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第7週]都是說明文,哪裡不一樣?

三年級時跟閱讀說明文有關的教學紀錄(點選可連結)

[閱讀寫作]三年級記敘文VS說明文

[三上第15週]我們一起不斷練習寫學習筆記~內含說明類書籍閱讀方式

[三下第19週]閱讀樂園~說明文閱讀策略

 

~~~~~~~~~~~~~~~~~~~~~~~~~~

[四上第10週]說明文part1~讀出說明文的寫法


[四上第11週]說明文part2~寫出一段說明文
[四上第13週]寫作練習~改寫成說明式

四年級上學期我們學過讀出說明文的寫法、寫出一段說明文

這學期一口氣遇到兩篇說明文,哪裡不一樣呢?

~~~~~~~~~~~~~~~~~~~~~~~~~~~~~~[@more@]

【從目錄看出教學重點】

這個單元放了兩篇說明文,統整活動的閱讀指導則是讀懂實用性的說明文字,教學重點擺在說明文

sp170406_145121

【寫作特色比較】

上完這學期的兩課後,有孩子提到這三課都是說明文總分總的結構。

我用比較的方式讓孩子們來看,雖然都是總分總的結構,但在分說的部分是用不同的分述法。

我們先拿出上學期的國語課本,回想<建築界的長頸鹿>是怎麼寫的。(是的,我們將上學期的課本留下來,以便隨時可以有憑有據的回想,不然學生都說忘光光。而且國語課本可是我們的無價之寶,裡面滿滿的筆記和語文重點呢!)

<建築界的長頸鹿>在中間的分說段落,分別舉例三種建築界的長頸鹿。

<米食飄香>在中間的分說段落,分別舉例年節期間、清明節、冬至、其他節慶會吃到的米食。

<掌中天地>在中間的分說段落,則是分別說了早期的演出形式、近期的演出形式。

立刻將學生說的用表格打字出來,放他們看。

這樣一看,很清楚可以看出<米食飄香>和<建築界的長頸鹿>中間的分述是比較接近的,每一段都說了不同的舉例。

 

而<掌中天地>則是用演出形式的演變來分述。

為什麼不用每段舉不同例子的寫法呢?

布袋戲沒有不同的例子

布袋戲就只有一種布袋戲

這裡是用什麼方式來當寫作的分述思考呢?

以前和現在

以前的演出和現在的演出不同

如果這個題目,我想用每段舉不同例子的寫法可不可以呢?

這時候就不用演出形式來思考,可能會用戲偶的種類來想,中間分別舉例不同種類的戲偶來說明,這樣可不可以呢?

所以,中間的段落如何安排,是根據作者的思考邏輯,但要把握的重點就是中心主軸不會變,用種類就從頭到尾都用種類舉例,用演出形式就列出不同的演出形式演變。

 

再比較總說的寫法

<建築界的長頸錄>和<掌中天地>在第一段寫出了關於題目的定義

<掌中天地>在第二段就將布袋戲的特色說明清楚。而<建築界的長頸鹿>因為分述不同的建築物,所以將特色分別在各個建築物裡才提到。

當我們要用舉不同例子來分述的時候,通常第一段就會交代清楚了,找到相關的句子了嗎?

<米食飄香>總說最後一句寫道:與生活和節慶息息相關。中間的舉例就跟著清楚的舉了不同節慶吃的米食當例子。

<建築界的長頸鹿>總說最後一句寫道:讓我們來認識世界上著名的高樓。中間的舉例就跟著清楚了舉了不同的高樓當例子。

當我們用這種寫法的時候,在第一段就要帶出接著要舉例的。

 

sp170406_150136

我們來試試看,看到題目你能否設想一下要用哪一種來分述?

清明祭祖

我不知道清明祭祖要做什麼事

我也不知道,我們是出去玩

所以這個題目,是不是可以用<掌中天地>的方式來寫?早期的清明祭祖、現代的清明祭祖

我也可以用舉例的方式來寫哦!中間可以寫南部人在清明節會吃潤餅、宜蘭人在清明節會……

 

臺灣夜市

我知道,可以寫清溝夜市、羅東夜市、宜蘭夜市

所以用舉例的方式,如果是我,我會寫台中逢甲夜市、羅東清溝夜市……,因為這樣更可以寫出不同的特色。但是你們的生活圈就在宜蘭,能夠想出寫這三個具有特色的夜市已經很厲害了。

那可不可以用<掌中天地>這款寫臺灣夜市呢?

如果你可以找到臺灣夜市早期和現在的不同相關的資料,也可以哦!

下週我們就找時間來寫一篇說明文。

【尋找寫作材料】

對照現在孩子們正在上的社會課文,因為是科任課,我都只是旁聽,但聽到他們正在上早期的宜蘭是農業為主,現在的宜蘭是……

這種寫法不就是<掌中天地>的方式

還有以前的宜蘭厝和現在的建築

我記得以前找過一個資料,是宜蘭地名,這個也很有趣,宜蘭地名很多是隱藏著漢人開發此地的遺跡,結、城、圍……

這個就可以用在中間舉例的寫法

 

~~~~~~~~~~~~~~~~~~~~~~~~~~

當我把教學記錄下來時,可以清楚的看見孩子學習的漸進式

三年級著重在說明文的閱讀方法

四年級著重在說明文的寫作技巧:上學期學習整理資訊、寫一段說明文。下學期學習中間分述的安排、寫一篇說明文、閱讀說明文(非連續的說明文本)

 

這一節課,我提了幾個問題讓孩子們想想,可以用哪一種「款式」來寫、怎麼安排,當拿到一個題目,用何種方式切入的思考,是我想讓孩子們體會的。沒有絕對,只有可以多想想怎麼安排。孩子們在內容上可以寫的材料有限,但可以利用形式來讓文章可看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