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學校實施環境教育的困難、需求:
目前困境 未來改善 需求提出 | 1、校園內仍可見零星垃圾及回收物,將持續活動宣導及融入課程教育。 2、持續辦理鄉有校地撥用事宜,以利爭取內政部補助改善南邊亮麗校園綠圍牆。 3、爭取資源規畫設置大型水循環設施再利用設施。 4、逢大雨勢,校園易積水,尋求各方資源改善排水系統。 5、持續修正、研討與環境相關學校特色課程及環境融入領域課程及教學教法。
| ||||
填表人 | 總務主任 | 輔導主任 | 學務主任 | 教務主任 | 校長 |
林怡慧 | 于沛霖 |
| 何薇慧 | 邱泰慶 | 楊顯欽 |
三、學校實施環境教育的困難、需求:
目前困境 未來改善 需求提出 | 1、校園內仍可見零星垃圾及回收物,將持續活動宣導及融入課程教育。 2、持續辦理鄉有校地撥用事宜,以利爭取內政部補助改善南邊亮麗校園綠圍牆。 3、爭取資源規畫設置大型水循環設施再利用設施。 4、逢大雨勢,校園易積水,尋求各方資源改善排水系統。 5、持續修正、研討與環境相關學校特色課程及環境融入領域課程及教學教法。
| ||||
填表人 | 總務主任 | 輔導主任 | 學務主任 | 教務主任 | 校長 |
林怡慧 | 于沛霖 |
| 何薇慧 | 邱泰慶 | 楊顯欽 |
二、推動環境教育各項指標自評表
(自評分數:0〜90分,得分欄依評鑑表比例自動計算)
宜蘭縣102年度國民中小學推動環境教育輔導訪視評核–自評表
(一)基本資料 填表日期:102年11月15日
學校名稱
| 宜蘭縣五結鄉利澤國民小學 | |||
學校地址
| 宜蘭縣五結鄉成興村利寶路101號 | |||
環教資訊網網址 | ||||
校 長
| 楊顯欽
| 電 話
| 03-9503805 | |
學校人數
| 學生人數: 386 人,教師人數: 32 人,職員工人數: 9 人
| |||
學校地址
| 宜蘭縣五結鄉成興村利寶路101號 | |||
承 辦 人
| 林怡慧 | 電 話
| 03-9503805 | |
電子信箱
| hua@ ilc.edu.tw | |||
校地總面積
| 28,016.76 (m2) | 建蔽率(建築地面積占基地面積之比率) 4,471.47(m2)÷ 28,016.76 (m2) = 15.96 % | ||
台灣原生種植物 | 喬木 26 種、灌木 17 種、花草 45 種、蔓藤 5 種、蕨類 11 種、 水生 8 種 | |||
綠覆率(綠色植被所覆蓋面積除以基地面積之值)
16810(m2)÷ 28,016.76 (m2) = 60 % | 可透水面積:21,621.63 (m2) 透水率=77.17 %
| |||
基地保水力:6(m3) (能涵養雨水及貯留滲透雨水的體積) | 基地海拔高度=( 1 )m
(參考網站:ttp://earth.google.com/下載google earth 程式後輸入學校名即可查知 | |||
地區日照量
夏季:624.7小時(6-8月)
冬季:172.4小時(11-12,1月)
(參考網站:中央氣象局F統計資料F氣候統計F每月氣象資料http://www.cwb.gov.tw/) | 月雨量
最高:(9)月(335.5)mm
最低:(3)月(35.4)mm
參考網站:中央氣象局 | |||
宜蘭縣五結利澤國民小學加強學校環境三年計畫(總計畫102-104年)
壹、 計畫依據
一、環境教育法第19條之規定
二、落實「本縣低碳城市規劃構想計畫書」之節能減碳教育政策及配合「環境教育法」之相關規定,(100)年1月1日起,每年參加至少8小時的環境教育課程,其中節能減碳課程應至少4小時。
貳、願景
以人文、民主、創新、健康等價值為所追求與努力,融入在地環境、人文資源,朝向永續性。
叁、環境教育的目標
一、 依據環境教育法之規定辦理各項環境教育研習,增進每位師生環境教育知 能及素養。
二、 依據宜蘭縣環境教育中程計畫,營造永續校園環境,創造人與環境相互融 合,相互尊重的習慣與態度。
三、 發展融入式的課程,建立永續環境的概念、永續環境的情境與各領域之間 課程與活動的連結。
肆、環境概述
一、地理位置及社區概況:
沿著台二線(濱海公路)往南走,經過了噶瑪蘭大橋、清水大橋後,繼續南走,在路的東側你可以看到一座像公園般的學校,學校裡老樹縱橫,綠草如茵,紫色的建築物與金色的涼亭座落在綠意盎然的草木中如詩如畫,讓許多遊客都不由自主的停下來參觀,那就是利澤國小! 從滿清時代開始,利澤簡一直保持繁華的景象:各式船隻、熱鬧的商街、新式建築物、教堂、戲院等構成一幅熱鬧的商場畫面,直到日治初期,利澤老街仍是溪南的經濟中心,與當時頭城的烏石港並為宜蘭地區溪南、溪北的兩大港口,在一片繁榮景象之餘,地方人士有感於教育的重要,利澤國小誕生了,初時建校於利澤公路右側(今利澤社區活動中心),民國三十一年七月,強烈颱風破壞了校舍,於是計劃遷校,民國三十三年(西元1944年)開始進行遷校工作,次年完全廢止舊校舍,遷入新校舍。
利澤國小學區涵蓋利澤、成興、季新、協和四村,土地面積相當遼闊,緊鄰利澤簡老街、冬山河親水公園、流流社、五十二甲水鳥保護區、傳統藝術中心、養鴨中心、利澤工業區、利澤焚化廠,是一所鄉土資源豐富的學校,近年來,由於經濟因素及少子化等影響,致使學區內就學人口減少,目前有十九班,但近來附近社區興建新式住宅,利澤工業區廠商進駐、東北角風景區延伸、今後學校將結合豐富的鄉土資源,與社區結合發展特色,提供一個學生多元學習的環境,讓利澤的兒童在這裡健康成長、快樂學習。
二、校園環境
為使校園環境能成為有特色、健康、安全、有美感的學習場域,本校經由環境稽核檢視校園空間配置、生態與自然環境特性,規劃學校空間願景,籌措有限經費,持續進行環境改造與經營,使教師、學生共建適宜的學習品質,符合永續發展目標。
伍、規劃歷程與計畫緣起
我們利用課餘時間,進行了一系列的環境總體檢,以及教師專業增能研習。除了提升多方面的校園管理能力之外,也利用非正式的場合,同仁聚在一起交流校園的改變,探討有哪些環境教育的主題,如何吸引更多的夥伴參與;目的是希望學生瞭解校園與課堂上的知識,都是生活的、動人的、可親的;建立關懷人與環境友善的倫理關係。
我們開放校本課程內容,鼓勵教師依照各學科需求,融入開發新課程,試驗環境教學主題與方式的多元性。我們期待各種嘗試與創意的加入,重要的是大家有心投入。
陸、計畫發展架構
本計畫是以全校朝向未來的教育願景為依歸,參考各處室與環境教育推動相關事務、國內推動綠色學校的發展面向為方針,進一步納入本校環境條件與特色,經學校環境保護小組討論並廣徵學校師生意見後,共同研擬。其發展架構圖,如下所示:
柒、 環境教育實踐策略
一、執行校園環境管理
(一)發揮環境保護小組組織功能
職稱 | 姓 名 | 工作職掌 |
校 長 | 楊顯欽 | 召集並統籌推動環境教育各項工作 |
教務主任 | 邱泰慶 | 負責環境議題及融入課程計畫執行 |
學務主任 | 何薇慧 | 負責辦理特色學校及環境教育各項議題 |
總務主任 | 于沛霖 | 負責永續校園及活化空間各項工程。 |
特教組長 | 蒙珮如 | 負責友善校園規畫及執行 |
教學組長 | 林秋月 | 協助環境議題課程之研習辦理等 |
課研組長 | 陳建明 | 負責發展將環境議題融入各領域課程 |
衛生組長 | 林怡慧 | 負責環境課程之研習辦理及資料彙整呈報 |
事務組長 | 陳瑞澤 | 負責節能減碳校園設備維護、管理 |
行政人員 | 班導師 | 配合環境教育之推行及資料蒐集 |
家長會會長 | 林鴻文 | 負責家長環境教育及家長會相關活動 |
二、落實環境教學
(一)培育環境教育師資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及綜合領域教學研究會,進行環境教育議題專業成長。
(二)開發環境教材
1. 根據宜蘭縣課程設計規定,各年級每學年需有每年參加至少8小時的環境教育課程,其中節能減碳課程應至少4小時,進行環境教育教學。本校以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及綜合領域教學為主。
2. 配合校外教學路線之規劃,本校以參訪宜蘭縣綠色博覽會、蘭陽博物館、仁山植物園、冬山河、傳藝中心、養鴨中心、焚化廠等為主。
3. 本校規劃有水生池、養生植物園生態教學園區及生態教學步道、奇力園羊咩咩教學區,更有臨海之利實施海洋教育,同時配合節能減碳教育、永續校園等教學。
(三)舉辦環境教學活動
1. 各年級根據使用之教材,適當融入能資源、生物多樣性、防災教育等教學,並發展本校環境教學步道進行教學活動。
2. 進行能源教育、低碳教育、節約用水教育等。
3. 配合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利用溼地教育(五十二甲溼地)、水質檢測(冬山河、五股圳)等鄉土環境教育。
4. 每年安排消防體驗,進行防災教育(複合式防災)。
(一) 舉辦環保競賽及會議
1. 規劃辦理中、高年級環境教育(垃圾分類、節能減碳)等環境教育週學藝競賽。
2. 每年舉辦跳蚤市場。
3. 適時召開環境教育會議,並檢討改進。
(二) 落實校園生活環保
1. 優先採購環保標誌物品,綠色採購年度需達90%以上。
2. 配合本縣政策校園禁用免洗餐具、瓶裝水、杯水,每週一、三、五晨間進行資源回收,全校設置落葉堆肥區進行落葉堆肥處理及廚餘再生。
3. 生態教育園區設置太陽熱水器,全校水龍頭90%為省水龍頭,並不定期利用兒童朝會宣導節約用水用電。
4. 進行汰換本校燈具期能具符合T5與T8(電子式)省電燈管。
5. 學生朝會之生活教育納入校園生活環保措施(如:資源回收、隨手關燈、禁用免洗餐具等)。
6. 組成環保小尖兵,進行教室節能檢查、資源回收、垃圾減量等環保稽查工作。
7. 組織本校志工進行校園綠美化與周圍清潔工作。
8. 配合低碳政策宣導、鼓勵師生騎腳車或步行上學。
9. 本校餐廚每週五訂為蔬食環保日,提供蔬食環保餐。
10. 向宜蘭縣林區管理處羅東管理所索取本土性植物種植青剛櫟、羅漢松、紅淡比、香楠、土肉桂、光蠟樹,更取材種植社區附近之風箱、穗花棋盤腳、黃槿、苦楝、水柳、野薑花等多樣性植物,豐富校園生態。
四、整合設置環境教育設施或場所
(一) 倡導環境美學創造永續校園
生態美學不但可以持續發展永續校園的生態概念,同時也兼顧校園的整體美感,創造生命的美感經驗。環境美學的內涵包括生態理解、環境關懷、生態體驗、美感經驗、美感空間營造等等。
(二) 建構「生態村」概念創新永續校園
生態教育是最好的人文教育,也是最好的情感教育。生態教育的新「視界」應該將整個地球看成一個大的生態村,學校和社區是一個小小的生態村,是所有生物共存共榮的地方。生態村的概念,是營造一個吸引生物進來棲息、繁殖和覓食的環境。是一個開放的空間,所有的生物都可以進得來,也可以出得去。
(三) 以全方位階段性建構生態永續校園
透過生態校園教室的課程,把教學場域由教室延伸到校園再拓展到社區,學校細膩全方位的規劃未來
(四) 應用環境議題轉化,師生共創校園空間
發現事件,當成議題來討論,重新來定義事件,認識我們的思維,落入了理所當然及「經驗固著化」困境。以問題解決為導向,才能創造更多的「無限可能」。
五、拓展宏觀視野
1、校長、主任參與宜蘭縣環境教育輔導團,參加縣內外各項有關環境議題研討,掌握最新議題方針。
2、參觀新北巿深坑國小、瑪陵國小等環境永績學校,以資借鏡。
3、參觀利澤國中、育才國小、岳明國小、馬賽國小等環保積優學校,允為改善超越。
捌、 預期目標
一、經由研習、觀摩及生活體驗,全校的師生能夠深刻的認識與環境共生、共存、共享的永續發展概念,以落實「永續校園」的環境教育工作。
二、為達到節能減碳,學校用電量逐年以減少2個百分點為目標。
玖、 實施期程
本計畫自102至104年度
壹拾、 考核評估
每年提報教育局評估檢討實施情形,作為改進修正之依據,以確保計畫執行進度,增加計畫之實施成效。
壹拾壹、 經費來源
一、自籌經費。
二、上級單位補助(縣府補助、中央補助)。
三、爭取民間團體經費的合作計畫(農會、焚化廠)。
壹拾貳、本計畫經行政會議通過,校長核定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利澤國小自然教室使用辦法與規則
壹、 使用辦法:
一、需要使用實驗室之教師請依課表所排定時間表上課。
二、自然教室進出一律由任課老師控管。
三、實驗所需器材及藥品請於上課一週前提出,以便採購
業進行。
貳、使用規則:
一、嚴禁在自然教室中吃東西,以維護個人生命安全及健康。
二、在自然教室內應守秩序,不可喧嘩、追逐嬉戲或擅自離開。
三、實驗所需器材請老師填寫借用登記簿,破損的器材及損耗品也應確實記錄,以便修理或採購。
四、學生須遵從任課老師的指導,未經說明的儀器及藥品,不得任意撥動或混合,以防發生意外。
五、老師不在場或未經老師許可,學生不得觸碰任何儀器及藥品,違
者依校規嚴懲。
六、實驗器材於下課後應儘快放回原位,以利其他班級使用。
七、電學實驗中,應先將線路接妥,檢查正確後再插電源。切勿將接電源之電線碰觸其他金屬,因而發生短路。標示直流電之儀器,切勿插接交流電。
八、光學實驗用之面鏡、透鏡應妥慎使用避免毀損;光源易於發熱,實驗時不可用手直接觸摸避免灼傷;實驗暫停時,應切斷電源。
九、力學實驗用之滑車,應儘量避免掉落地面,以免損壞;零件螺絲脫落時,應裝回原位,或交給教師處理。
十、凡棄置的碎玻璃片、玻璃管,應投入指定之玻璃回收桶中;火柴桿、紙片、濾紙及試紙等應拋棄於指定之廢棄物桶中,實驗過程中所產生之廢液,應依廢液貯存辦法規定分類倒入廢液收集桶中,絕對禁止丟入水槽中。
十一、實驗時若碰到有毒氣體產生時,保持鎮定並把窗戶打開,使空氣暢通﹔若發生著火、灼傷、爆炸、割傷、感電等意外事故時,不驚慌、鎮靜應變,迅速報告教師處理之。
十二、實驗時需要特別謹慎、細心、沉著,避免發生意外,操作儀器
時要小心,以免弄壞儀器造成身體受傷。
十三、課前各班應利用時擦拭實驗桌面,清掃自然教室地面,維持實驗室內之整潔。
十四、實驗完成後,應將儀器整理整齊放原處;熄滅燈火,關閉自來 水及風扇,並拔去電線插頭,將電線纏繞收好,器材歸放置於原位,以利下一個班級使用。
十五、同學應確實遵守本規則,也請各任課老師協助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