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學 小四生有小六程度

新聞來源:“>蕃薯藤新聞

「老子的智慧」,是什麼樣的課?在探究式教學法的課程單元裡,這堂課實際上結合了數學、語文及歷史領域,強化了學生學習動機。 台北縣永和市頂溪國小與台灣藝術大學合作,採用新趨勢的探究式教學方法,經過5年共同策畫出完整課程,結合概念和行動力,學生學得透徹又深入,讓四年級學生就有六年級的程度,也獲得縣府教育局長潘文忠讚許。

[@more@]

頂溪國小校長吳淑芳說,學校從4年前開始,與台藝大教育學程中心主任謝如山等教授合作,採用一套全新的探究式教學方法,目前學校二、四年級共有五個班級老師,使用此方式來教導學生。

頂溪國小昨天邀請縣府教育局長潘文忠參觀學校四年三班學生,與王修亮老師一起以探究式方法上「老子的智慧」單元。整個班以活動和遊戲的方式,讓學生分組來討論數學領域中形狀王國的來源和形成,也接受其他組學生的提問,藉由相互辯證,讓數學、語文及歷史領域課程都可以相互結合。

學生以點到線再接成面,提出由三個點加上直線形成的三角形,才是有角邊形的最原始;但也有學生提出曲線概念,從一個點到畫一圈,可以變成圓形。學生又衍生出對圓形到底是一個點或是兩個點的辯證討論,最後經老師認同圓形可以是由一個點或兩個點,甚至無限個點來形成。

謝如山說,學生們在分組討論辯證過程中爭相舉手發問,提出質疑和反駁,都十分有自信,已有大學或研究所學生研究討論的雛型,且探究式教學對學生思考過程和操作熟練度都同樣重視,讓學生同時學習和具備概念、行動力。

他說,經過四年來的學習,小四學生已有小六的程度,他相信到小六時會有國三的程度,到國一時已有高中生的能力。

局長潘文忠也對學生在討論過程中自信又投入的表現,印象十分深刻。

校長吳淑芳說,探究式教學讓學生藉由分組討論,達到合作學習的效果,且教材都是由該校老師王修亮、許雅貞、鄭惠娟、徐雪娟和王切,在謝如山教授協助下自編,像數學題目設計,也是依情境結合語文和歷史去擬定,生動活潑的邏輯概念,有別於過去的應用題目,也讓學生有更多想像和思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