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因為地質構造特殊,地下資源蘊藏量極為豐富,其礦產開發之重要性,無論於宜蘭縣或於台灣省,均具有相當重要之地位。礦產資源中以大理石、石灰石、長石、水晶及瓷土等工業原料礦為主。 礦石名稱 分布地點 用途 備註 石灰石 主要分布在太白山-西帽山地區為主,也是本省結晶石灰岩主要分布中心。 除作水泥及鋼鐵製造原料外,尚可用以製造玻璃、製糖、藥品、橡膠肥料、建材及電石等。 另於東澳、南澳及武荖坑上游等區之大理石,部分為純白色結晶粒,為本省純白大理石之胚生規模較大地區,經濟價值高。 滑石 南澳區之粉鳥林、源頭山、太白山,礦床為全省滑石質地較好的地區,蘇澳區滑石為本省主要滑石產區之一,東澳礦場分布亦多。 為多種工業製品所必須之原料,如造紙、橡膠、塑膠、填充劑、紡織、塗料、陶瓷、醫藥等。 蘇澳石礦之年產量達5000公噸以上,儲量相當大。 雲母長石石英 雲母與長石通常共生於同一礦床,粉鳥林源頭山峰樹林之山腹幾乎是台灣唯一的礦床分布地。 南澳嶺北側粉鳥林,礦床規模較大,但近年來化學合成雲母不但品質佳且成本較低,故開採雲母價值愈來愈低了。 砂石 新城溪 白米溪 南澳溪 此區域之砂石質較硬,耐壓,因此多用於道路用,砂石及混凝土用砂石,作為一般建築土木用骨材。
Category Archives: 2_3_地形
宜蘭縣衛生局-12鄉鎮市【推薦健走步道】- NO.11 大同鄉松羅步道
全長來回約2.6公里消耗熱量215卡 鄉鎮 地點 大同鄉-松羅步道 步道特色 松羅步道座落於宜蘭縣大同鄉境內的泰雅族松羅部落;松羅部落位處北橫公路(台七線)98公里處,社區入口有一充滿泰雅精神的地標,雕塑著泰雅勇士與織布婦女;由此前行二、三百公尺,於示有松羅步道標示圖的路口右轉產業道路,續行約1.4公里即抵步道管制站與停車場。管制站離步道入口尚有1.5公里之路程,沿著松羅溪而行,可欣賞田野山色、蟲鳴蛙叫與清溪流瀑。 • 林務管轄:羅東林區管理處礁溪工作站 • 行政轄區:宜蘭縣大同鄉• 步道位置:宜蘭縣大同鄉松羅村 • 步道全長:2公里 • 爬升高度:海拔界於280至400公尺,平緩好走• 路面狀況:石子路• 難度評價:適中,老少咸宜 推薦原因 1.和社區鄰近,方便村民活動 2.周邊有玉蘭茶園及民宿,走累了可以有喝茶及休憩的地方 「松羅國家步道」,是羅東林管處在宜蘭縣內已開闢的六條國家級步道之一,由昔日泰雅獵徑整修而成,這裡溫暖潮濕的氣候,造就了雨林般的森林植被原始景觀。至今仍保有原始豐富自然生態的松羅步道,漫步其中,彷彿身在亞馬遜熱帶雨林,處處充滿自然野趣,是從事自然觀察、享受清綠森林浴的好所在。 結合單位 玉蘭社區、玉蘭茶園、浥美茶香民宿、大同鄉公所、大同鄉衛生所、羅東林區管理處 以上資訊來自–宜蘭衛生局 PS :由於入口已經禁止車輛進入,所以從停車場到巨石瀑布會超過4公里
宜蘭縣衛生局-12鄉鎮市【推薦健走步道】- NO.10三星鄉龍泉步道
全長來回約4.4公里 鄉鎮 地點 三星鄉-龍泉步道 步道特色 「龍泉登山步道」 綿延三星鄉茶山之上,距三星鄉衛生所僅10分鐘路程,步道入口設有噴泉景觀,沿途可眺望三星鄉街景,田園風光盡覽眼底,風景優美。 步道沿途路面鋪設木屑,採自然生態造景方式,不僅美觀大方更可減緩爬坡時的膝蓋衝擊,兼顧保健與預防運動傷害防治之考量。 步道中途提供健行者休息、眺景、談天等多用途的觀景平台,由平台可向下跳望安農溪及蘭陽溪美景外,並可窺探大同玉蘭茶園的山嵐白雲,涼風徐徐令人心曠神怡。 推薦原因 步道全長1.9公里,步行往返時間約1.5小時,適合朋友、家人一起運動健走體驗大自然運動、享受山林森呼吸。 結合單位 三星鄉公所、三星鄉社區衛生促進會、三星鄉體委會 以上資訊來自–宜蘭衛生局
宜蘭縣衛生局-12鄉鎮市【推薦健走步道】- NO.08 冬山鄉仁山步道
全長來回約2.6公里消耗熱量215卡 鄉鎮 地點 冬山鄉-仁山步道 步道特色 仁山植物園,位於宜蘭縣冬山鄉中山休閒農業區的山區,剛好位於往新寮瀑布的途中,海拔約在50公尺至500公尺之間,面積約有102公頃,園區內共分為東方庭園植物展示區(艾園、嵐庭)、西方庭園植物展示區(英式、法式)、大航海外來植物展示區(非洲區、澳洲區、南亞區、南美區)與低海拔森林產業展示區(樟腦寮、木炭窯),是一處兼具休閒、生活、生態及教育的植物園。園區內共有五條步道,分別為: 1.仁山步道(新寮橋頭~艾園嵐庭~仁山亭~觀景平台) 全長約1km,終點的觀景平台可眺望蘭陽平原風光。 2.公務車道(園區大門~百草園~遊客服務中心) 全長約1.3km,全段多種以桐為名植物,尤以木油桐為主,每逢五月花季,雪花片片,自成一幅美麗的圖。 3.仁山自然步道(入口停車場~登峰步道) 全長約2.4km,是由林務局羅東林管處規劃設計,由入口進入後地勢逐漸往上爬升,翻過山頭後與登峰步道相連結。 4.葉子步道(百草園~樟腦寮、木炭窯~大航海外來植物展示區)全長約0.45km,因步道路面鋪印了許多葉片圖案,因以為名。 5.登峰步道(大航海外來植物展示區(非洲區)~仁山自然步道)全長約2.4km,可到達園區最高處的鐵塔,為園區最陡峭的步道,途中林相完整,是為登山挑戰的絕佳場所。 完整的林相及豐富的生物資源,為蘭陽平原至淺山丘陵接壤生態之代表,園區規劃有多條主題步道,提供來訪遊客不同的生態觀察體驗。 推薦原因 仁山自然步道位在宜蘭縣冬山鄉中山村,與仁山植物園相銜接,海拔980公尺,環繞的新寮山,是冬山河上游新寮溪發源地所在,步道全長2.46公里,走完全程約2個小時,入口處舊時盛產樟腦,被稱為「樟腦寮」,因此,步道入口即搭建大型的樟腦儲存木桶為地標。 仁山植物園,位於台灣中央山脈的北端,海拔高度約50至500公尺,面積約有102公頃。 植物園的前身是一個造林苗圃, 早期主要生產推廣造林的苗木,隨著國人開始重視環境的綠美化之後,功能逐漸轉型為培育環境綠美化推廣苗木的苗圃。由於園區與市區距離不遠,交通方便,是登山及休憩的絕佳去處。 結合單位 宜蘭縣政府農業局、冬山鄉公所、中山社區發展協會、冬山鄉衛促會 以上資訊來自–宜蘭衛生局
宜蘭縣衛生局-12鄉鎮市【推薦健走步道】- NO.04 頭城鎮草嶺古道
鄉鎮 地點 頭城鎮-草嶺古道 步道特色 草嶺古道全長8.5公里,是先民開闢淡水廳到噶瑪蘭廳之間的官道路段,稱之為「淡蘭古道」,行經臺北縣及宜蘭縣兩縣分界山的「草嶺」,故名為「草嶺古道」。全程步行時間約需3-4小時,步道可見闊葉樹林、人工栽培的針葉樹還有亞熱帶雨林最具特色的筆筒樹。草嶺古道是四季皆適宜登爬的步道,春草碧綠,花開遍野;夏薑花香,香漫滿谷;秋芒白雪,搖曳生姿,冬芒凋盡,蒼茫蕭瑟,是步道四季景致的寫照。谷中綠地迤邐,稜線頂可眺望東北角美景,是登山、健行 、賞景的優勝美地。沿途還有『澄澈山溪』、『福德祠』、『跌死馬橋』、『雄鎮蠻煙摩碣』、『虎字碑』、『觀景亭』、『草嶺古道大里遊客服務中心』、『天公廟』等景點..,從古蹟造訪到身心遊憩無一不精采。古道中步道交錯,主要為升降緩坡步道,另鋪設的石板路有三種類型:含階梯式、緩坡段的平鋪式石板路及長階石板路,提供民眾不同的需求與選擇。古道的鋪設以我國南方丘陵山路的築路技術,採用當地最常見的砂岩作為材料,石磴如梯,後歷經日人的拓寬、頭城鎮公所的開路以及東北角管理處重新以砌石鋪設,而成為一條古意盎然、兼具知性與感性的健行步道。 推薦原因 1.針對不同的運動限制與需求,步道的選擇趨於多樣化。2.悠遊於步道,可同時享有人文、知性饗宴。3.為昔日往返台北宜蘭間主要通道,能體驗先民披荊斬棘、篳路藍縷之精神。4.主管單位用心營造,可順利推動本方案並具加分成效。5.每逢假日,遊客如熾,尤以年度芒花季,7年突破40萬人次,因此若將告示牌豎立於該步道,必可獲得最大宣導效果。 結合單位 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以上資訊來自-宜蘭衛生局
[同樂社區] 社區產業:芭樂、竹筍、水果皇帝蓮霧
『員山芭樂』在台北市場頗負盛名,社區果農自產自銷,天還沒亮就採好上等新鮮芭樂,然後直接開車去北台灣販售,很受消費者的愛戴與好評。 麻竹則是屬熱帶和亞熱帶的竹類,性喜高溫多濕,尤其在梅雨季雨量充沛時大量發筍,同樂社區土壤因屬砂質粘壤土,PH值在4.5-7.7之間,因此長出的竹筍特別香、嫩、脆,因為品質佳,所以除了供應宜蘭本地之外,也大量供應大台北都會區。 台灣地處亞熱帶,盛產許多水果,蓮霧是台灣奇蹟之一,北部宜蘭更負盛名。同樂社區因擁有好山好水,因此栽種出來的蓮霧水分充沛、風味甜美,深受消費者喜愛,尤其近年來利用套袋,蓮霧幼果以特製的紙袋套起來,避免病蟲害也免用農藥,讓消費者吃起更衛生、更健康。
[枕山社區] 公井頭仔和自來水抽水站
公井頭仔,據耆老口述:其井寬約5公尺見方,而且建有井岸,整村的人都靠這口井水生活,有時甚至要挑水挑整個晚上才夠用,當時的大人、小孩全部被叫來取水,人接人這樣傳。 有小孩被擠掉落井底,被人救起,當地居民相信井有井神,所以逢年過節都會前來燒金紙拜拜,祈求井神、井公、井婆,保佑村民『吃水平安』。 自來水抽水站是戰後設置的 ,除了供應鄰近村落用水外,也為枕山社區解決了用水之苦的問題。
[枕山社區] 神仙造枕
本村的地名,因為境內有獨立而形狀似枕頭的小山丘而得名。 據<員山庄誌>,記載嘉慶15年(1810),漳州人李佃及其它開墾者前來此地開墾,因其墾地內有如台灣式枕頭的山丘而稱之為枕頭山。 有關枕頭山傳說:『很久以前,有一仙人挑著扁擔,不小心扁擔折斷,兩邊物品掉落地上,一邊化作員山村的外員山(忠烈祠),一邊掉落在枕山地區,化作枕頭山,而這位仙人是位『懶惰仙』,所以乾脆就地倒臥在枕頭山上睡覺休息』。 千百年來,枕頭山依舊屹立不搖,而我們的睏仙到底又去何處睡大覺?
[枕山社區] 枕山社區簡介
枕山社區位於員山鄉,在蘭陽平原西邊,北方隔大礁溪和礁溪鄉二結村接壤,東邊則以枕頭山山麓連接同樂村,隔著枕山路(水尾仔)和頭份村為界,南鄰永和村、湖東村及湖西村,西北邊已山稜線與台北縣烏來鄉為鄰。 地屬長條型。總面積50平方公里,總人數將近3000人,社區居民以農為主業,並成立全國第一休閒農業區,以發展社區休閒產業。
[枕山社區] 神龍擺尾-水尾仔
「水尾」因位於枕山村最尾端而得名。 本來枕山地區就缺水,水尾更是缺水,小時若要水喝必需至牛奶城(現今永和村)挑水,後來草湖底防空洞有山泉水流出,居民聯合建造一座蓄水塔(位於以前靶場附近)以解決該地區居民挑水之苦。另因為水尾於頭分村、永和村相鄰,故流行一句話「撒一把尿可淹過三個村莊」。 因枕山地形造勢;前有望龍埤,後有水尾仔的流向,故有神龍擺尾之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