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公開課,這篇是第三章,重點在於公開課規劃,公開課的課前會談,紀錄重點等說明。不管為了什麼目的辦理公開課,希望有機會安排公開課的夥伴,真正能把握得來不易的公開課機會,提供觀課者與授課者一同成長的難得經驗。
[@more@]
前面的兩篇如果錯過,連結如下,比較容易理解我在說什麼!
【第一篇:關於翻轉教學的公開課,給授課者與觀課者的建議分享(一)~公開課類型】
【第二篇:關於翻轉教學的公開課,給授課者與觀課者的建議分享(二)~觀課者的視野與記錄方法】
推動補救教學、分組合作學習、學習共同體、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推動均一等數位學習平台,還有其他的教學提升方案,觀課分享都是重要配套。最近參與了兩場次的研習會,補救教學輔導人員培訓的甄曉蘭教授、吳敏兒教授,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行政人員培訓中丁一顧教授、張德瑞教授等幾位大師的分享,對於教學觀察技術與課後研討等重要內涵有許多基本說明與精闢見解,加上我之前收集到的資料與個人安排公開課、分享自己的公開課等心得,持續拼湊分享個人觀點,不管為了什麼目的辦理公開課,希望提供給有機會安排公開課與參與的夥伴,真正能把握得來不易的公開課機會,提供觀課者與授課者一同成長的難得經驗。
四、公開課規劃
完整的公開課規劃,應該有那些必要的安排?
我個人強烈建議應該至少應包含課前會談(說課)、教學觀察(觀課)、教學後會談(議課)等三部分,如果是校內同儕分享的專業成長型公開課,也許還可以有教學會談後的教學改進研討(共備)、再觀課等過程。
有關教學觀察(觀課)部分在第二篇已經有說明,僅就說課、記錄重點、議課(留待下一篇)等部分提供一些看法。
(一)課前會談(說課):
課前會談不能省。
課前會談(說課)的目的在於讓觀課者理解,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教學流程安排、觀課重點、學生學習成效評估如何進行的教學活動設計,透別是成長類型的公開課,需要觀課者協助授課者關注的部分,不同的公開課類型目的性不同,在說課的過程中,可提供觀課者入班觀課前的準備與必要的重點提醒。
示範類型的公開課,如同第一篇文章所分享,主要是分享新的教學策略或教材分享等,重點當然放在新的策略方法導入教室,可能產生的影響與變化,未來如果要導入觀課者教室所需要注意的細節;專業成長的同儕分享公開課,目標在於教師的專業成長,尤其是對於授課者本身,因此決定課的過程與本堂課重要的設計,能否達成授課者設定的目標,觀課者如何由授課者,或是共同備課的同儕說明中,理解教學活動設計的原意,並且在觀課過程中,提供一雙善意的眼睛,協助授課者達成原本設定的教學目標。
說課過程對於授課者的協助
對於不常開放課的老師而言,公開課、教學觀摩、教甄的印象常常會連結在一起,心理壓力難免,透過課前說明,會有一定紓壓作用。在公開課實施前讓其他人理解教學流程,也會讓參與的夥伴有機會提供教學活動設計修正的機會,透過共備或是研討過程,教學資源導入或教學策略、學生學習成效評估的建議,對於後續公開課的進行,教師專業發展也會有正面的效果。
說課過程對於觀課者的協助
因為一堂公開課只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小段落,如果沒有辦理說課的過程或是沒有參與說課的過程就進行觀課,觀課者常常不知觀課重點與其他單元前後關係,授課者教學設計的目的、為何如此安排教學設計、教學脈絡等重要內涵。尤其是示範類型的公開課,授課者目的在於示範,如何掌握教學的默會知識(tacit knowledge),老師教學的決定,課堂上變化的調整,這些內隱的教學知能,如果沒有透過說課的歷程外顯化(或是後來的議課),在短時間內對於部分教學能力較不足的老師而言,就算是看完示範教學後,常常也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尤其是大師級的公開課,常常只能仰望而已。
不知重點就很難能夠聚焦與或是擴大觀課視野,在記錄師生行為與詮釋師生教學與學習的互動因果時,就無法真正理解可能的原因,提供有意義的建議與回饋,想要共同成長的目標將會打折扣。
以共同備課(共備)為基礎的公開課,因為已經進行過課程研討,公開課就是驗證共備後的實踐。但是一般而言,大部分參與觀課者都沒有參與共備的過程,因此,參與公開課前的說課歷程,就變成重要過程,也是影響一堂公開課是否能成功的關鍵。說課過程是觀課者與授課者的基本連結,也是辦理公開課這種專業成長策略的重要內涵,透過觀課前會談說明清楚,如果缺這個過程,就可能浪費了一堂公開課,或是行禮如儀形式主義,將降低公開課可以增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功能。
說課者安排?
誰來說課,還是要看是哪一種屬性的公開課。
公開課當天,授課者基本上要處理上課的準備與大小不一的心理負擔,如果有共同備課為基礎,由其他共備的同儕擔任課前說明的講解者,是很好的安排。
如果授課者是初任教師或是教師專業發展需求急迫的夥伴,公開課的主要目的在於協助授課者成長,擔任說課者是公開課的授課者,可能就是必要了。因為授課者可以直接提出需要協助的地方,期望大家特別注意授課者期望的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學生學習的成果有沒有達成預設的水準等,這時說課者就由公開課的同仁擔任應該是合適的安排。
對於示範類型的公開課,如果是屬於輔導團團員或是校長、主任等行政同仁,應該都會有共同備課者,如果以合作的形式進行公開課,授課者就讓他去專心準備授課準備,說課的細節就由其他同仁擔任,對於授課前的準備會比較有幫助。因為一堂課如果不是表演課,學生不是演練過的示範課,還是有許多不確定因素產生,為了達成示範教學的目標,由其他人協助課前說明與重點提醒,對於公開課成效應該有所助益。例如,最近幾次關於均一教育平台導入數學課的公開課,如果個人有參加同仁的公開課,因為主要的課程活動設計由我協助,因此,通常我就協助擔任說課者跟參與觀課的老師進行必要的說明與提醒,授課老師就專心處理學生與教學準備,效果通常不錯。
說課時間的安排
如果是示範類型的公開課,有一部分有教學策略或是教材分享的目的,需要長一點時間說明,對於一般老師間的公開課也許時間較短,配合教學大要的說明即可。時間長短因人而異,但是個人建議不管如何,就算是時間緊迫,其實5~10分鐘應該就可以讓參與觀課老師進入狀況,也會讓老師就應該養成觀課前應參加說課過程的習慣。
網路公告提供給不特定對象的公開課
網路上有許多老師有開放公開課,甚至將整學期的個人課表post在網路社群中開放觀課。這類型的公開課,授課者對於新的教學策略或個人教學的分享,提供有意參與教學改變的老師很好的機會。不過由於大部分觀課者為不特定對象,除非聽過授課者對於其課堂的說明或曾參加過專題講座,對於部分觀課者而言,可能還是會有一定理解課堂的障礙,尤其這些老師的課堂大多已經到達爐火純青的火候,對於初學者而言,有時反倒會產生心理障礙,真正要在自己的課堂實施時,反而不知道要如何開始,但是對於這些主動開放的公開課老師而言,要求課前說明與課後進行研討,對於教學繁重的老師而言,又是很艱難的任務,最多只能透過觀課者自我找尋相關背景資料到公開課的現場去驗證了,未來也許可以透過更有意識的安排,把部分有課前說明與留有課後研討的訊息擇期發布,提供給大家參考,對於協助其他老師的成長的成效應會更巨大。
(二)、觀課者紀錄重點
對於課堂紀錄的重點,在近年來推動學共、分組合作學習、翻轉教學的風潮下,以紀錄『學生學習行為』與『學生學習成效』為主的『學習者為中心』的角度紀錄課堂活動逐步變成重點。
但是,老師如何安排教學活動,引發『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而造成『學習發生』,其實是互為表裡。雖然未來的課程目標是期望學生的自主學習,能以學生為學習主體,老師的教學可以在翻轉教學的設計中,達成學生主動學習的目標;老師教學活動設計,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如何發生學習的關鍵學習行為或是學習困難時表現出來的神情,如何透過另一雙友善的眼睛記錄下來,在任何的課堂上應該都可以重點記錄的工作。
第二篇 【關於翻轉教學的公開課,給授課者與觀課者的建議分享(二)~觀課者的視野與記錄方法】,有一部分分享,再提供兩個有效教學策略指標,提供大家去對應老師的教學行為,讓大家在紀錄時可以作為參考用:
紀錄老師的重要教學行為
個人認為任何一種教學策略,如果沒有達成學生學習都是空談。
有效教學策略應作為老師教學實踐的重要參考指標,在教專、學共或其他教學法的記錄規準中,都有類似的說明,目標都是在於『學生學習的發生』,而在學生發生學習成功與確保學生發生時,老師進行了哪些活動或是教學行為與策略,就是觀課時應該特別紀錄的部分,而記錄後的事實也將作為課後研討的證據參考。關於有效教學的指標,這幾次課堂都有二個重要參考指標:
Borich有關有效教學的指標:
- 教學的明確性
- 教學的多樣性
- 教學的任務取向
- 投入學習的程度
- 成功的班級經營
- 師生的互動關心
(相關內容請參考專書 Gary D. Borich 2011 有效教學法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 )
張新仁教授規納的有效教學指標:
- 班級經營優先
- 導引學習心向
- 重視班級氣氛
- 增加投入學習時間
- 適時變化教學步驟
- 高成功率的教學
- 多元檢核學習
- 善於使用發問技巧
- 教學方法多元化
- 清楚呈現教學
這兩個有效教學策略指標,請參考相關中文圖書或文論中有清楚說明,就不再說明。
如果大家對於如何進行有效教學使學生達成學習目標不是很清楚,教專評鑑有關教學項目的指標與補充說明中,其實也提供了很好的參考,例如上述兩者有關『清楚呈現教學』、『教學明確性』等有效教學指標,在教專評鑑指標項目與內涵說明中,亦提供了較為明確的說明,對於沒有時間看教學教科書的同仁,在觀課前是很好的參考依據,試舉例如下:
評鑑指標 | 參考檢核重點 | 內涵說明 |
A-4 清楚呈現教材內容 | A-4-1說明學習目標及學習重點。 | 1.說明:上課一開始,教師經由口頭、條列授課大綱、呈現組織架構圖、寫出教學目標或待答問題…等方式,明白告訴學生這堂課預期的學習成果和學習重點。 2.教師告知學生學習目標及重點,有助於引導其學習專注。 |
A-4-3清楚講解重要概念、原則或技能。 | 1. 教導概念,要清楚呈現概念的重要屬性(或特徵、條件),並進一步舉正例和反例,幫助學生掌握該概念。 2. 教導原則,要清楚解說原則的由來,並進一步多方舉例作練習。 3.教導技能,要以條列呈現步驟,清楚示範每個步驟如何進行,並提供練習或實作以精熟學習內容。 | |
A-4-6設計引發學生思考與討論的教學情境。 | 1.設計教學情境:指教師運用佈題、發問、製造兩難情境或是利用學生觀點差異比較、預測答案等方式,引導啟發學生思考。 2.思考與討論:是指經過引導後,學生參與討論的行為,包括師生討論、小組討論…等。 |
(資料來源 教育部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參考版))
這些指標與教科書所談的面向當然是全面性關照,真正課堂的焦點觀察,還是需要參酌公開課類型篩選適合的焦點進行觀察記錄,參與者比較能夠獲得實質的協助。
如同在拙著第二篇所分享與理解的,上面的指標與說明內涵,在於提供授課者教學設計的參考,觀課者觀課的重點指標,並非帶入到課堂中作為紀錄之用,學共的學習紀錄參考應該也有類似的說明,重點仍在於如何透過這些觀察指引作為觀察者的鷹架,提供教學者與觀課者,去確認老師的教學設計或教學活動,是否能達成有效教學,並由觀課者協助授課老師確認學生的學習是否成立。
而關於有效教學的觀察,另外一本中譯書『有效教學面面觀』(Gary D. Borich 2014 ),應該也可以提供有意精進教學與教學輔導的夥伴參考。
當老師在進行觀課紀錄時,可以用上述的參考指標,作為紀錄書寫的參考,在有限的時間進行重點摘要,配合軼事紀錄表紀錄或是現場錄影,作為觀察紀錄的輔助工具。
如何確定學生有在學習 ?
不管直接講述法或是其他的間接教學法,如果學生沒有專注聽講或是發生其他學習行為,學生學習發生或是成立的結果將不易出現,老師是否有達成有效教學的目標,也將很難成立。
要理解學生是否學會了,或是有在學習,除了傳統的考試以外,應該可以透過一些學生的學習行為,理解學生是否專注或是正在學習中,依照個人經驗,如果學生發生這些行為,基本上都是在學習中,觀課者紀錄時,也可以透過觀察記錄學生是否發生這些行為:
學生正在學習中的行為表現與其他表現
- 專注
- 閱讀
- 提問
- 討論
- 紀錄
- 表述
- 展示
- 實作
- 示範
透過老師教學活動設計與教學引導,如果學生出現上述的學習行為或其他為列表的學習行為,老師們大致就可以知道學生正在學習生,如果再透過一些形成性或總結性評量的策略,大致就理解學生的學習是否成立。
過去很多老師以講授式為主,如果有設計問題提問、學生回應、實作,就算沒有很多的學生間討論、互動,課堂上應該還是有許多變化,但是如果只有純講述法,又沒有其他輔助提問或媒體運用吸引學生,除非老師是說故事的高手,不然一堂課下來,真的是只能針對老師紀錄,因為學生只有聽,就是紀錄專注聽的比率有多少人而已,學生只有聽,也很難確認是否真正學會,課後的大小考試可能就只是唯一的選擇了。
要關注學生是否發生學習,更要注意學生的聆聽與對話,以往的紀錄方式與觀課者的位置勢必要調整,過去觀課者排排坐在教室後面的觀課模式,因應老師教學方式的改變,關注學生學習是否成立的原則下,更應該調整。如果觀課者沒有意識到、或是沒有參與說課的歷程,一到公開課教室就自動坐在最後面安排的椅子上,想要精準紀錄學生學習的動態,理解學生學會與學不會之間互動的關係,想要聽到學習後的喜悅之聲,將是緣木求魚。
除了師生行為互動,需要更多關照
學生肌肉繃緊時,腦袋不會動,學生專注時放鬆的神情會不一樣;學習成功時愉悅的表情,與學習掙扎的痛苦、空洞的眼神大不同。量化的資料,只適合在評鑑和表面的細節,提問太多,有時候只有在複習,並沒有新的學習與思考,這些都是觀課時老師必要的反思,如何幫助學生與改善教學,需要更大的圖像,找相關學習理論進行相關連結,一定有助於授課者與觀課者,並提供在教學上聚焦與擴大教學視野的廣角鏡。
觀課時紀錄的重點,在於老師的教學活動如何安排,學生的學習行為,老師如何化解教室中的不良(干擾)行為,師生互動下的行為表現與學習氛圍等重點上,觀課紀錄當作為觀課者整理思緒的依據就好,當然也可以協助觀課者反思,以作為下一階段課後研討的準備。
(本篇結束,以下部分,留待最終篇分享)
(三)、課後會談(議課)
議課帶領者
議課者
議課重點
議課安排
五、其他注意事項
觀課倫理
錄影與拍照
延伸閱讀:
【第一篇:關於翻轉教學的公開課,給授課者與觀課者的建議分享(一)】
【第二篇:關於翻轉教學的公開課,給授課者與觀課者的建議分享(二)~觀課者的視野與記錄方法】
在本blog的其他分享:
有關觀課紀錄表的參考:(以下各表瑞珍課督提供,僅供參考,如與官方版本不同請自行增刪修正)
教師專業發展見評鑑教室觀察紀錄表、分組合作學習觀課紀錄表、學習共同體觀課紀錄表、宜蘭縣輔導團觀課紀錄簡表
參考資料:
教育部 2012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參考版)
Gary D. Borich 2011 有效教學法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郝永崴、鄭佳君、何美慧、林宜真、范莎惠、陳秀玲譯 五南圖書
Gary D. Borich 2014 有效教學面面觀 OBSERVATION SKIL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郝永崴譯 學富文化
林信榕 李伯毅 2014 學校文化及其描繪,教育研究月刊第202期: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 No. 202
趙芙蓉 2005 從公開課的利弊反觀其未來發展走勢 http://www.pcerc.org/HJZHY/HJ404/HJ404_02.htm
盧敏玲 2007 觀課能優化課堂教與學嗎?
王金國 桂田愛 2014「公開課」的省思與建議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4),頁 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