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0424礁溪巡迴研習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國小語文領域〈國語文〉輔導小組

107學年度第二學期語文〈國語文〉有效教學巡迴服務紀錄

  1. 主題:領綱宣導
  2. 日期:108.04.24〈三〉
  3. 時間:13:30-16:00
  4. 地點:礁溪鄉礁溪國小
  5. 主持人:張如婷老師、張淑斐視導
  6. 紀錄:邱敏芝老師、陳麗耕老師

課堂微觀的步驟說明。

遇到第一個不懂的語詞〈私房〉,教師示範找語詞的句子,再重讀,放入自己解釋的語詞代替,再讀一次。

遇到第二的語詞〈剪影〉,提醒學生回到剛剛教師示範的方法,兩兩一組討論出剪影可能的意思。教師揭示剪影的照片,呼應剛剛學生說的答案。

教師請學生發想〈剪〉的語詞,並將剪字的造詞分類。

評量學生是否用剛剛學會由文推測詞意的方法來解釋〈問心無愧〉。

老師們寫出剛剛觀課最喜歡的部分,學到的地方和這堂課與以前的語文課不同之處。

由素養導向的設計檢核表來呼應剛剛示範觀課教學案例。

大家腦力激盪將剛剛的觀課回饋放入素養導向檢核項目中。

現場教師們豐富的想法。

老師分享剛剛觀課中關鍵的學習能力。

淑斐視導帶大家看見每一堂課的學習目標該如何聚焦。

學員的精彩筆記。

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的學習表現和九年一貫課程的基本能力異同。

各組討論完成低、中、高階段閱讀發展的脈絡。

發表國小各階段閱讀學習重點和學習表現。

發表國小各階段閱讀學習重點和學習表現。

淑斐視導給大家精彩的回饋。

各組成果。

107學年度第二學期鄉鎮巡迴服務紀錄(20180320黎明)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國小語文領域〈國語文〉輔導小組

107學年度第二學期語文〈國語文〉有效教學巡迴服務紀錄(20190320黎明)

  1. 主題:領綱宣導
  2. 日期:108.03.20〈三〉
  3. 時間:13:30-16:00
  4. 地點:宜蘭市黎明國小
  5. 主持人:蔡藍儐老師、張如婷老師、鄭嫦玫老師
  6. 紀錄:陳麗耕、王夢真老師
  7. 課程流程:

@13:0013:30讓先到的老師先上網填寫關於108課綱想知道的事


第一階段 : 藍儐~公開課示範-段落教學

@讓大家看剛剛大家提問的簡報

中間最大字的是最多人提的~1.怎麼教2.我要做什麼改變

@座位安排-師-藍儐,生*4,其他師當觀課者

@觀察課堂

-課前小叮嚀:聆聽、說出、閱讀

師跟生確認是10歲的生


-課文:長大這件事

師:這篇跟妳之前看的課文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生:沒有插圖

生:橫的

生:沒有分段

師:好,那我們來分段,那請你們朗讀,要分段的地方,要大聲說喔!

-其中一生朗讀,其他生專心聽,分段時大聲說「一段」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這樣分段嗎?

師:請助教幫忙把每段前的短句標上黃色。

師:你們幫我看看每一段的開頭,看到什麼東西?

生:都有時間

生:都有按照順序

師:所以,你們在分段時,都有發現什麼?

生:這一段的事情

師:那有些是同一件事情

生:講不同時間的時候要分段

師:請觀課老師要嘴巴閉緊緊唷,才不會給生太多資訊(能提醒觀課注意事項)

@第二篇-回到鹿港,分段練習

師:我們這課分了幾段?

生:目前三段

師:很好,那代表你們還想改,老師剛剛有沒有提醒,要很專心聽,很重要唷!那再給你們一次機會

(生開始繼續分段,並回答師為何這樣分)

師:你們發現1-4段,發現了什麼?

生:風景和地名

師:如果這一段開頭是九曲巷,那後面要寫什麼?

生:九曲巷

師:那2-3段?

生:連起來

師:那接著呢?

生:那是九曲巷「附近」

師:很好,那是附近的半邊井

師:那可以說我們要如何分段?

生:遇到不同的時間或事情可以分段

@請觀課老師試試看分段

@分段教學完,我會請生把這次校外教學說一次

結束課堂

@請老師分享

-課前叮嚀說明

-分配任務

-師發問

-練習課文分段

-歸納共同點

-引導

儐:有人要補充嗎?

夢真:進行討論

3-5其實課程中,我練習了3次,最後還有呢?

耕:學生戶外教學的實際經驗分段鋪陳

@請大家寫回饋

綠-您在這堂課學到什麼?

紅-發現老師上課的優點

藍-跟以往經驗的差別

@

儐:新課綱就使強調孩子是有能力的,強調「生活的用」,孩子們幫忙分段,是不是用?

師1:生歸納出來時,我們要不要給標準答案?

儐:我們看孩子合不合理,沒有絕對的答案!所以,我們只討論有沒有符合他們歸納的原則,不一定要跟課本一樣!謝謝老師讓我們能更深入談這個部份!

儐:我們可以以一個為起點,四個為目標!

@之前老師幫我寫這堂課的目標,你們覺得哪個最接近?

夢真:第四個吧!

儐:請記住唷!請打開講義第四頁,聽說讀寫,請問我剛剛有哪一塊?

(儐帶大家讀學習重點和表現,10歲要看「中」)

有老師認為5-II-3、5-II-4

儐引導大家確認比較偏向哪一種。

5-2-4

@儐引導大家想想剛剛是屬於句?段?篇章?

@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所以,簡報是學生先出現

生需要學什麼?我才拿書來一篇篇對應

@新課綱的不同

@不同階段最重要的內容

文化探索-低與家人的關係,中年級-鹿港、安平古堡

@最後一個學習任務-學習表現

判斷低、中、高同一指標的差別與關係

做一張「閱讀」地圖

-師2認真的在分析

儐做總說:為何今天挑閱讀呢?因為時間有限,只能選一個主題,其他依然重要,每一組都不同,我訪問一下,這個歷程學到什麼?

夢真:我看到他們分類的地圖,右下角那組,明確的找出各項後,再分低中高,但覺得有些抽象,所以可能需要老師共備才能完成

儐:是的,課綱寫太死、太多,就沒人看

師2::我來學習

師3:分析後,比較清楚知道低中高的不同

@統整

怎麼教?

儐:剛剛有沒有怎麼教的部份,我們要做什麼改變?

師:以學生為主體、少講一點

儐:要有耐心等候孩子

儐:今天回答了大家最想知道的兩個問題,請大家填完問卷就可以結束

@夢真的美麗手稿紀錄

107學年度第二學期鄉鎮巡迴服務紀錄(20190410北成)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國小語文領域〈國語文〉輔導小組

107學年度第二學期語文〈國語文〉有效教學巡迴服務紀錄

一、日期:108.4.10〈三〉

二、時間:13:30-16:00

三、地點:羅東鎮北成國小

四、主持人:蔡藍儐、王慧君老師

五、紀錄:張智欽、王夢真老師

六、課程流程:

1.邀請六位學員擔任學生,其他研習學員則擔任觀課教師。

2.說明學生上課要注意事項:專注聽、勇敢說、仔細讀

學生閱讀<長大這些事>文章,並將文章分段

3.學生讀完後分段的成果。

4.發現段落的開頭皆有關時間

5.其他學員皆專心上課

6.學生再閱讀<回到鹿港>並分段,發現可以透過「地點」分段。

7.換觀課教師閱讀<參觀安本古堡>,並進行分段實作。

 

8.學員分享分段的結果

9.學員將段落修正後,發現多了時間和地點可作為分段的依據。

10.授課者請學生利用校外教學作為分享的實作練習。

11.授課者詢問學員剛剛示範教學的教學步驟

 

 12.請學員書寫扮演學生和老師角色學到什麼,以及跟以往的差別,並寫在便利貼上。

 

13.學員將便利貼按照素養導向檢核原則做分類

 

14.慧君老師針對學員分類結果進行說明

實踐力行–寫作:多文本綜合運用

學習歷程與方法、策略:學生討論

情境化脈絡化:三課都是遊記、順序的脈絡

完整的統整知識技能

 

15.藍儐請學員將講義三個圈圈內,寫出對學生未來的圖像

16.說明學習表現與重點

 17.說明學習表現的架構以及順序變動的緣故

 

18.分享閱讀策略的實際教學案例

 

 

 

1071121冬山鄉巡迴服務紀錄(高年級)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國小語文領域輔導小組

107學年度上學期語文〈國語文〉有效教學巡迴服務紀錄

  1. 日期:107.11.21〈三〉
  2. 時間:13:30-16:00
  3. 地點:冬山鄉冬山國小
  4. 主持人:張淑斐老師
  5. 紀錄:邱敏芝老師
  6. 課程流程:

淑斐老師解說今天的備課任務。

高年級的老師非常積極,閱讀今天的文本開始聚焦。

五年級利用議論文的形式,帶孩子找出段落和標題的關係。

六年級利用記敘文寫人的特色帶孩子摘要大意。

透過不斷的討論, 再次思考每個任務帶領時,孩子可能遇到的困難,以及如何幫助孩子搭鷹架。

各組老師分享今天共備的豐盛成果。

五年級完成的備課任務。

六年級完成的備課任務。

高年級的老師們完成了一次精彩又充實的備課歷程。

1071121冬山鄉巡迴服務紀錄(中年級)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國小語文領域輔導小組

107學年度上學期語文〈國語文〉有效教學巡迴服務紀錄

  1. 日期:107.11.21〈三〉
  2. 時間:13:30-16:00
  3. 地點:冬山鄉冬山國小
  4. 主持人:鄭嫦玫老師
  5. 紀錄:張如婷老師
  6. 課程流程:

嫦玫老師解說今天的備課任務。

共備一節好課的基本教學活動設計雛型

老師聆聽教學設計內容並先確認教學文本。

從課綱和教學內容,教師決定選擇翰林版第11課「澎湖,我來了」3/5課文內容深究部份進行討論。

確認教學目標(句子與段落刪除)(擷取大意)、接著討論2-4個相關教學活動。

嫦玫老師提醒教師們教學脈絡與搭鷹架(T示範-TS共同討論-SS分組練習)的教學活動設計。

教師提議在開始刪除段落之前是否應先進行句子的練習、分句的能力。

教學任務確認後,嫦玫老師讓老師設計每一次任務進行前提問與學生活動後教師回饋的追問。

老師分享今天共備的豐盛成果

老師們完成了一次精彩又充實的備課歷程。

1071121冬山鄉巡迴服務紀錄(低年級)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國小語文領域輔導小組

107學年度上學期語文〈國語文〉有效教學巡迴服務紀錄

  1. 日期:107.11.21〈三〉
  2. 時間:13:30-16:00
  3. 地點:冬山鄉冬山國小
  4. 主持人:王夢真老師
  5. 紀錄:張如婷老師
  6. 課程流程:

夢真老師解說今天的備課任務。

夢真老師請教師們輪讀和齊讀第4、第5課課文,並討論出第5課的狀聲詞練習較具故事性且能與學生生活經驗連結,最後確定文本與教學目標。

共備一節好課的基本教學活動設計雛型 老師聆聽教學設計內容並先確認教學文本。

請教師寫出一課與文課上課的節數與內容並分享。

從課綱和教學內容,教師決定選擇翰林版第5課4/5(節)課文內容深究部份進行討論。

確定教學目標:配合素養教學活動設計找出文中的狀聲詞並連結學生生活中常用狀聲詞發表並能寫出句子。

老師分享今天共備的豐盛成果 老師們完成了一次精彩又充實的備課歷程。

1071212冬山鄉巡迴服務紀錄(高年級)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國小語文領域輔導小組

107學年度上學期語文〈國語文〉有效教學巡迴服務紀錄

  1. 日期:107.12.12〈三〉
  2. 時間:13:30-16:00
  3. 地點:冬山鄉冬山國小
  4. 主持人:張淑斐視導
  5. 紀錄:邱敏芝老師
  6. 課程流程:

淑斐老師從十二年課綱的素養理念帶大家看見課程的脈絡。

陪老師一同看見素養導向設計的檢核機制,教師聚焦語文素養應是教能力和教方法,而非教教材。

從教學現況、感受、挑戰、未來四個面向來聊聊最近的實踐。

老師分享在教學歷程運用預習單的方法來熟悉文本內容。

利用提問策略,並著重在如何、為何帶孩子看見馬友友成功的關鍵。

孩子的提問筆記。

老師們現場實踐的實況。

老師分享從概覽課文的預習開始,到讓孩子提問設計的任務,歷程中如何讓孩子看出段落重點和主旨。

老師們分享實踐的感受。

當以任務導向的語文課為主軸,會發現孩子的參與感大大增加。

老師們遇到的挑戰。

每篇課文和每種文體都有其特殊性,備課的必要性就是調整這在五節需要交給孩子的能力以及挑戰的任務。

敏芝提供學思達的小組教與學的方法,協助老師們在面對學生小組討論時產生的疑難。
敏芝以課堂實作歷程為老師們說明摘要策略鷹架的建立與撤離。

冬山巡迴高年級分享成果。

1071212冬山鄉巡迴服務紀錄(中年級)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國小語文領域輔導小組

107學年度上學期語文〈國語文〉有效教學巡迴服務紀錄

  1. 日期:107.12.12〈三〉
  2. 時間:13:30-16:00
  3. 地點:冬山鄉冬山國小
  4. 主持人:鄭嫦玫老師
  5. 紀錄:張如婷老師
  6. 課程流程:

嫦玫老師解說今天的最主要目的是教師將上次共備課程任務帶回班級進行實際教學後,有任何作品或照片或教學心得等和大家分享。

除了a.教學實況的說明之外,b.也能就教學過程的經驗或感動分享給在座其他老師,c.另外,是否也有備課之外的教學策略令人蠢蠢欲動想要挑戰,

d.最後,在未來面對更多教學策略的運用是否有更多想法與規畫。

佳珍老師分享刪除策略在班級教學上實作應用

教師認為策略的運用協助教學進行讓學生更有參與感,而活化的教學也讓學生更喜歡上課。

嫦玫老師針對教師提出的疑義再進行說明。

學生常會因為什麼是重要或不重要、到底要刪還是不刪爭論不休,嫦玫老師讓學員們利用基本句型的模式讓學生了解段落刪除到最後要保留什麼。

透過基本句型搭鷹架,協助學生更能掌握段落大意,並更願意、更有信心的參與學習。

1071212冬山鄉巡迴服務紀錄(低年級)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國小語文領域輔導小組

107學年度上學期語文〈國語文〉有效教學巡迴服務紀錄

  1. 日期:107.12.12〈三〉
  2. 時間:13:30-16:00
  3. 地點:冬山鄉冬山國小
  4. 主持人:王夢真老師
  5. 紀錄:張如婷老師
  6. 課程流程:

夢真老師解說今天的教學分享任務,從上次共備一節課的教學任務實況開始,接著學員們可以說說運用策略教學的感覺,面對素養導向教學設計新的挑戰或困難,未來是否有更多的規畫與學習。

佳慧老師分享共備課程執行的情形。

教師先進行提問,學生能回答文本中哪些是形容聲音的語詞?(不說狀聲詞)

教師問:轟隆指的是什麼聲音?學生答:打雷的聲音。(學生均能正確答出。)

接著結合習作對其他聲音的聯想。學習還有哪些聲音可以用注音符號表現。

夢真老師一旁協助教師對下一節課的規畫,是否能更句教狀聲詞的討論與生活的聯結,並學習寫出短句或更完整的句子。

清溝國小老師分享教學實況,少數學生會認為「打雷」和「說」這個字也是聲音,老師會藉此再次澄清。

透過教學分享與教師間彼此的交流能作更多的學習與改進。

1071114宜蘭市有效教學巡迴服務紀錄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國小語文領域輔導小組

107學年度上學期語文〈國語文〉有效教學巡迴服務紀錄

  1. 日期:107.11.14〈三〉
  2. 時間:13:30-16:00
  3. 地點:宜蘭市黎明國小
  4. 主持人:蔡藍儐老師、張芳嫺老師、王慧君老師
  5. 紀錄:陳綺娟
  6. 課程流程:

今天由芳嫺老師開場,為老師們介紹「自我提問」,透過「自我提問」的策略──六何法、有層次的提問,及「自我提問」的教學步驟、方法,最後讓學生學會自我提問這項重要的閱讀策略。

研習時,我們將老師分為低、中、高三組,請老師利用「自我提問」策略共備一堂課,可以帶回班級實踐。

高年級──分2校共備,有翰林版、康軒版

翰林版:第十課 秋去秋來

老師提問:在教學時發現,學生最不會出的題目是「推論」的題目,因此要如何鼓勵?

芳嫺老師:學生越不會越需要老師的示範,所以老師要示範如何出「推論」類型的題目,帶著學生學會自己出「推論」的題目。

康軒版:第十課 狐假虎威

老師:學生最近才開始學習「自我提問」,我想讓學生回家每個人都出3題,我會規定2題是課本找得到答案的題目,1題是要想一想才有答案的題目。

芳嫺老師:這樣很棒耶!不過讓學生出題目,也要讓學生自己寫出答案,這樣才能知道學生自己是不是真的會「自我提問」。

透過芳嫺老師的陪伴共備,高年級組的老師完成了兩份精彩的教學設計,老師們也願意將設計帶回學校「課堂實踐」

最後老師們分享自己所設計的「一堂好課」。

翰林版:第十課 秋去秋來

老師說:班上的孩子在課前都會預習課文,因此老師會請學生在A5的紙上寫下3個問題,並在背面寫下答案,可以釐清學生是否真能將題目分類清楚。之後,學生在課堂上將3個題目分類在3個層次【事實、推論、評論】上,在讓全班討論題目的適切性,幫助學生學會3個層次的提問。

為何背面要寫答案呢?因為答案會影響到題目的層次,所以透過孩子的答案,全班可以來討論這個問題的層次為何。

康軒版:第十課 狐假虎威

老師說:我在班上會先引起動機,讓孩子說說跟動物有關的寓言故事,接著在帶進課文中。因為這次的教學是「提問」,我也會請學生回家先出題,2題是課本可以找到答案得題目,1題是課本找不到答案的。回到學校,我們將找不到答案的題目,透過全班討論來找出答案,接著,這些問題可以討論分類成「推論的問題」和「評論的問題」。

如果還有時間,我會帶孩子討論,推論的問題如何改成「評論的問題」;評論的問題如何改成「推論的問題」。

一年級的老師:

一年級剛學國字,課文很簡單,所以我門就帶著孩子進行簡單的「提問」,提問時還可以結合生活經驗,例如:課文──拍拍手,我們可以問:兩個好朋友是誰?他們在做什麼?什麼時候會拍拍手?

二年級的老師:

二年級的課文雖然簡單,但是透過提問可以讓老師知道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所以我們可以利用課文分段提問,透過一段一段的提問幫助孩子認識課文,最後從提問也可以整理出「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