數僅500字,遠低於國際平均的1000-1200字。

此外,國內小四教科書收錄的文章,較缺乏說明文,說明文和記敘文的篇數比是1:2,國際平均則是1:1

教科書文章短、又缺乏說明文,連帶影響學生完整、清楚陳述概念的能力。

柯華葳指出,國內家長推動孩子閱讀的表現,也不理想。調查發現,相較他國,台灣的父母很願意買書給孩子看,總金額偏高,但在家閱讀的時間卻偏低。國外根據研究指出,父母在家閱讀的時間愈多,孩子的閱讀能力也愈強。台灣的小學教育多半強調團體閱讀或朗誦,孩子獨立閱讀時間少,也影響閱讀能力。

柯華葳說,台灣的國小普遍設有「班級圖書館」,課外書隨手可得,有助提升閱讀能力。

她還指出,先進國家強調教孩子「閱讀策略」,台灣卻普遍認為閱讀是「天生就會的」。調查發現,只有1/4的老師有能力設計出教導閱讀策略的教案。

柯華葳教授建議家長或老師,有效的閱讀策略,應以語音為基礎,幼兒時期要多和孩子對談,讓孩子先熟悉「口語辭彙」,培養語感,再透過大量閱讀有趣的故事,認識更多「書面詞彙」,及不同詞句和上下文之間的關係,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知道「感性」和「性感」有不同意義;但「感冒」說成「冒感」,就沒有意義。 2006/01/12 聯合報】 http://udn.com

智慧之城:地中海邊的藏書庫

凡入我港,強行搜船;若有新書,抄完再還。

[@more@]

撰文╱曾志朗

蔚藍的地中海上,一艘雕飾得十分精美的木造大商船,緩緩地駛進埃及亞歷山大(Alexandria)港,身形高壯的船長,一臉嚴肅站在船頭上,所有的水手都暫時放下了手邊的工作,緊張的凝視著岸上那一大群全副武裝前來迎接他們的軍隊。發生了什麼事?只知道他們要上船來搜查。但,搜什麼呢?

船終於穩穩的靠在岸邊,岸上的將軍和士兵們不動如山,倒有一位看似文職、長相圓滾的官員,帶著四、五位隨從,穿過軍隊面前,輕快的走上船頭。船長懷著忐忑的心情迎接上去,以流利的埃及話向官員們致意,滿臉笑容一再強調這是一艘道道地地、如假包換的商船,在地中海的各個港口航行,以貨易貨,純粹做生意,而且依法繳稅;絕沒有隱藏罪犯,也沒有偷運奴隸,更沒有任何走私的違禁品,一點都不會亂來。帶頭的長官聽著船長緊急的陳述,微微一笑,以文質彬彬的口吻說:「船長,請放心,我們不是稅吏,也不是國家安全官,我們是國家圖書館的代表。我們上船來,是因為埃及剛剛頒下了一道律法,規定所有外來的船隻一旦在亞歷山大港停靠,都必須接受搜查,看看你們是否帶來了新的書卷,是我們沒有的!」

搜書?!船長聽了這席話,吃了一驚,心中更是嘀咕不已,難道帶書有罪嗎?何時埃及變成焚書、扼殺新思潮的國度呢?圖書館的長官看出了船長的驚慌,立刻安慰他說:「我們搜書,是為了看看有沒有新的知識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出現了。只要是新書,我們會派人抄寫下來,存在圖書館裡,原書就還給你。如果是用我們不懂的文字寫成,則我們希望你們船上那位懂得該文字的人幫我們翻譯成埃及文或希臘文。我們的君主認為,擁有書,就是擁有智慧。他特別頒佈這條法律,是為了要埃及擁有全人類的智慧,並且把亞歷山大城的藏書庫(Bibliotheca of Alexandria)變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智慧之城堡。」

兩千多年後,我背對著圖書館,坐在石階上,迎著海風,面向亞歷山大港,遙想著發生在地中海岸邊的這一段故事,不禁肅然起敬。居然在兩千多年前有這麼一位大智慧的國王,頒佈了這樣的法律,以收集人類的新知為己任,然後把他的藏書庫開放給各國學者,邀請他們到這裡來學習、創作,並思考人類的未來。這位君主的遠見、決心與具體作為,真正奠定了人類智慧的基石。仔細回顧科學史,則所有後代科學的成就,都可以追溯到兩千年前那個收藏豐富的藏書庫所發生的一些事情上。

這個藏書庫建於公元前290年埃及的托勒密(Ptolemy)王朝,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以政府的經費支援的公共圖書館,它建在當時地中海最繁華城市的海邊,所以得地利之便,收集到過往船隻有心或無意攜帶來的各種書卷,內容之琳瑯滿目,有對天上星象的觀測,有對地上各種動植物的描繪,有數學的運算,有醫療的技術,有哲學的思考,還有曆法、農事、建築等學問,有各種不同文字的書卷、繪本,也有各地風土人情的述說,甚至包括了各地的食譜,在最強盛的時期,藏書庫所擁有的羊皮書卷及草皮書卷高達70萬卷,絕對夠資格被尊稱為「人類智慧的城堡」。

從一開始,負責書庫的管理員都是一時之選的學者,他們一致認為,只重收藏是沒有意義的,藏書再多,若不能被使用,則等於無用。所以建立索引,以文字的拼音字母為序,以作者姓氏的拼音字母做排列,利用這些準則,方便使用者的查詢。根據這樣的原則,藏書庫不停的改進索引系統的方便,也由當代大詩人菲勒塔斯(Philetas)利用館裡的資料編纂了歷史上第一部大字典,而且字的排列就按字母的次序加以編序。不久之後,又有學者針對每一個字的內容加上註釋,由字典變成辭典。而後來的學者又根據這些新的詮釋與比對,寫出了歷史上第一本文法書。這一切都是為了方便使用者的查詢,套一句現代常用的術語,就是要造出一套“User Friendly”的搜尋引擎。我想,雅虎、Google的使用者,不可不感激兩千年前在亞歷山大藏書庫中孜孜用心的學者所開拓的這些「軟體」的概念。

但君主們的遠見不僅在書卷的管理與使用方式。他們考慮到是要誰來使用它們,這一點才是令人佩服的。當時的君王不以埃及本土的意識型態規範文明的進展,而是廣收其他國家的作品(包括敵對國家的學者著作),對當時最有名的他國學者更是敞開大門,邀請他們來到庫中學習、講學、研究、寫作,期望不同文化的觀點可以融合在一齊,撞出新興的火花。這些措施使得藏書庫一下子就變成世界各國最有名學者的聚會場所。

亞里斯多德的兩位學生來了,一位是幾何學的始祖歐幾里德,另一位是「發現者」阿基米德;另外,第一位宣稱地球是繞著太陽轉動的亞里士達克(Aristarchus)也來了,還有第一個算出太陽曆的一年有多長的希巴克斯(Hippachus)也是其中的留學生之一;還有第一次量出地球圓周有多長的伊拉特斯提尼斯(Eratosthenes)也曾經在那裡待過;當然,那位為圖書定出索引系統的詩人卡力馬克斯(Callimachus)也是外國來的學者,他整頓了亞歷山大港的藏書庫,使它變成為現代的圖書館,所以被尊稱為圖書館之父。這些外籍人士沒有因為他們是「外人」而被排斥。亞歷山大港的藏書庫除了眾多書卷之外,這一種接納萬流的胸襟,才是令後人景仰的,也許這也是君主們把藏書庫建在地中海港口城市上的重要原因,不但借交通之便引進世界各地的人才,更要展現納萬川入地中海的宏願吧!

這個人類文明史上的第一座圖書館在公元後的450年裡,經過幾次的戰亂,就一再被烽火燒毀。第一次的戰火是在凱撒大帝為亞歷山大的埃及豔后克麗奧佩托拉(Cleopatra)所發動的戰爭中點燃的,公元48年,凱撒火攻埃及艦隊的餘燼漫延到港口的木造藏書庫,造成巨大損害。後來幾次羅馬軍的入侵,又燒又打的大肆破壞,到1600年前就只剩下斷垣殘壁,供後人憑弔了。

三年前,在聯合國文教組織的努力下,耗資六億美金的新圖書館在原地重建完成,世界上許多國家出錢出力,為館裡的軟硬體做出貢獻。11月底,我代表台灣中研院來此參加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的會議。會議選在亞歷山大港的新圖書館開,是有特別意義的,因為非洲是科學家應該關心的地區,而埃及的亞歷山大圖書館是提升非洲科學能量的出入口。我帶著台灣完成的數位典藏研究的成就,望著蔚藍的地中海,對王朝君主們的宏願,心嚮往之:把東方的文明以數位的方式,融進埃及、希臘的古文明中,更期望東西的結合,帶來更高層次的文明!

【本文轉載自科學人2006年1月號】

孩子只讀兒童文學?

國內學者在兩岸四地語文教學觀摩研討會上表示,孩子就應該讀兒童文學,背唐詩宋詞可以,但三字經等就不必。因為農業時代離孩子太遙遠了。筆者不禁好奇,這是什麼邏輯?唐宋兩代不是農業時代嗎?孩子讀兒童文學是必然的,但絕不能「只」讀兒童文學。[@more@]

幾年前,大家都以為唯有英文是重要的。教改之後,社會大眾猛然驚覺:即使中文是自己的母語,在長期的忽視下,不但不足以談文化之傳承,甚至連應付職業上的要求都快嫌不夠用了。

語文學習本來就是人類的本能,要把兩三種語文學到足夠運用甚至學到高度的層次,是很容易的,重點是要把握到語文教育的要領而已。我們必須對百年來語文教育做一個全面的反省。

首先,建議趕快減少「講解式」的教學,老師盡量少講書,學生盡量少聽課,把時間精力放在「經典」的熟習和大量白話文閱讀上。有的人會以為雖是白話文也須講說討論,對文義才能有更深的了解,現行的幼稚園及小學語文教學,總是把已經淺顯得接近「白癡」的文章,一再講說,號稱「深究」,其實那些文章並沒有任何「深度」值得探究。

人類對語文的理解和鑑賞能力之增進,最重要的管道是自己博覽群書以及人生經驗的累積,而不是聽人講解。所有的作家都是飽覽群書後自然而然行雲流水、傾洩而出的。如果我們忘了杜甫、李白、施耐庵、曹雪芹是何以才華橫溢的,至少我們應該注意到胡適之、林海音、余光中是何以博雅能文的。

不讀經,缺乏源頭活水,只讓孩子讀兒童文學,就像只讓孩子吃大人咀嚼過的菜飯一樣。孩子「不應該」只讀兒童文學,他們自己會創造屬於自己的兒童文學,而非大人偽裝成小孩虛情矯意的作品。

2005-12-29/聯合報/A15版/民意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