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城~鳳林

鳳林,一座沉睡在花東縱谷中的小鎮,

他沒有太魯閣的大山大水,

沒有東部海岸的湛藍,

更沒有如花蓮市的華麗熱鬧,

沒有旅人會在此停留,所以它成為台灣第一座受到國際認證的「慢城

穿過無盡的水黃皮綠色隧道就是用餐的地方

這裡也是日據時期的移民村,日本人依氣候在此大量種植專賣的菸草,因此留下了許多特別的菸樓建築

日本警察局、神社散佈在田野間

連美麗害羞的環頸雉都漫步在道路上

終南山下一碗花生湯,彷彿美好的事情就會花生

下次途經鳳林,可別狂踩油門一閃而過

一座沒有尖塔的建築是沒有靈魂的建築

你能想像巴黎聖母院沒有尖塔嗎?

你能想像台北龍山寺沒有飛簷嗎?

我知道防漏工程時發現勵學樓尖塔鏽蝕的很厲害,就拿掉了,但是什麼錢都在花了,難道不能想辦法保存嗎?

        在以美學標榜的校園,我不知道為什麼閃亮的琉璃瓦變成發燙的鐵皮屋~~台灣最不需要的不就是鐵皮屋?我們都知道斜屋頂漏水的機率小,據我知道會漏的話多是邊邊角角的地方,真的有必要都變鐵皮屋嗎?

        然後再把原本彩色的落水管變成單調綠色的吸管,這樣真的有比較美嗎?

        姑且不論把好好的鋁門窗換掉有比較好嗎?廢話新的當然比較好,但是勵學樓另一邊和親子館也還在用舊的鋁門窗(而且可能到建物拆除都沒機會換新了),證明原本鋁門窗並沒有不堪使用。值得如此巨大的花費嗎?

***特別說明,多元館鋁窗會掉下來,我當總務主任時就知道,我不反對針對壞掉的更換,壞的當然要換,但我更在意的是勵學樓那些才用10幾年的鋁門窗,真是太可惜了***

其實花的可都是你我納稅的錢製造的是子孫的負債(截至111年12月23日止,中央政府1年以上債務未償餘額新臺幣5兆6,998億元;平均每人負擔債務24.6萬元。而且不含前瞻、防疫這些不受監督的特別預算),產生的廢棄物都是地球的負擔(特別我們是教育單位,說環保,教環保,時時要小朋友省水省電,你知道嗎?全校十年隨手關水關燈所節省的能源遠遠不及生產這些鋁門窗、玻璃所要消耗的水資源和電能)。

        所以,我們真的是在為下一代創造一個美麗的校園嗎?還是提前把下一代的錢和下一代的資源用完?

        或許一般人或政治人物可以不用想這麼多,而老師呢?如果連我們都不去想,一切的一切只要新的就好,那對未來說恐怕是場災難。

        而真的”新的”就好用嗎?實際使用你會發現大片玻璃的門絕對的影響了投影機的使用,是不是應該再花個窗簾的錢遮光一下?

我有一個夢,希望有一天我回來學校時能看到紅色的尖塔回來了

***********************************************************************************************************************

我們來弄個尖塔吧

不知道大家進出校門有沒有發現,古亭大樓長出一根超誇張的避雷針

不說我還以為是國軍演習通訊的臨時裝置

跟我們古亭大樓長得很像的大樓,除總統府外全國最重要的大樓並沒這麼大根的避雷針來保護

我們的頂頭上司,有旗杆沒避雷針

全國最有錢的大樓,卻沒錢裝一根大避雷針

難道是氣候變遷讓我們古亭成為落雷頻繁的熱區嗎?

我都不知道這巨大的避雷針是”避雷”還是“引雷”?

 

我喜歡欣賞各式建築

我們不喜歡別人在我們臉上隨意塗脂抹粉,不喜歡別人幫我們戴上高帽,在對待這一些不會說話,不會跟我們抗議的建築時真的有想一想嗎?

上次的臨時動議是不要再不該刷油漆的地方刷油漆好像也沒決議,所以這次的臨時動議我提議變動校園建築外觀時應該更小心謹慎

 

最後

我知道這是狗吠火車不會有所改變,但是至少會記載在校務會議上永久保存~~我曾經發過聲音。

        我太太常跟我說,不要講這些不受歡迎的話,大家嘻嘻哈哈的過日子不是比較快樂?但我深信唯有發聲才是改變的起點。

也許有人說你以前都不說,要退休才再說什麼?但以前並沒有這樣的工程啊!而且常常是看到時工程都已完工,說也沒用,所以我選擇在校務會議留下這樣的建議。

 

或說你那麼會說,那你來當總務主任啊!說實在,當總務時是我在學校比較輕鬆愉快的時候(從體重就知道,當總務的後幾年我的體重直線上升,快比現在重10公斤)。

        但為什麼不繼續當?很大因素是我看到當時的校長在辦公室玻璃磚外牆種花草,朝牆面噴水,每天讓地面濕濕,想方設法找錢來更換枯死的花草,最後這些花草終究沒有活下來。

        我問自己,玻璃磚的設計不就是要增加辦公室的採光嗎?植物不就是需要陽光,長在土裡的嗎?這深深打擊了我,所以我知道我不能再當總務了。

紀念一個時代

110年10月28日 目睹校內矗立40餘年動物泥塑消失在怪手的重擊下,感慨萬千特為文記之

愛國的年代,物資缺乏,要父母帶我們到動物園一次都很困難,於是每個校園裡都冒出了大象、老虎、長頸鹿等泥塑像,滿足了每一個小孩喜歡動物的幻想,在長大後藉此回憶童年無憂的時光

來到只要我喜歡什麼都可以的現代,童年被五光十色的網路遊戲佔滿,也許眼光不在這些簡易的泥塑的動物上,於是快樂也不再簡單….

然而新舊真的不能共存嗎?為什麼我們喜歡漫步在歐洲的老城區,而不是到處是鐵皮屋的水泥城市?

我很高興我的母校做到了新舊共存,雖然小時候沒能在這些泥塑的動物上留下照片,但我的女兒依然能在這些動物身上留下一絲的快樂,讓我在踏入校園時能感到一絲與這間學校的連結

當古亭的校友回到校園,除了蘶蘶的椰子樹外,還有什麼東西能勾起在這所學校的童年歡笑?

後記:

82年的古亭,美援教室還矗立在黃沙漫漫的操場中,那是一個還沒周休二日的時代,星期六中午還發著熱騰騰的饅頭,老師刻鋼板出考卷兼開菜單的日子。

隔年當兵,2年後回來行政大樓已嶄新落成,辦公室多了3台電腦一個新時代的開始了

懷念起一個時代就代表你老了…

百年山徑~淡蘭古道

淡蘭古道,是百餘年前清朝「淡水廳」與「噶瑪蘭廳」間交通路線的概稱,隨著公路發達,多淹沒於荒煙蔓草的山野間。

2015年開始淡蘭百年山徑串聯運動正式展開,尋找、手作修復終於使得這些逐漸被人遺忘的古道逐漸清晰,如今古道、古橋、石厝與廟宇搭起現代與往昔的橋樑,讓我們能一窺自十八世紀末以來行走其中的商旅與宣教士、軍隊與土匪共同譜出的淡蘭百年山徑的故事。

烏山越嶺道~溪谷與蕨的道路

鳥巢蕨與台灣桫欏

代表淡蘭古道的標誌~雙扇蕨,這種蕨類是冰河時期即已存在的古老蕨類,堪稱是見證地球演變的活化石。

坪溪古道~扶老攜幼漫步高聳杉林的古道

石空古道~與海相遇的道路

今天我們看到海和龜山島總覺得驚喜和親切,然而對照百餘年前我們的祖先行路至此,他們的心情卻是沉重,的,面對前方尚屬蠻荒葛碼蘭,不敢越頭想某子。

從山走到海,熱鬧的外澳到了。

校園賞聖稜線

今天天氣相當好(2018/01/15),難得可以從校園中看到位於新竹苗栗間的聖稜線,特別用相機紀錄之。
聖稜線是指從台灣第二高峰雪山到大霸尖山的稜線,全程海拔高度均在三千公尺以上,斷崖密布,崎嶇難行。
世紀奇峰-大霸尖山是泰雅族、賽夏族的聖山,相傳是祖先的發源地,目前已禁止攀登,以示尊重。

最左是已在雲中的雪山,最右為大霸尖山

右為大霸尖山,左是品田、穆特勒布山

從學校遠眺大霸尖山

世紀奇峰-大霸尖山是泰雅族、賽夏族的聖山,相傳是祖先的發源地,目前已禁止攀登,以示尊重。

也看得到南湖大山,已經是屬於中央山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