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資訊利用教育][閱讀教學] 一年級~覺察問題

十二年國教課綱閱讀議題:閱 E11 低年級:能在一般生活情境中,懂得運用文本習得的知識解決問題。

圖書館資訊利用課程綱要:覺察問題並表達資訊需求(一年級,一節課,著重在察覺問題)

這學期圖書館資訊利用課程,我用環境議題作為主軸,這個主軸所發展出來的課程,也將做為校訂課程的參考。以議題為中心的好處是,學習目標、學習策略可以固定,但議題可以抽換。

~~~~~~~~~~~~~~~~~~~~~~~~~~~~~~~~~~~~~~~~~~~

找了圖書館的書籍,翻了翻這兩本書,覺得可以搭配在一起談。

【教學流程】

一、以「上天下地的水」這本書的部分內容,讓學生了解水的循環過程。

(藍字:學生   紫字:老師)

你們知道哪裡有水嗎?

河流

水龍頭

田裡

生態池

馬桶……

這本書裡跟我們說,植物、動物身上也都有水的存在,人類的身上哪裡有水呢?

口水

流汗

尿尿

喝水進去肚子裡

還有血液,人類的身體裡的血管那些血液也有水的存在

我們繼續看這本書的內容(只介紹水循環的內容)

二、與生活經驗連結

每一組一張A3大小的紙張,請小朋友想一想,早餐外帶蛋餅和奶茶,會產生那些垃圾?寫在便利貼上。(用便利貼的原因是希望學生可以進行分類,不過時間不夠,上課時改變策略)

上了四個班級,拍了幾張小朋友討論的成果,一年級也滿會討論的耶!

三、發現問題

請小朋友觀察看看老師的簡報,為什麼老師要將這些垃圾物分成兩邊呢?

(藍字:學生   紫字:老師)

兩個字的放在一起    右邊也有兩個字的啊

這邊是不能裝東西的   右邊的吸管也不能裝東西啊

這邊是可以丟在垃圾桶的

這邊是可以當肥料的

對哦,老師放左邊的是可以讓大自然分解掉的,右邊的是不能分解的

右邊要回收的

目前我們的垃圾處理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掩埋,一種是焚化。

如果要送到焚化爐的,右邊這些有的燒了會產生毒素。

大部分的垃圾是送到掩埋場掩埋,但是你們想想看,這些垃圾埋在土裡會分解嗎?

不能分解的話會怎麼辦呢?例如塑膠,不會分解,卻會變成碎片,或是更碎的微粒。

下雨時,雨水下到掩埋的地方,塑膠碎片、微粒就跟著水流到小溪、河流、大海,海裡的生物吃進肚子哩,人類再把海鮮吃進肚子裡,全部都回到人類的身上了。

 

垃圾廢棄物污染到了海洋後,還會產生很多問題,老師讓大家看一部影片。這部影片老師不敢看,每次看都覺得很難過。

這只是其中一個,海洋的垃圾已經危害到海洋生物了,例如大型魚類會將塑膠袋當作水母吃進肚子裡,造成魚類死亡。

既然知道我們製造出來的垃圾,會危害到其他生物,我們一年級的小朋友,生活上可以做些什麼?光早餐外帶蛋餅和奶茶,就產生這麼多垃圾,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這裡老師追問了為什麼,小朋友說因為外送都用很多塑膠袋,不能用自己的便當盒去裝)

~~~~~~~~~~~~~~~~~~~~~~

這兩本書結合在一起,我覺得課程設計在兩本書的銜接上還可以更好一點(待改進)

一年級的課堂,由知識到覺察生活上的問題,發現問題、回到生活上解決問題,跟一年級的小朋友討論真的滿有趣的,他們的尚未被限制住的想法、勇於表達的態度要好好保護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