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綱,起步,走!

新課綱在大選後,變成另一個新焦點。

目前除了備受爭議的社會領域綱要(社會領綱)外,其他各科的領域綱要皆已完成初稿公布,現在正在對外公開說明小修中,不管正式領綱是否如期公告,新課綱實施前的準備工作已刻不容緩。如果回到真正的新課綱精神,以培養終身學習者為終極目標,以核心素養的課程為實踐手段,真正的焦點應不只關照於內容(素材)面,而是新課綱內涵中有關於於素養的教學如何設計、實施,才是社會各界對於新課綱如何達成新時代教育領航功能的關鍵。

[@more@]

image

有中求有

如同楬櫫於總綱中的核心素養的滾動圓輪意象圖,在未來的教學中如何各學習階段中結合生活情境,規劃「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三面向的核心素養),以達成學生可以具有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等九大項核心素養目標,未來的教學活動,除了一般所認知的知識內容學習外,更多參與式學習活動,探究活動,體驗實作的學習,將是學校教學設計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課程改革絕非無中生有可以達成。

基於世界教育趨勢與少子化衝擊下學校生存壓力,及對於當前教育的反思,現場確實有些改變已經發生,上一波九年一貫課程對於以能力教學為主的課程改革也非一無是處,加上近幾年來翻轉教學、行動學習的進展已可以看見部分成果,但是教學上真正的全面改變仍有待努力!

學校的準備如何開始?

對於105~106年這兩年準備期,提供學校幾個可以提供準備的焦點議題,相關配套方案重點在於課程準備與教學實施規劃,教學精進等方面是否逐步展開?

課程規劃

因應107年9月開學正式上路,106年底參考部定課程、教科書內容,學校應前置規畫校訂課程規劃,完成整體校本課程規劃,並據以擬定107年9月要開始實施的課程計畫。尤其在主題統整、專題、議題探索的課程規劃,原有社團活動的深化,補救教學確實落實、技藝課程、分組學習的課程規劃,其實在105年就可以逐步先行討論、規劃。這些基本工作需要由領域小組課綱研讀與轉化開始,再逐步提升到學校課發會決定整體校本課程如何規劃。

學習的改變

這幾年大力推動的小組學習模式(分組合作學習、學習共同體),探究式教學、行動學習等重要教學策略,除了期望學校老師以講解式教學取代全部講述教學,在教學歷程中提供更多有意義、不同層次的提問、問動的學習機會,透過探究式小組學習等的學習模式,以提供學生間互動學習、探索深究、體驗表現的機會,才能讓學生有整合實踐所學會的知識、技能,應用與展現真正學會的核心素養。

這一部分有許多老師已經身體力行並且有顯著成果。未來如和透過教師間學習社群的分享,提供更多老師參與學習的機會,所有行政同仁的支持責無旁貸,除了學生學習的改變,教師精進作為的模式改變更是新課綱是否成功的關鍵,雖然配套方案中有「校長與教師每年至少一次公開授課」的規劃,如何不流於形式,並且達到「共好」的目標,學校端前置作業的討論也不可少。

準備的思考

思考未來在推展學校新課綱的準備時,如何由社會快速變遷中,思索學校教育與學生未來如何適應變遷?外在的改變,如何引導學校課程與教學的變革?如何以九年一貫課程實施成果為基礎,進一步理解學生未來需求,如何在學習歷程中展開學習?如何透過這一波課程改革,尤其是教學時施配套的推展,去協助學校的老師進一步改變教學,以協助學生認識自己與適應未來。

素養的教學有別以往以教科書內容教學為主的模式,如何協助學校老師進行以探究、小組學習為主的教學,透過生活情境的結合進行真實的學習與評量,素養內涵中除知識、能力、態度外,如何在教學活動設計中,加入以往較少關注的整合與實踐學習活動,提供學生更多互動溝通的學習機會,以達成共好、引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等,將是未來教學專業提升的重點,這一部分輔導團將擔負重要責任,當然也是準備期間所有夥伴的核心工作。

對於未來如何推動宣導與如何協助學校準備,各縣市由主管機關的相關配套是否開始啟動,諸如縣市層級相關法規或作業辦法的準備、師資盤點、設備支援等,輔導團團隊的增能精進,學校端除了前導型學校外,其他學校如何開展,其他重要的教學實施配套方案的研擬推展,各縣市不同層級的教育夥伴如果可以藉由此波的宣導工作,提醒與加快整備的步伐,整個新課綱的願景才能在真實的學習環境中實現。


課綱研習分享的相關簡報與總綱、領綱連結:

  1. 國家教育研究院 范信賢主任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總綱解析與實施準備
  2. 中正大學 林永豐教授   12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指引~核心素養與十大基本能力  
  3. 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總綱(正式公告版)
  4. 十二年國教各學習領域綱要下載(草案公告版)

 

延伸閱讀:

『自發、互動、共好』,下一個階段將影響台灣教育的六字箴言, 到底是什麼?

ghwu

過去我是同仁口中的柱子老師, 曾經是課程督學,工作上更多人叫我柱督。 教職退休後在誠致教育基金會的KIST公辦民營學校系統服務 以個人觀點理解與紀錄課程與教學的工作, 還有KIST學校經營成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