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二、教學與宣導活動

105.2.8.4參加壯圍鄉永鎮海岸淨灘活動

105.2.8.4參加壯圍鄉永鎮海岸淨灘活動

 

沙灘上的垃圾從何而來?是誰製造?根據近年於國際淨灘間的垃圾統計,海洋垃圾兩大頭號殺手:免洗餐具及塑膠垃圾。光是撿拾到的塑膠瓶,堆疊高度高達8.4座台北101大樓;免洗餐具的數量,以每人三餐使用來計算,可用上將近30年。這些廢棄物歷經幾十年也不會分解,不僅隔離了人與海的距離,也迫使海洋生物享用人類製造的「垃圾食物」。

瞭解海洋廢棄物人人有份以後,是不是只要淨灘、只要平常不亂丟垃圾,就可以減少海洋垃圾?還是,我們必須從源頭作起,拒絕使用一次性的產生,減少廢棄物的產生?我們希望讓這些知識傳承,讓更多人一起守護海洋環境!

原本滿佈漂流木及垃圾的海灘經過全校師生努力還原了海灘應有的面貌
希望透過這個活動讓學生們了解到保護環境、愛護地球的精神及其重要性

分類: 二、教學與宣導活動

105.2.8.3參與校外環保服務活動

105.2.8.3參與校外環保服務活動

在學校附近的三民社區撿垃圾,做環境的清潔

社區的環境清潔是必須靠著大家的合作與同心協力才有辦法維持的. 雖然過程很累很辛苦,但我相信我們的努力可以使得社區更加乾淨,那麼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社區服務打掃工作,讓學生更深刻的感受到「助人為快樂之本」,能夠幫忙大家,讓這個環境更整潔,使自己感到很充實也很快樂。

 

 

分類: 二、教學與宣導活動

105.2.8.2環境美化打掃學校周邊社區

105.2.8.2環境美化打掃學校周邊社區

出發前!

礁溪鄉公所及湯仔城溫泉產業暨觀光發展協會邀請鄉內共7所國中小,透過台灣美化協會所提倡的「掃除道」清掃哲學,體驗「凡是徹底、謙卑學習、感恩惜福」,淨化個人心靈,進而帶動良好的社會風氣。

社區是我們的家園,本校學生,藉著實施校內期末大掃除及社區美化服務,希望對社會風氣的改善起到示範作用,並期待號召更多人參與這項活動。

礁溪鄉在發展觀光的同時,對於環境保護的推動亦不遺餘力,未來將持續打造「友善城市,台灣亮點」的希望,使礁溪朝向更健康、休閒、友善、繁榮的目標邁進。

學生在風雨中認真打掃家園

學生在風雨中認真打掃家園

分類: 二、教學與宣導活動

105.2.8.1與三城資源回收站合作解決資源問題

105.2.8.1與三城資源回收站合作解決資源問題

 

於民國93年成立三城資源回收站,廠區位於三民社區活動中心旁,由一群愛好環保的義工,將回收之資源回收變賣款,集資合力蓋成目前的資源回收站,目前參與的環保志工有25位,每年資源回收量多達50公噸,變賣所得約新台幣30萬元。該站每年除了將部分所得添購資源回收器具外;並且提撥部分經費從事公益活動。例如、教育基金、冬令救濟及學校運動會經費贊助等。

學生協助社區資源回收隊,推動環保服務工作

學生協助社區資源回收隊,推動環保服務工作

 

 

三民村周遭路旁常見垃圾,設置資源回收分類廠後,垃圾棄置情形已漸漸消失,落實「垃圾變黃金」政策。

分類: 二、教學與宣導活動

105.2.7.2推動環境教育有功–與深溝水源生態園區合作推動環境教育

105.2.7.2推動環境教育有功–與深溝水源生態園區合作推動環境教育

深溝水源生態園區為更有效運用深溝園區現有環境及設備,與宜蘭縣內小學校共同推動師生認識水資源及辦理生態環境教育,6月25日下午2時於園區簡報室,與縣立深溝國小、同樂國小、員山國小、七賢國小、三民國小等校校長或代表,共同舉行簽訂推動環境教育合作協議書儀式,約定推動縣內水資源教育。

分類: 二、教學與宣導活動

105.2.5.4結合民間團體—民豐有機米新生代農夫談有機米栽培

105.2.5.4結合民間團體—民豐有機米新生代農夫談有機米栽培

時間:105.6.13

地點:本校視聽教室

參與人員:三–六年級學生

宜蘭地區因受氣候影響,一年一期作,二期休耕種植綠肥作物,可使土壤增加有機質成分,強化地力與土壤,使土壤有充足的時間休息,提升有機米品質。宜蘭縣礁溪鄉民豐有機米產銷班,民豐有機米生產於礁溪鄉良質米栽培區 ,栽培環境未受工業污染,水質清澈,水源充沛為山泉水,是生產有機良質米最理想的地區。

有機農業的好處
(一)降低對環境污染
(二)農業廢棄物回收再生資源利用
(三)建立良好之耕作制度
(四)改進空氣品質
(五)防止土壤沖蝕

有機農業是一種較不污染環境、不破壞生態,並能提供消費者健康與安全農產品的生產方式。

分類: 二、教學與宣導活動

105.2.5.結合社區資源—宜蘭大學到校推廣環保科學遊戲

105.2.5.結合社區資源—宜蘭大學到校推廣環保科學遊戲

日期:105.5.31

地點:風雨操場

參加人員:全校(各年段分開體驗)

國立宜蘭大學奈米科技中心團隊為提供蘭陽地區民眾及學生利用科普遊戲學習科學常識的機會。另結合宜蘭縣政府,舉辦「宜蘭縣大眾科學日」活動。

利用身邊可用的資源,回收再利用,製成科學遊戲組。

利用身邊可用的資源,回收再利用,製成科學遊戲組。

本次科普活動結合環保教育於各校辦理科學闖關遊戲,大眾科學日活動由宜蘭大學的計畫團隊培訓國小教師與宜蘭大學學生為種子師資,再由種子師資輔導各校畢業生(或高年級生)科普遊戲海報設計、模組製作、內容講解等訓練,培養學生們設計、規劃動手做實驗活動內容,從中主動學習科學知識,同時讓參與科普遊戲的學生及民眾認識科學、親近科學,甚至學習及應用科學。

  
分類: 二、教學與宣導活動

105.2.5.2結合社會資源—請蘭陽博物館到校宣導

105.2.5.2結合社會資源—請蘭陽博物館到校宣導

日期:105.1.11

地點:視聽教室

參加人員:三~六年級學生

1998年丸山遺址的搶救出土了大量的遺物,主要為石、陶類器物,包含各類工具類石器、裝飾類石器、石廢料、陶罐口緣、圈足、陶把、陶紡輪、陶偶等等。這些器物提供了認識丸山人日常生活的證據。

觀察這些器物,不但可以推測可能的用途,更可以對於過去的工藝技術有所了解。

器物原料的來源研究則提供我們對於史前丸山人的活動範圍或可能有的社會互動有所認識,丸山人群除了運用當地小丘或是蘭陽平原的陶土及石材製作器物,亦有利用來自其他地區的原料。

博物館人員專業解說

博物館人員專業解說

學生親自體驗如何鑽木取火

學習單

學習單

親身體驗

實物解說

分類: 二、教學與宣導活動

105.2.5.1與地方產業結合—羅東林場環境教育

105.2.5.1與地方產業結合—羅東林場環境教育

日期:105.6.28

地點:羅東林場

參加人員:五年級學生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為太平山林場開發時期「羅東出張所」舊址,保留舊有日式建物及產業遺址,充滿著林業文化的氛圍。園區佔地約16公頃,北邊入口以散發木屑香氣、烏桕夾道的步道迎接遊客,無輪晴雨走在步道上都覺得清爽舒適。園區目前規劃有生態池(貯木池)、水生植物池、水生植物展示區(培育荷花、穗花棋盤腳、睡蓮等數十種水生植物)、蒸汽火車頭展示區、森林鐵道、環池步道等設施,結合了休閒、教育、文化的功能,是生態觀察的好去處。

專業解說

學生體驗先民搬運木材之辛勞

日據時期園區是太平山林場重要的木材轉運中心,為了運材方便,當初還在貯木池畔興建了五分仔火車軌道與竹林車站。在林業興盛年代,周邊還發展出許多與林業關連的生活聚落,目前園區內仍保有許多日式員工宿舍,都是當時社會文化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