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單一老師的成功逐步邁向系統性成功!

學生學習成效是多元因素的總和結果,老師的教學引導當然是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的支持與多元學習策略也是重要關鍵,但是對於成功模式的推廣、跨大影響面,如何將一位的老師模式逐步推廣到學校階層,進行到大區域的系統性成就,綜合運用於學校教學活動中,結合各方資源協助學生學習發揮綜效一直是所有教育改革現場最大的挑戰,最近幾個整體推動策略與數據分析,希望可以提供大家參考。

[@more@]

由一個老師的成功帶動全校老師的成功

補救教學終於暫時解除警報

班級學生學習成效兩極化的現象,一直都是困難的課題,除了在一般班級外,區域間的落差更是嚴重,對於宜蘭兩個大同、南澳原住民部落孩子而言,長期以來一直都是所謂的特定區域需要關注的對象,每年各項學力評估測驗結果一如外界預期,長期都是需要協助的區域,越高年級落後學生比率越高,放棄學習的學生比率更是令人擔憂。

在去年開始推動的均一後,部分部落學校老師的積極投入,帶來了新的學習氛圍與教學方式,也在校長、老師們及學生們的熱情與努力下,短短半年,孩子們改變了,分析學生前後進展測驗結果,以大同國小松羅分校為例,林政琦老師首先導入均一教育平台,在平台功能持續更新與教學策略的改變下,班級學生的使用頻率大幅上升,透過教學經驗的累積與校內分享的發酵,學生平時與定期評量的學習成就評估上,就已獲得相當的正面進長。

104年9月學生參與教育部補教教學篩選測驗,全校仍有5位孩子數學都是40分以下的水準,今年2月,經過全體分校老師教學改變下,只剩下一位特教巡迴班的學生不合格,其餘全部及格。(摘自 大同國小 松羅分校林政琦老師臉書 改寫)

12814483_1148133948538551_5421275942772756557_n

(圖1 2015年9月的補救教學測驗結果 ,資料來源  大同國小 松羅分校林政琦老師   )

12800331_1148133951871884_4396583532271739454_n

(圖 2 2016年2月的補救教學測驗結果 ,資料來源  大同國小 松羅分校林政琦老師 )

補救教學線上篩選測驗雖然給現場老師不少麻煩,尤其是市區大型學校如何安排學生進行測驗雖有逐年進行改善,但對於現場負責同仁仍是頭大的工作。篩選測驗在每年的9月進行,隔年的2-3月與6月則持續追蹤檢驗,評估補救教學是否有成效以及孩子是否有達到基本學力。雖然補救教學檢測過程對於班級數較多學校的同仁而言是沉重負擔,但是對於學習成效評估而言,相較於學校老師的定期評量評估學生是否達成基本能力,篩選測驗結果如果沒有其他因素干擾下,全國一致性的基本能力評量指標應該是提供方案評估的較佳工具。

104年9月份松羅分校的篩選結果與二月份的追蹤結果看來,因為導入均一所造成的影響,一個班級老師成功經驗的推廣,直接影響其他老師的投入,整體成效對於長久以來學習弱勢地區的孩童而言,有直接正面的提升,對照去年針對小六畢業生參加國小學習檢測的分析,與數位學習對於孩童各領域學習成效的關聯分析(圖3、圖4),都可以看出老師的教學改變,是有可能對於孩童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的提升可以正面影響,重點是老師對於工具選擇與投入時間的堅持,也許這只是第一次有這樣的成果,但這樣的成就已值得驕傲,更令人激動!

數位學習的影響:

大數據分析

(圖 3 104學年度第一學期學生登入數位學習平台次數統計   資料來源:宜蘭縣資網中心)

image

(圖 4 104學年度第一學期學生登入數位學習系統與學習表現相關性分析  資料來源:宜蘭縣資網中心)

由一個學校到更多學校

透過均一平台系統後端的統計分析,設定一些觀察指標以定位推動成果與未來成效評估參考是另一個重要策略。

出現高度使用班級的學校是重要的參考指標,出現長期穩定的使用者,代表教師的教學模式已經穩固。

但是要出現穩定的使用者而非曇花一現並不容易,老師如何在教學思維上進行改變,實體教學與網路平台如何結合,教學活動設計與實踐如何進行,課前預習或課後的練習,課中教學結合等項目,因應地區學童的差異與人數不同,都需要有不同的思考,這樣的改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行政面的配合與支持,校內合作氛圍的營造等,都是讓一個學校的一個老師成功後,逐步擴展到其他班級的重要關鍵。

image

(圖5 均一教育平台使用率較高學校分布圖  製表 均一教育平台)

因為均一系統平台的持續優化,透過不同面向的使用結果分析,擬定系統性分享規劃,推廣工作才能系統性展開,協助正在努力的老師解決困難與持續的推廣作業後,整個平台的使用率不管是質或量的統計提升就是可以期待的結果。

104學年度第一學期結束前的統計分析(圖5、6),明顯看出穩定使用學校與班級數已大幅擴展開來,雖然對於整體班級數而言,仍有待提升,但是對於期望在每一鄉鎮至少一所學校、一個班級的里程碑已經是可以看到的目標。

螢幕快照 2016-01-21 下午6.55.36

(圖 6  104學年度上學期結束前國小穩定使用均一教育平台班級分布圖   製表 均一教育平台)

2016熱點學校

(圖 7  104學年度上學期結束前國中穩定使用均一教育平台班級分布圖   製表 均一教育平台)

除了更多學校,還要培養更穩固的習慣

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學生學習成功的重要關鍵,如何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持續力,老師的教學引導鼓勵與提供學生成功經驗是不二法門,透過外部獎勵機制引發內在學習動機是學校老師常用的策略,這一部分尤其對於國小學童的成效更是明顯。過去在宜蘭辦理學生的「瘋學習」活動,透過參加學習活動累積e幣(可兌換學用品與特別獎)的成效都不錯,今年與均一的合作加碼進行,相較於其他瘋學習活動,因為均一的學習資源較豐富與有系統性,透過瘋學習中「晉級的均一」活動項目,全面鼓勵參與同學,對於學生投入學習的鼓勵更是明顯。

晉級的均一:http://learningupgrade.org/#home

穩固學習習慣,全面性的推廣是最主要目標。

透過活動多樣的設計與任務安排,學生、班級、校際組的排行鼓勵,讓更多學生、老師、校長理解有更多的同學正在投入學習,讓學生穩固學習習慣,更因為長期的投入學習而獲得學習成功的經驗。

image

(圖8 晉級的均一活動官方網頁   http://learningupgrade.org/#home)

如同活動封面的同學一般,那怕是現在五年級學生(學輔班同學),雖然還需要用手指幫忙計算,仍然可以透過平台與老師的協助,努力投入學習,也因為活動的推廣,逐步接近今年度定下的高難度目標3~6年級學生使用率超過16%的關卡(圖 9 Beal & Rogers(1960) 創新擴散模式的前期目標)。

創新擴散理論

(圖9 Beal & Rogers(1960) 創新擴散模式 摘自創新擴散理論的應用報告 東華大學 陳俊勳 整理 ) 

全縣學生週使用率超過4%,3~6年級學生使用率超過16%這個目標在開學第一週曇花一現,仍需要持續觀察與等待。如同學者統計這五種採用者,在採用創新的決策時間上極為不同,創新者僅需極短時間會採納創新事物,但落後跟隨者則需要較長時間,雖然隨著資訊流通的速度已非當年學者統計年代,但是,跨過第一個鴻溝(gap)將是今年可期望的目標。

均一各縣市週使用率2016

(圖10 各縣市使用均一教育平台使用率排行 統計期間 2016/2/29~2016/3/6 資料提供  均一教育平台)

下一階段的任務?

學生學習成效是多元因素的總和結果,老師的教學引導與改變當然是重要的因素,一般的認知是家庭教育的支持與多元學習策略,對於學生學習成效的影響也是關鍵因素,如何將這些因素整合於學校教學活動中,結合各方資源協助學生學習以發揮綜效,是另一個任務方向。

家長,尤其是媽媽是關鍵

家庭教育與學童學習成效高度相關已無庸置疑,父母親學經歷與經濟背景當然是教養孩子能力的有關,也是提供學生多元學習機會與教育資源的重要關鍵。推動數位學習可促進學生學力提升,也指引出新的方向,透過親職講座與數位學習結合,對於偏鄉孩童的教育落差,是有可能把這個學習缺口彌平,至少協助家長能讓學生的學習可以延續與彌補缺漏。

宜蘭地區的家庭教養型態,媽媽可能是主要的孩童教養者,除了肩負日常生活外,課業與教養部分,大部分可能由媽媽負責,由出席班親會、參與各種學校辦理的親職教育、親師聯絡等比率比較,更可以看出端倪,親子共學,將親子講座結合數位學習策略(圖11),應該是未來另一個可以推動方向的選擇,目前幾場次的親子講座結合均一教育平台的也看出這樣的成效,值得未來大量複製。

facebook_145716324012920160315161849

(圖11 親子座談結合均一教育平台應用   影像提供  均一教育平台  朱瑞珍課督)

好的教學,更好的教學

我們都渴望有好的教學,學生更需要更好的教學。

但是要有好的教學,需要有更清楚的願景,而且可以實踐、可以看見的願景,降低偏鄉教育學生學習力不足的問題,確保學童具有基本學力的願景並非遙不可及。

政策推動最忌多頭馬車並講求速效,推廣過程常常面臨到的疑問與反應,我們都知道可能會對學生有所幫助,但是這個計畫推多久?是一年期還是多年期計畫?需不需要配合那些計畫?老師如何協助,設備配套又如何?等等基本問題。系統思考與整合各方資源,行政面需要支持但是如何支持,由整體推動、設備到位、教師增能、成效評估、計畫修正等歷程皆需要逐步建構,學校層面又何嘗不是如此,但是時間一定是重要因素,能否有耐心等待創新者的成功累積去影響早期使用者比率提升,進而更全面的推廣,需要一定的時間累積與政策內涵逐步修正調整。

一個老師的成功比較容易達成,一個學校的成功就在於校長、主任層級的支持是否能夠隨之到位,如果要達成區域系統的成功,整合與思考面向就更廣、更深了。宜蘭與均一平台的合作案,提供了一個可以參考的運作模式,歷程中有成功也有失敗的過程,但是如果有機會讓孩子學得更好,以現有出現的案例與配合未來學習趨勢,我們應該還有更多努力的空間!


延伸閱讀:

關於推動均一教育平台的宜蘭經驗彙整

ghwu

過去我是同仁口中的柱子老師, 曾經是課程督學,工作上更多人叫我柱督。 教職退休後在誠致教育基金會的KIST公辦民營學校系統服務 以個人觀點理解與紀錄課程與教學的工作, 還有KIST學校經營成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