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訂課程,十二年課綱實踐的關鍵密碼?~新課綱挑戰與準備系列

P_20170329_164408

常常有學校現場同仁在詢問,新的十二年課程綱要與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有何不同?與過去九年一貫的教學內含真有的有差別嗎?領域課程除了新增加的科技領域外,還有什麼不一樣的?

新課綱的推動中,除了部定課程以外,校訂課程跟現在的校本特色課程有差別嗎?會不會又是換湯不換藥?校訂課程又會不會落入目前國中彈性時數各考試學科用來搶課增加時數用?

目前學校處理彈性時數常見的普遍現象是名之為數學邏輯、英語閱讀、閱讀理解與寫作、科學探究、多元文化體驗、社會議題研討、數學英語補救等多元學習項目,實質就是在上國、英、數、自、社等考試科目的課本內容與增加紙筆考試時間。

學校老師都很難擺脫考試壓力,課本內容都上不完了,哪還有時間上這些?考試也不考?

如果真要開始規劃,我們該怎麼辦?

[@more@]

新課綱的挑戰與因應?

新課綱推動的核心配套,除總綱部定課程外,學校如何依學生特質、區域特性、學習資源等,規劃校訂課程,並連結部定課程,以建構學校本位課程,是課綱推動的最核心工作,也是目前推動新課綱最為困難的任務。

宜蘭的國中小學過去在教學正常化的努力之下,各校在學生社團活動、體育及藝文團隊的發展,已有一定規模,各國小的校本特色課程亦頗為可觀,但國中受限於升學考試影響,仍有待更多的努力。

如何配合十二年新課綱推動,翻動國中教育現場,提供更多的教育選擇機會,協助學生發展終身學習力,以學習者為主體的思維下,打造終身自學力的基礎,則協助學校發展各具特色的校訂課程,提供更多元的選修課程,將是未來新課綱推動的重要工作,也是本縣以新課綱推動為支點,提供國中小學校多元選修的機會,突破以應試教育為主的學校經營模式,建構新的學習系統,以實踐素養導向的學習,當是新課綱推動的關鍵之一!

如何突破目前校訂課程的框架?

過去宜蘭縣國中小學於九年一貫課程時期,為鼓勵學校推展社團活動,以縣本資源提供學生多元選擇機會,打散原班級與年級方式進行社團選修,為實踐新課綱精神與提供學生多元機會,將鼓勵老師可以獨立開課或是與其他同仁跨領域規劃各類型校訂課程,透過適當排課,提供學生可依照程度、興趣、專長去選課,達成適性學習與固本揚尖的課程目標。

只有全有或全無的選擇嗎?

彈性課程(校訂課程)要打破原有班級、原班學生上同一進度,而非只是課本進度的延長,不然,課綱精神所要達成素養導向的學習與實踐,大概就很難,但如何打破?如果要突破目前框架,以多元選修課程的想法,將可能解決全年級課程、教師意願、師資安排不易、搶課等問題。

新課綱推動初期要所有老師投入校訂課程的規劃設計行列,有很高的難度,尤其是如果把一節課直接就丟給每一個領域,在沒有任何全年度的課程規劃思考脈絡下,在國中淪為領域加課的現實是很難避免的現實。尤其在大學校,課發會決議的戰場由各領域召集人出席,單一領域全有全無的壓力,落在召集人身上也很不公平,全年級如果拿到一堂課,如果領域內有部分老師不願意配合進行主題統整或其他課程規劃,是非常難以推動彈性課程所想要達成的目標。

但如果要達成這樣的目標,可能需要更細緻的規劃,

教育局處可以提供那些改變的槓桿?

學校需求與資源導入如何平衡?

為協助各國中規劃多元選修課程,鼓勵學校進行多元課程規劃,以主題統整探究課程、技藝課程、社團活動、補救教學等校訂課程規劃,打破原班級建置,提供學生多元選修機會,以每三班為一班群依學生學習需求,新增一組變成四組方式授課方式可能是目前階段可能操作的模式。

課務安排部分則建議以區塊排課(如下課表),兩堂課連排方式進行課程,以較為充足的課程進行方式,進行主題探究等課程,以突破過去以應試教學為主的課程模式,確實實踐校訂課程的新課綱內涵,提供多元適性課程予學生選修機會。

4

題探究或是跨領域統整的課程,所需要的備課準備時間可能需要較多,尤其是課程發展初期,跨校協作與校本研討是可能必要的協助,專業成長也需要一些經費挹注。

校訂課程的種種可能?

其他有關校訂課程的種種可能與配套方案,限於時間就暫以下列發展中的研討紀錄,先提供有興趣同仁參考,期望大家可以持續發展!

校訂課程的種種可能

 

 

ghwu

過去我是同仁口中的柱子老師, 曾經是課程督學,工作上更多人叫我柱督。 教職退休後在誠致教育基金會的KIST公辦民營學校系統服務 以個人觀點理解與紀錄課程與教學的工作, 還有KIST學校經營成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