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 36. 噗聊談心室:運用馬雅曆的班級經營法~潘如玲老師
如玲老師<因為教你,我認出我>這本書我認真看完了,雖然是高中老師的班級,但文字用語都能讓教師角色讀者產生共鳴(推薦理由我在節目最後有說)。這一集藉由馬雅曆解開了阿亮校長經常認為我在放空的秘密,其實我真的是跟著來賓的那條河漂流並且東想西想的啦!
我們不是要解讀別人,而是張開耳朵去傾聽。只有往內越深,才能看得越廣。*
如玲老師在這一集聊了馬雅曆圖騰,也聊了對閱讀的想法。馬雅曆或其他理解人生命運的方法,應該都是為了讓我們更了解自己與他人。我覺得閱讀也是,透過作者的文字與觀點,讓讀者了解更多世界的面向。每個讀者都會用自己的知識背景與觀點去閱讀文章,形成自己的觀點,不同的思考方式閱讀到的重點就會不同。
有時候,我們可能會過度解讀,這讓我想到我們以為孩子不理解文章,用了許多問題想要幫助孩子理解,而這些問題甚至有所謂的標準答案。但這樣的方式是否成為提問者引導孩子往自己的理解方向,卻扼殺了孩子自己產生的理解呢?或者,只是希望大家都形成一個理解共識?
這兩天剛好有個重大的議題在社會上發酵,好多人都發表了言論,以閱讀的角度來看大家所討論的內容,就會發現大家也都是在詮釋作者的語句加上自己的理解與觀點。作者想表達的更是他的個人觀點,既然是個人觀點,就會有不同的觀點產生。
倒不是誰對誰錯,而是我看到不同的觀點引發思考,讓我發現[原來可以這樣想啊][原來這裡是要去這樣理解啊]。我會閱讀多篇不同人闡述的觀點以後,統整出來一些平常沒注意到的角度,我也會去看不同人提出的論據,最後形成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用更加理解各種角度的面向來看事件的討論,這樣可以同時增加自己看事情的角度。
不過,以上也只是我個人的觀點,不必過度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