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1124三星國小訪視觀課紀錄

宜蘭縣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正常化輔導訪視專業對話訪視紀錄表

三星國小課室觀察紀錄

觀課人員:王慧君張智欽陳綺娟

紀錄:陳綺娟

一、觀察紀實:

1.老師複習上一節課的造句練習,請學生朗讀同學所寫的句子。

2.進入到課程中,老師先說了~三隻小豬的故事,透過故事,老師介紹第三人稱。第三人稱就是「局外人」,所以是旁觀者在看別人。

3.接著老師介紹第一人稱及第二人稱,並以句子來說明。

第一人稱:我的頭髮太長了,要剪頭髮了。

第二人稱:你的頭髮太長了,該減頭髮了。

第三人稱:我看到老師在照鏡子。

4.老師讓學生兩兩練習不同人稱的句子,老師在小組間聽學生討論,適時給予指導,最後請學生分享。

5.老師發現學生對於不同人稱,還有概念不清的問題,所以全班在進行一次不同人稱的討論和釐清。

6.老師讓學生四人一組,利用小白板造句,老師在小組間和學生討論學生所寫的句子。

7.最後張貼小白板進行「句子」的分享及討論。老師發現有四組的句子是「第三人稱」的寫法,只有一組是「第一人稱」的句子寫法,但是標註時寫成第三人稱,所以發覺學生的概念還是模糊不清,所以老師會利用下一節課再和學生討論。

二、分享回饋:

1.授課老師:剛才上課的過程中發現,第三人稱的寫法學生較沒問題,第一、二人稱感覺還有一些問題,所以下一節課會加強第一及第二人稱的教學。

2.慧君老師:剛才看學生對第二人稱好像很不清楚,如果是智欽老師會怎麼處理第二人稱的教學呢?

智欽老師:我應該會拉回課本上,透過文本中的部分內容來幫助學生釐清不同人稱。

慧君老師:使用課本讓學生有文本可以看,幫助學生找到例子,學生也比較能對照不同人稱的意思,所以老師或許不用另外再找故事來舉例。

授課老師:我的想法是找一個學生都熟悉的故事,這樣學生對於「第三人稱」就比較清楚,但是沒想到學生對於第一人稱、第二人稱卻混了。

綺娟老師:或許老師可以將不同人稱分開來教,學生對於第三人稱比較容易理解,所以先讓學生造「第三人稱寫法」的句子。接著,是第一人稱,最後是第二人稱,讓學生一步一步來,比較不會混了。

慧君老師:如果怕學生混了,是不是可以利用課文讓學生來演戲,透過演戲的方式,學生或許可以更清楚第一人稱及第二人稱。再者,我們教『人稱』是想讓學生了解不同的寫作形式,有些文章是第一人稱寫作,有些文章是第三人稱寫法,但學生在寫作時,例如:遊記,很容易寫一寫,前面是第一人稱,後面變成第三人稱,所以教完不同人稱,可以讓學生更清楚自己的寫作有沒有偏離。

智欽老師:還是老師可以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閱讀,接著讓學生討論判斷「這是第幾人稱的寫法?」

慧君:智欽老師提供了評量的方式了!如果老師覺得舉例有困難,或許利用不同的文本讓學生閱讀判斷也可以。

綺娟老師:那就可以找以前的課文,讓學生再次閱讀,再來判斷這篇課文是第幾人稱的寫法。

授課老師:謝謝老師提供的意見,回到課堂上,我會先利用課文讓學生找不同人稱的例子,或許不同人稱分開教,讓學生更清楚!

三、現場寫真:

老師先介紹不同人稱

學生進行不同人稱的造句討論,老師行間巡視

學生進行不同人稱的造句討論,老師行間巡視

學生的造句,老師統整討論

學生的造句,老師統整討論

觀課後的討論

觀課後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