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成績除了學生升學使用外,還可以做些什麼?~國中會考結果分析與應用(一)

對於國中教育會考,很多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不同地區因為對於會考成績的運用南轅北轍時。

當受邀到學校分享教學與評量時,我常常問學校的同仁幾個基本問題:

學生的考試結果,除了免試比序外,還可以用來做什麼?

學生考不好,除了抱怨學生不認真以外,我們還可以運用考試結果做些什麼?如何運用?

[@more@]

也請教現場的老師與行政同仁下面的問題:

您知道去年任教的班上(學校)中,有多少比率學生國中會考該科成績是C等級分嗎?

很遺憾的是,除了教務主任通常比較接近外,很多現場的老師或是校長(主任)對於這個問題的理解差異常常很大,不管是市區或是郊區學校,都有同樣的情形。

國中教育會考結果對於學校而言,因為各縣市免試入學皆為採計項目,部分縣市因為少數明星學校入學競爭壓力,導致大部分焦點在於前段學生的表現外,不管是考生、家長,甚至是學校老師,常常在考試成績公布、學生入學結果出爐後,就被打入冷宮不再被關注,教學者、學校經營者、教育行政主管,對於實施教育會考所揭櫫的四大目標

(一)、降低考試壓力,活化學生學習。

(二)、檢視學生學力,確保學習品質。

(三)、回饋學習成果,強化適性輔導。

(四)、提供學力資訊,俾利因材施教。

是否達成?如何達成?可能很多教學夥伴都已經不再重視了!

教學現場如果大家只看學校中有多少人考上5A++,不再注視多少學生屬於待加強,當班級中低學習成就學生越多時,學習放棄導致的偏差行為必然增加,老師的班級經營一定更加困難,偏差行為所導致的教學成效低落必然產生。

教學與評量重點如何?評量規劃與未來學生參與會考間的差距如何?如果沒有深入研討,整體教學品質必然堪慮,這些都跟最後的考試成績有關,但是成績是果,老師的教學是否能夠提供多一點成功機會給學習困難的學生,哪種題目才是真正的基本問題,可能更需要現場老師好好理解評量與教學的連結關係。

國中教育會考的題目

以最近一次的分享國中會考的結果分析為例:

image

(圖 1 104年國中教育會考國文科試題第2題,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

在學生會考後,每年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簡稱師大心測中心)提供了各校(縣市)學生作答結果,其中可以提供的訊息有學生作答結果(通過比率),高分群與低分群學生的鑑別程度,評量目標與相關的課綱能力指標等相關資料,可以提供老師許多訊息,也可以作為學校老師在教學或進行課堂評量(定期段考)非常好的參考指標。尤其因為有提供到學校學生的反應作答結果,相當程度可以對比出未來學生的學習結果變化,應該是老師在專業發展的重要參考。

但實際上,真正能落實或運用的情形尚待加強,因為由許多的分享場合中,實際驗證時發現,許多老師或是行政同仁,常常比較關心學生考試成績,但卻有很多老師不去深究考試重點與學生反應如何,尤其是國中會考作為全國性學力檢核依據,公信力與測驗品質應該是目前最值得信賴的參考依據,但是心測中心所提供的資料,是否有好好運用,只需要兩個問題就可以確認:

問題一:在您學校的領域小組會議中有沒有看過這一份資料?

問題二:圖1這題,全國(學校)學生的答對率大約是多少?

結果常常令人失望,因為期望的答案常常落空。

第一個問題通常出在教務行政同仁沒有將相關資料轉知給同仁參考,因為心測中心的資料格式以密件處理,很多同仁就直接存查掉了。

存查後,當然不會有第二問題的答案。

如果行政同仁有提供資料作為專業研討用,基本上就會有不錯的結果。如果沒有深入研究,其實也枉然。

以第二題為例,當天老師們回答通過率的答案由60%、65%、70%、75%、80%、85%都有。當天並非所有是國文老師,答案分歧難免,但是過去在國文老師的場合問類似的問題,其實答案的落差一樣很大。

正確答案是:全國學生答對率是94%。幾乎是除了少數學習障礙或是全部用猜的學生外,應該都要會。

光光憑空想像學生會答對多少,不如直接看學生的答題結果。但是現場令人擔心的是很多老師對於學生能力掌握的情形不太理想,一部分是缺乏專業要求,一部分是專業研討環境一直沒有被建構起來,因為這是需要不斷精進後才能精準。

精準預測

所謂的精準並非要求老師到絕對接近,個人認為如果學生答題結果是80%通過,老師能預測在70~90%以內的水準都是理想水準(誤差在10%以內),如果差距在15%以上就需要探究原因,如果差距在20%以上,基本上就已經是偏離太多了。這是基本功,如果全張試卷老師認為全班平均可以75分,但是考出來卻是60分以下,一定是老師的問題,因為對於學生能力掌握的不足,導致評量試題難度太高,預估太高但是學生表現不佳,相對表示題目就是太難了,反之也是同樣道理。

學校定期評量試題預測答對的工作表單如表1,第6、第9題,預測值與結果顯然差異很大,於評量後應該列入教師專業研討的內涵中,如果可以由其中探究可能原因,將對未來的教學與評量的能力提升有所助益。

題號

配分

難度預測

預測分數

實際答對人數

實際答對率%

實際分數

(答對率%)

1

2

80

1.6

49

91

1.8

2

2

80

1.6

49

91

1.8

3

2

70

1.4

36

67

1.3

4

2

60

1.2

37

69

1.4

5

2

50

1

31

57

1.1

6

2

50

1

42

78

1.6

7

2

60

1.2

29

54

1.1

8

2

50

1

22

41

0.8

9

2

50

1

17

31

0.6

(表1 定期考校內命題難度預測參考 作業表 來源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

要達成精準預測除了經驗累積外,是可以練習的,國中會考的題目就是很好的統計參考。

如果在會考的答對率如此,則在定期段考中的測驗如果出了類似的問題,應該就比較容易掌握學生可能的反應如何,透過測驗前的預估與測驗後的檢核,將可以協助老師對於學生能力掌握與試題品質的提升,透過會考結果分析作為標準參照,逐步建構學校學生可能的反應常模,未來在進行教學或是評量規劃時,將可精準預測以掌握學生學力表現。

教學與評量重點

以104年國文科為例總共48題,這兩年的會考評量都提供了很好的參考指標。

如果再與103年國中會考評量標準對照比較,同樣的48題其實標準內容差異並不大。略加統整評量重點後即可發現,閱讀理解真的才是重點中的重點,評量標準,當然就是教學的重要參考。

104評量標準

題數

能分辨短語中的主語

1

能依語境使用恰當的題辭

1

能依語境使用恰當標點符號

1

能依語境評斷用語的適切性

1

能依語境評斷連接詞使用的適切性

1

能依語境評斷詞語使用的適切性

1

能依語境填入適切的文句

2

能指出文章主旨

1

能指出文章的寫作手法

2

能指出作者或文章的觀點

2

能指出故事的寓意

1

能指出語病

1

能根據文章作判斷

7

能根據關鍵詞語與句意判斷語境

1

能記憶不同詩體的格律要求

1

能記憶常用字的字形

2

能記憶常用字的字音

1

能理解文意

10

能理解句意

8

能理解字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義

1

能理解狀聲詞

1

能理解語詞的意義

1

總計

48

(表1 104年國中教育會考國文科評量標準,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

103年評量標準

題數

能依語境填入適切的文句。

1

能依語境使用恰當語詞。

1

能理解詞語意義。

1

能分析文句脈絡。

1

能指出冗言贅字。

1

能記憶常用字的字形。

2

能依語境評斷詞語使用的適切性。

2

能理解句意。

8

能理解字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義。

1

能記憶明信片格式。

1

能記憶常用字的字音。

1

能理解文意。

11

能指出文章的寫作手法。

4

能根據文章作判斷。

5

能指出語病。

1

能指出文章主旨。

3

能指出故事寓意。

1

能指出作者或文章的觀點。

1

能辨別六書造字原則。

1

能理解量詞的意義。

1

總計

48

(表2 104年國中教育會考國文科評量標準,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

英語科的評量標準整理後,一樣可以提供很好的參考。

104年評量標準

題數

用圖表表徵文意

1

找出已明確敘述的細節

4

指出句中正確的文法

7

指出句中適合的單字

5

根據上下文意猜測字詞的意義

5

根據上下文辨認符合文意的詞語

6

從文中訊息作延伸推論

4

推論文中隱含的訊息

3

理解主旨大意

3

理解圖表的訊息

2

總計

40

(表3 104年國中教育會考國文科評量標準,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

類似的評量重點在各科都有完整說明,如果對照學生老師的定期評量,教可以提供較為明確指標,而不是只有考單字、句型、文法、翻譯等較為粗略的重點,並且可以提供老師在課堂教學時,提問或進行多元評量規劃的參考。

當然每一科目所有題目都有提供完整試題分析(圖2),值得所有同仁細細探究,透過試題分析與各校學生答題結果分析,學生弱勢單元在哪裡,只要是與全國或是全縣落差過大的,都可能需要特別關注。

image

(圖2  104年國中教育會考國文科試題分析,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

103年起國中教育會考所建立的參考資訊,可作為學力監控與教學改進參考,以及因應補救教學需求所進行的低成就學生學習評量與診斷資料,加上國家教育研究院所或各縣市自行辦理之學生學力測驗,相關測驗單位都有提供相當的學生測驗結果。但基層教師如何理解、詮釋,轉化運用於課堂評量中,經由教學現場的觀察,教師教學模式的改變尚待提升,越來越趨同的教科書與評量參考資料,導致教師評量規劃能力的下降,自行命題的比例與能力對於許多老師而言,需要持續注意,也應該列入基層教師專業發展重要課題。

評量結果分析與診斷是學校教師的基本知能,透過多元評量的規劃、實施,進行學生學習成效評量,經由評量結果分析、診斷學生學習歷程中的困難(阻礙),學生產生學習困難的成因,學生學習潛力、優缺點等,作為擬定適合的目標提供下一階段學習的參考,進行補救教學與教育方案改革依據。如果老師在平時教學或是進行評量命題時,可以有所參考,教學是否有不足處,並在定期評量的規劃中,預先進行必要的預測與事後的檢討分析,相信對於學生能力的掌握必然提升,對於課堂教學品質的精進必然有所助益。


延伸閱讀

千呼萬喚始出來 ~103年國中教育會考學校分析資料運用參考

ghwu

過去我是同仁口中的柱子老師, 曾經是課程督學,工作上更多人叫我柱督。 教職退休後在誠致教育基金會的KIST公辦民營學校系統服務 以個人觀點理解與紀錄課程與教學的工作, 還有KIST學校經營成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