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學測新聞

關於縣市層級的學測,大家都相當關心,在此提供教育部公布的學測消息,相信可以讓大家有所參考。

[@more@]

小六生數學 兩成須補救

去年學習成就評量 英語科有5%無法聽辨26字母 今年擴及小四、國二、高二
記者孫蓉華/台北報導
教育部去年首次辦理的學生學習成就評量結果顯示,受測的1萬多名國小六年級學生中,數學科有19.1%未達基礎水準、國語科對多音字的表現欠佳、英語科還有少數學生無法聽辨26個英文字母。

教育部長杜正勝昨天強調,這項學生學習成就評量可以逐步建立學生的基本學習資料,去年的評量只是開始,將來會一直辦下去,希望學生、家長、老師要以平常心看待,以反映學習狀況,外界不應對評量結果過度解讀,以避免誤導。

學習評量數學科召集人、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洪碧霞說,這次的評量參考美國學生學習進展評量的技術經驗,分基礎、精熟和進階及未達基礎水準四類,未達基礎水準的學生,需要補救資源的協助。有約四成可以達到基礎水準、近三成五是精熟、5.7%是表現優異的進階水準。

英語科召集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所長陳淑惠說,各縣市國小學生開始學英語的年齡不一,評量是設定小五開始學英文。整體而言,聽讀的通過率是71.63%,但在理解日常生活對話及簡易短文的單字及內容上,能聽辨26個字母上,有約5%答錯。不過,第一次的評量,受限於設備與人力,說寫部分只有100人應試,抽樣人數太少,表現不易比較。

國語科召集人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測驗統計所所長許天維表示,抽測結果發現,小六學生國語字詞字音的辨識力最低,尤其是多音字的內容,平均答對率只有58.85%。建議國中小學的語文教學時數不宜繼續被刪減,或精讀範文不宜太多,以免老師教授字詞的音義演進時,粗疏略過,造成辨識不清,同時應落實推廣「一字多音審定表」,加強語詞、句型的應用能力。在注音符號的應用能力上,國小四至六年級的老師,應該持續指導學生正確的書寫、辨認。

國教司長陳明印說,學生學習成就評量,今年要從去年的小六生,擴大到小四、小六、國二及高二,測驗科目從去年的國英數三科,加考社會、自然共考五科。小四則不施測社會科,估計會有7.6萬人被抽到要參加評量。

【2006-01-06/聯合報/C7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