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學年度第二學期鄉鎮巡迴服務紀錄(20190410北成)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國小語文領域〈國語文〉輔導小組

107學年度第二學期語文〈國語文〉有效教學巡迴服務紀錄

一、日期:108.4.10〈三〉

二、時間:13:30-16:00

三、地點:羅東鎮北成國小

四、主持人:蔡藍儐、王慧君老師

五、紀錄:張智欽、王夢真老師

六、課程流程:

1.邀請六位學員擔任學生,其他研習學員則擔任觀課教師。

2.說明學生上課要注意事項:專注聽、勇敢說、仔細讀

學生閱讀<長大這些事>文章,並將文章分段

3.學生讀完後分段的成果。

4.發現段落的開頭皆有關時間

5.其他學員皆專心上課

6.學生再閱讀<回到鹿港>並分段,發現可以透過「地點」分段。

7.換觀課教師閱讀<參觀安本古堡>,並進行分段實作。

 

8.學員分享分段的結果

9.學員將段落修正後,發現多了時間和地點可作為分段的依據。

10.授課者請學生利用校外教學作為分享的實作練習。

11.授課者詢問學員剛剛示範教學的教學步驟

 

 12.請學員書寫扮演學生和老師角色學到什麼,以及跟以往的差別,並寫在便利貼上。

 

13.學員將便利貼按照素養導向檢核原則做分類

 

14.慧君老師針對學員分類結果進行說明

實踐力行–寫作:多文本綜合運用

學習歷程與方法、策略:學生討論

情境化脈絡化:三課都是遊記、順序的脈絡

完整的統整知識技能

 

15.藍儐請學員將講義三個圈圈內,寫出對學生未來的圖像

16.說明學習表現與重點

 17.說明學習表現的架構以及順序變動的緣故

 

18.分享閱讀策略的實際教學案例

 

 

 

1071121冬山鄉巡迴服務紀錄(高年級)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國小語文領域輔導小組

107學年度上學期語文〈國語文〉有效教學巡迴服務紀錄

  1. 日期:107.11.21〈三〉
  2. 時間:13:30-16:00
  3. 地點:冬山鄉冬山國小
  4. 主持人:張淑斐老師
  5. 紀錄:邱敏芝老師
  6. 課程流程:

淑斐老師解說今天的備課任務。

高年級的老師非常積極,閱讀今天的文本開始聚焦。

五年級利用議論文的形式,帶孩子找出段落和標題的關係。

六年級利用記敘文寫人的特色帶孩子摘要大意。

透過不斷的討論, 再次思考每個任務帶領時,孩子可能遇到的困難,以及如何幫助孩子搭鷹架。

各組老師分享今天共備的豐盛成果。

五年級完成的備課任務。

六年級完成的備課任務。

高年級的老師們完成了一次精彩又充實的備課歷程。

1071121冬山鄉巡迴服務紀錄(中年級)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國小語文領域輔導小組

107學年度上學期語文〈國語文〉有效教學巡迴服務紀錄

  1. 日期:107.11.21〈三〉
  2. 時間:13:30-16:00
  3. 地點:冬山鄉冬山國小
  4. 主持人:鄭嫦玫老師
  5. 紀錄:張如婷老師
  6. 課程流程:

嫦玫老師解說今天的備課任務。

共備一節好課的基本教學活動設計雛型

老師聆聽教學設計內容並先確認教學文本。

從課綱和教學內容,教師決定選擇翰林版第11課「澎湖,我來了」3/5課文內容深究部份進行討論。

確認教學目標(句子與段落刪除)(擷取大意)、接著討論2-4個相關教學活動。

嫦玫老師提醒教師們教學脈絡與搭鷹架(T示範-TS共同討論-SS分組練習)的教學活動設計。

教師提議在開始刪除段落之前是否應先進行句子的練習、分句的能力。

教學任務確認後,嫦玫老師讓老師設計每一次任務進行前提問與學生活動後教師回饋的追問。

老師分享今天共備的豐盛成果

老師們完成了一次精彩又充實的備課歷程。

1071121冬山鄉巡迴服務紀錄(低年級)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國小語文領域輔導小組

107學年度上學期語文〈國語文〉有效教學巡迴服務紀錄

  1. 日期:107.11.21〈三〉
  2. 時間:13:30-16:00
  3. 地點:冬山鄉冬山國小
  4. 主持人:王夢真老師
  5. 紀錄:張如婷老師
  6. 課程流程:

夢真老師解說今天的備課任務。

夢真老師請教師們輪讀和齊讀第4、第5課課文,並討論出第5課的狀聲詞練習較具故事性且能與學生生活經驗連結,最後確定文本與教學目標。

共備一節好課的基本教學活動設計雛型 老師聆聽教學設計內容並先確認教學文本。

請教師寫出一課與文課上課的節數與內容並分享。

從課綱和教學內容,教師決定選擇翰林版第5課4/5(節)課文內容深究部份進行討論。

確定教學目標:配合素養教學活動設計找出文中的狀聲詞並連結學生生活中常用狀聲詞發表並能寫出句子。

老師分享今天共備的豐盛成果 老師們完成了一次精彩又充實的備課歷程。

1071212冬山鄉巡迴服務紀錄(高年級)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國小語文領域輔導小組

107學年度上學期語文〈國語文〉有效教學巡迴服務紀錄

  1. 日期:107.12.12〈三〉
  2. 時間:13:30-16:00
  3. 地點:冬山鄉冬山國小
  4. 主持人:張淑斐視導
  5. 紀錄:邱敏芝老師
  6. 課程流程:

淑斐老師從十二年課綱的素養理念帶大家看見課程的脈絡。

陪老師一同看見素養導向設計的檢核機制,教師聚焦語文素養應是教能力和教方法,而非教教材。

從教學現況、感受、挑戰、未來四個面向來聊聊最近的實踐。

老師分享在教學歷程運用預習單的方法來熟悉文本內容。

利用提問策略,並著重在如何、為何帶孩子看見馬友友成功的關鍵。

孩子的提問筆記。

老師們現場實踐的實況。

老師分享從概覽課文的預習開始,到讓孩子提問設計的任務,歷程中如何讓孩子看出段落重點和主旨。

老師們分享實踐的感受。

當以任務導向的語文課為主軸,會發現孩子的參與感大大增加。

老師們遇到的挑戰。

每篇課文和每種文體都有其特殊性,備課的必要性就是調整這在五節需要交給孩子的能力以及挑戰的任務。

敏芝提供學思達的小組教與學的方法,協助老師們在面對學生小組討論時產生的疑難。
敏芝以課堂實作歷程為老師們說明摘要策略鷹架的建立與撤離。

冬山巡迴高年級分享成果。

1071212冬山鄉巡迴服務紀錄(中年級)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國小語文領域輔導小組

107學年度上學期語文〈國語文〉有效教學巡迴服務紀錄

  1. 日期:107.12.12〈三〉
  2. 時間:13:30-16:00
  3. 地點:冬山鄉冬山國小
  4. 主持人:鄭嫦玫老師
  5. 紀錄:張如婷老師
  6. 課程流程:

嫦玫老師解說今天的最主要目的是教師將上次共備課程任務帶回班級進行實際教學後,有任何作品或照片或教學心得等和大家分享。

除了a.教學實況的說明之外,b.也能就教學過程的經驗或感動分享給在座其他老師,c.另外,是否也有備課之外的教學策略令人蠢蠢欲動想要挑戰,

d.最後,在未來面對更多教學策略的運用是否有更多想法與規畫。

佳珍老師分享刪除策略在班級教學上實作應用

教師認為策略的運用協助教學進行讓學生更有參與感,而活化的教學也讓學生更喜歡上課。

嫦玫老師針對教師提出的疑義再進行說明。

學生常會因為什麼是重要或不重要、到底要刪還是不刪爭論不休,嫦玫老師讓學員們利用基本句型的模式讓學生了解段落刪除到最後要保留什麼。

透過基本句型搭鷹架,協助學生更能掌握段落大意,並更願意、更有信心的參與學習。

1071212冬山鄉巡迴服務紀錄(低年級)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國小語文領域輔導小組

107學年度上學期語文〈國語文〉有效教學巡迴服務紀錄

  1. 日期:107.12.12〈三〉
  2. 時間:13:30-16:00
  3. 地點:冬山鄉冬山國小
  4. 主持人:王夢真老師
  5. 紀錄:張如婷老師
  6. 課程流程:

夢真老師解說今天的教學分享任務,從上次共備一節課的教學任務實況開始,接著學員們可以說說運用策略教學的感覺,面對素養導向教學設計新的挑戰或困難,未來是否有更多的規畫與學習。

佳慧老師分享共備課程執行的情形。

教師先進行提問,學生能回答文本中哪些是形容聲音的語詞?(不說狀聲詞)

教師問:轟隆指的是什麼聲音?學生答:打雷的聲音。(學生均能正確答出。)

接著結合習作對其他聲音的聯想。學習還有哪些聲音可以用注音符號表現。

夢真老師一旁協助教師對下一節課的規畫,是否能更句教狀聲詞的討論與生活的聯結,並學習寫出短句或更完整的句子。

清溝國小老師分享教學實況,少數學生會認為「打雷」和「說」這個字也是聲音,老師會藉此再次澄清。

透過教學分享與教師間彼此的交流能作更多的學習與改進。

1071114宜蘭市有效教學巡迴服務紀錄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國小語文領域輔導小組

107學年度上學期語文〈國語文〉有效教學巡迴服務紀錄

  1. 日期:107.11.14〈三〉
  2. 時間:13:30-16:00
  3. 地點:宜蘭市黎明國小
  4. 主持人:蔡藍儐老師、張芳嫺老師、王慧君老師
  5. 紀錄:陳綺娟
  6. 課程流程:

今天由芳嫺老師開場,為老師們介紹「自我提問」,透過「自我提問」的策略──六何法、有層次的提問,及「自我提問」的教學步驟、方法,最後讓學生學會自我提問這項重要的閱讀策略。

研習時,我們將老師分為低、中、高三組,請老師利用「自我提問」策略共備一堂課,可以帶回班級實踐。

高年級──分2校共備,有翰林版、康軒版

翰林版:第十課 秋去秋來

老師提問:在教學時發現,學生最不會出的題目是「推論」的題目,因此要如何鼓勵?

芳嫺老師:學生越不會越需要老師的示範,所以老師要示範如何出「推論」類型的題目,帶著學生學會自己出「推論」的題目。

康軒版:第十課 狐假虎威

老師:學生最近才開始學習「自我提問」,我想讓學生回家每個人都出3題,我會規定2題是課本找得到答案的題目,1題是要想一想才有答案的題目。

芳嫺老師:這樣很棒耶!不過讓學生出題目,也要讓學生自己寫出答案,這樣才能知道學生自己是不是真的會「自我提問」。

透過芳嫺老師的陪伴共備,高年級組的老師完成了兩份精彩的教學設計,老師們也願意將設計帶回學校「課堂實踐」

最後老師們分享自己所設計的「一堂好課」。

翰林版:第十課 秋去秋來

老師說:班上的孩子在課前都會預習課文,因此老師會請學生在A5的紙上寫下3個問題,並在背面寫下答案,可以釐清學生是否真能將題目分類清楚。之後,學生在課堂上將3個題目分類在3個層次【事實、推論、評論】上,在讓全班討論題目的適切性,幫助學生學會3個層次的提問。

為何背面要寫答案呢?因為答案會影響到題目的層次,所以透過孩子的答案,全班可以來討論這個問題的層次為何。

康軒版:第十課 狐假虎威

老師說:我在班上會先引起動機,讓孩子說說跟動物有關的寓言故事,接著在帶進課文中。因為這次的教學是「提問」,我也會請學生回家先出題,2題是課本可以找到答案得題目,1題是課本找不到答案的。回到學校,我們將找不到答案的題目,透過全班討論來找出答案,接著,這些問題可以討論分類成「推論的問題」和「評論的問題」。

如果還有時間,我會帶孩子討論,推論的問題如何改成「評論的問題」;評論的問題如何改成「推論的問題」。

一年級的老師:

一年級剛學國字,課文很簡單,所以我門就帶著孩子進行簡單的「提問」,提問時還可以結合生活經驗,例如:課文──拍拍手,我們可以問:兩個好朋友是誰?他們在做什麼?什麼時候會拍拍手?

二年級的老師:

二年級的課文雖然簡單,但是透過提問可以讓老師知道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所以我們可以利用課文分段提問,透過一段一段的提問幫助孩子認識課文,最後從提問也可以整理出「大意」。

1071205宜蘭市有效教學巡迴服務(二)活動紀錄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國小語文領域輔導小組

107學年度上學期語文〈國語文〉有效教學巡迴服務紀錄

  1. 日期:107.12.05〈三〉
  2. 時間:13:30-16:00
  3. 地點:宜蘭市黎明國小
  4. 主持人:蔡藍儐老師、張芳嫺老師、王慧君老師
  5. 紀錄:陳綺娟
  6. 課程流程:

今天芳嫺老師先幫老師們回顧上次課程的重點,並邀請今天分享教學的老師可以依照【實況→感覺→挑戰→未來】來進行分享。

開始分享

低年級

淑香老師【育才國小】 二年級 賣房子、魯班造傘

第一次的備課內容:

二年級的課文雖然簡單,但是透過提問可以讓老師知道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所以我們可以利用課文分段提問,透過一段一段的提問幫助孩子認識課文,最後從提問也可以整理出「大意」。

◎提問教學分享─六何法

淑香老師先教「六何法」

接著,淑香老師以L10賣房子 進行六何法的提問教學示範,先進行分段提問,再針對問題找出上位概念─題目問的是「何人、何事、何地、何時、為何、如何」

老師示範完,老師在教L11魯班造傘,讓學生自己出題,每人寫一個提問,寫完後張貼在黑板上。老師除了讓學生依問題找答案外,也選出「優良」問題,指導學生出好的問題。

淑香老師的挑戰、未來教學思考、教學感想

藍儐老師的回饋

藍儐老師利用「素養教學」的四個原則來回饋淑香老師的教學

接著,藍儐老師針對低年級老師的問題給予回應

低年級老師問:當學生學會自我提問後,我們可以如何指導學生寫作?

藍儐老師回應:

一年級:一年級上學期,學生還在學習注音符號和生字,我們可以利用課本提供的看圖說故事,印給學生後,請學生剪下來自己排順序,再看圖說故事、寫短句

芳嫺老師回應:

二年級:老師可以依課文內容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找寫作素材,如:上完「小時候」,可以讓學生帶照片來分享自己的小時候,分享完可以利用句型來寫出小短文。

老師也可以在備課時,依照課文內容設計寫作教學,讓學生可以一邊學課文,一邊學寫作。

中年級

舜傑老師【育才國小】三年級 月世界

◎提問教學分享─六何法

舜傑老師班上的學生低年級時並沒有學過六何法,所以舜傑老師先教學生「六何法」。

教完以後,老師利用「月世界」讓學生使用繪畫的形式來呈現「六何法」的提問,透過這項作業,老師發現學生已經學會六何法,並抓到課文重點。

慧君老師的回饋

在舜傑老師的教學,可以看到學生已經在作業中理解課文,並能夠「重述故事」,如果要讓學生的作業更精彩,就可以在六何法中排出時間的順序、事件的順序……。

提問教學,除了六何提問,其實還可以問:語詞、因果句型、轉折句型及找支持的理由,因此提問教學的範圍非常廣。

高年級

欣文老師【南屏國小】五年級 秋去秋來

前次備課

班上的孩子在課前都會預習課文,因此老師會請學生在A5的紙上寫下3個問題,並在背面寫下答案,可以釐清學生是否真能將題目分類清楚。之後,學生在課堂上將3個題目分類在3個層次【事實、推論、評論】上,在讓全班討論題目的適切性,幫助學生學會3個層次的提問。

為何背面要寫答案呢?因為答案會影響到題目的層次,所以透過孩子的答案,全班可以來討論這個問題的層次為何。

◎教學分享─有層次的提問

欣文老師的教學以預習來開端,學生預習後先寫出「事實性的問題」及答案於小白板上,透過學生的問題及答案,全班討論問題的分類,學生在討論中發現有些事實性的問題經過討論,備分類到「推論性的問題」或「評論性的問題」,因此這次的教學發現:有答案的問題,問題的層次較明顯,可以幫助學生釐清問題的層次。

未來教學也會改用這種形式,只是一個教學重點可能需要花三篇課文學生才能學會,所以欣文老師覺得是「三課一重點」。

瑜君老師【育才國小】六年級 狐假虎威

前次備課:

我在班上會先引起動機,讓孩子說說跟動物有關的寓言故事,接著再帶進課文中。因為這次的教學是「提問」,我也會請學生回家先出題,2題是課本可以找到答案的題目,1題是課本找不到答案的。回到學校,我們將找不到答案的題目,透過全班討論來找出答案,接著,這些問題可以討論分類成「推論的問題」和「評論的問題」。

如果還有時間,我會帶孩子討論,推論的問題如何改成「評論的問題」;評論的問題如何改成「推論的問題」。

◎教學分享─有層次的提問

學生預習課文出2題可以馬上找到答案的問題,1題是要想一想的問題,接著課堂上將題目分類,發現事實性問題多,評論問題少,所以老師提供句型協助學生學習「評論性問題」,如:我覺得……

上完這一課後,老師提供成語文章讓學生再練習出題。這次教學後,老師以後還會讓學生再練習出題,這樣可以更精熟學習。

芳嫺老師的回饋

感謝高年級2位老師的用心,欣文老師讓學生透過「答案」來提問,是幫助學生問好問題的鷹架。瑜君老師課後提供文章讓學生再次出題,是學習遷移。

瑜君老師發現學生比較不會出評論性問題,這時可以提供給學生概念,評論性問題的答案具主觀想法;推論性問題的答案則是要在文章中找出「支持的理由」,學生概念清楚了,出題就不難了。

1071107東興國小閱讀素養教學研習紀錄–重述故事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國小語文領域輔導小組

整體提升閱讀素養教學三年計畫

第二年A場-2

  1. 日期:107.11.07〈三〉
  2. 時間:13:30-16:00
  3. 地點:東興國小會議室
  4. 講座:張如婷老師、鄭嫦玫老師
  5. 現場寫真:

教師們分享上一次閱策主題研習過後實際應用在教學上(刪除/歸納/主題)教學活動經驗與回饋。

教師以翰林版四年級落山風一課進行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活動–刪除。

分組進行不同層次(T-TS-SS)的一節課刪除活動課程。

課文本位閱讀策略~低年級重述故事

一、句子的複習:基本句型的掌握與練習

1.誰+是什麼2.誰+做什麼3.誰+怎麼樣,找出句子的重點,才能擷取文章重要訊息。

二、課文摘要大意策略概說

何謂閱讀策略,讀者在閱讀的時候有意識的採取某種方法和技巧,幫助自己理解文章達成閱讀任務,而這些閱讀的技巧,如果透過教師的指導與訓練更能夠提升學生對文本的閱讀理解。

請老師想想我們為什麼要教課文摘要,老師你都怎麼教摘要?

從12課綱語文領綱和閱讀策略成分表,可以了解低年級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運用到許多閱讀策略,引導學生對文本閱讀能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重述故事實作

1.重述故事目的:讀完故事後能夠在腦中形成故事的架構,並口頭表達這也是摘取文章大意的初階能力。

2.教學方法:

①運用故事體結構進行重述,即利用背景、起因、經過、結果,搭起教學鷹架引導學生進行故事的重述。

②利用六何法進行重述故事

a.誰是主角?

b.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

c.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

d.發生了什麼事?

e.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事?

f.該如何解決?

四、複習與教師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