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_3-1-1_校園植物標示解說
分類: 校園環境管理
106_3-1-1_校園環境綠化美化辦理情形
105.4.2.5學生資源回收刷卡集點數活動
105.4.2.5學生資源回收刷卡集點數活動
三民國小資源回收
換宜蘭綠卡點數
- 綠卡點數學期末可以換獎品及摸彩(電腦課可上網換)
廢電池5顆換1點(不分大小顆)
光碟片10片換1點
寶特瓶10支換1點(不分大小支)
請攜帶閱讀卡閱讀卡、閱讀卡
(很重要所以說三次沒有卡的不能刷,
請拿50元去找美貴阿姨補辦)
到辦公室刷卡
統一刷卡時間
105年5/23星期五早上10:00~10:30
地點:辦公室電腦旁
學生帶許多光碟回收 | 帶寶特瓶回收 |
105.4.2.3學生參與綠卡活動獲得點數
105.4.2.3學生參與綠卡活動獲得點數
一.依「宜蘭綠卡認證行為表」之認證行為,以選擇以讀卡感應、系統登錄或外撈資料方式累積綠點:
(一)直接刷卡—以不增加卡片為原則,參與人可持童年宜蘭閱讀卡、悠遊卡或具有悠遊卡功能之信用卡等具RFID卡功能之卡片,均可於本系統開卡後,使用於讀卡機感應刷卡積點。未持有上述卡片者,可透過所屬任職單位向發卡單位(宜蘭縣政府環境保護局)申請核發宜蘭綠卡專屬卡片。
(二)系統登錄—宜蘭綠卡登錄網站逕行登錄積點。
二.綠色行動認證行為:以「家庭生活習慣之養成」、「學校行為之落實」、「社會生活之實踐」、「正向的環境行動參與」四個面向,訂定可參與及操作的環境學習、活動、體驗認證行動的「宜蘭縣環境教育電子護照(宜蘭綠卡)認證行為表」,符合表列認證行為者,可透過「宜蘭綠卡」網路系統的登錄,取得環境學習綠點。
105.4.2.2辦理教職員宜蘭綠卡說明會
105.4.2.2辦理教職員宜蘭綠卡說明會
《宜蘭綠卡》的核心主軸為何
《宜蘭綠卡》以「家庭生活習慣之養成」、「學校行為之落實」、「社會生活之實踐」、「正向的環境行動參與」四個面向為主軸。「家庭生活習慣的養成」、「學校行為之落實」以及「社會生活之實踐」三項均屬於“負責任環境行動“中的“生態管理“以及“消費者行為“模式,透過綠點的累積,實際上就是在幫助使用者對於“負責任環境行動“的實踐;另外認證行為的第四項「正向的環境行動參與」,則強調在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的學習,以及多元管道的環境教育活動參與,有助於環境學習成效的提升。
說明宜蘭綠卡實施精神及方式宜蘭縣政府為什麼要推行《宜蘭綠卡》 目前國際間已開始推行「綠色護照(green passport)」,以鼓勵人民勵行環境保護行動,本府有鑑於地球環境之變遷,乃規劃符合「生態、生活、生產」三生共構觀點之《宜蘭綠卡》,訂定累積綠點獎勵回饋措施,鼓勵縣民於日常生活行動中實現綠色價值,並串連相關商家與民間團體組織,從學校及家庭生活為起點,拓展至社會行動,期透過生活習慣之養成、消費行為的選擇、生態旅遊的體驗、正向環境行動的參與,於日常生活中落實綠色生活行動。 |
由承辦人負責說明 |
說明刷卡積點獎勵方式 : 一.認證行為採綠點累積值和經驗值並行,每年於6月(學校畢業前夕)核算前1年6月1日起至當年5月31日止所累積綠點,於宜蘭綠卡網站線上兌換獎品、競標或抽獎方式獲取獎品獎勵,兌獎後或逾期未兌換點數歸零,轉為經驗值。 二.學校級任老師綠點計算:以全班學生所獲得之總點數再加值比例5%,作為該班級任老師可獲取之綠點數,該點數可供級任老師作為送點數或以點數換獎品獎勵班級學生之用。 |
105.4.2.1辦理宜蘭綠卡家長說明會
105.4.2.1辦理宜蘭綠卡家長說明會
時間:105.9.9
地點:視聽教室
參與家長:約40人
宜蘭綠卡
宜蘭縣政府為什麼要推行《宜蘭綠卡》
國際間已開始推行「綠色護照(green passport)」,以鼓勵人民勵行環境保護行動,本府有鑑於地球環境之變遷,乃規劃符合「生態、生活、生產」三生共構觀點之《宜蘭綠卡》,訂定累積綠幣獎勵回饋措施,鼓勵縣民於日常生活行動中實現綠色價值,並串連相關商家與民間團體組織,從學校及家庭生活為起點,拓展至社會行動,期透過生活習慣之養成、消費行為的選擇、生態旅遊的體驗、正向環境行動的參與,於日常生活中落實綠色生活行動。
105.4.1.2永續學校環境管理計畫
宜蘭縣礁溪鄉三民國民小學105年度永續學校環境管理計畫
壹、依 據:
(一)本校中長期校務發展計畫
貳、目 的:
1、改善學校環境,消除髒亂,使學校達到整潔及綠美化之境地。
2、落實校園環保及綠美化以提供校園靜謐清爽的校園環境,減輕師生校外生活壓力,並以收境教之效果。
3、結合家長及社區資源,發展符合當地特色之永續學校。
參、實施原則:
1、應落實『共同參與』原則。
2、應符合『經濟』原則。
3、應強調『實用』原則。
4、應注意『設計』原則。
5、要把握『教育』原則
肆、實施計畫內容:
內容 | 進行方式 | 執行單位 |
(一) 訂定永續學校環境管理計畫,推動學校環境管理 | 1. 訂定並發展符合學校特色的永續校園環境管理計畫,營造健康、安全與關懷的校園環境。 2. 利用各種會議說明實施精神及方式。 3. 定期會議進行檢討實施成果。 4. 結合家長及社區資源參與永續學校環境管理計畫的推動。 5. 推動校園環境稽核實務,以強化校園環境管理。 | 教導處 行政事務務處 |
(二)將綠色建築納入永續校園整體規劃 | 1. 配合校園整體規劃,採行綠建築觀念,建構及修繕房舍、設施、場所。 | 行政事務務處 |
(三)執行永續校園環境管理 | 1. 營造本土生物多樣性的校園生態環境。 2. 使用再生能源、水資源回收再利用及省水省電器材。 3. 運用校園及社區閒置空間,設置環境教育學習場所。 4. 妥善規劃資源回收及廚餘回收工作。 5. 妥善處理研究、教學、實習後之廢液及廢棄物,落實實驗室安全衛生教育。 6. 定期取樣學校飲用水體送檢化驗,並委由專人或維修商依約定期維護管理,做好水質管理。 7. 發揮環境保護小組組織功能及其運作,定期檢討環境保護小組工作推行及相關措施。 8. 建立校園環境安全衛生及防災應變機制。防治校園污染。 | 行政事務務處 教導處 |
(四)環境教育融入課程,落實環境教學 | 1. 成立環境教育教師專業成長團,進行環境教育相關研究。 2. 結合環境教育議題進行課程規劃與教案設計。 3. 鼓勵教師參與相關研習活動。 4. 提供優良教材供老師教學使用。 5. 設置環境教育網頁、環境教育宣導專欄及場所。 6. 善用校園環境資源、規劃校園環境教學步道,提供教學。 7. 依不同年級自行設計及運用教育部或環保署等編訂的環保輔助教材、教案及多媒體進行教學活動。 | 教導處 行政事務務處 |
(五)辦理環境教育相關活動 | 1. 結合國語文競賽將相關議題列入。 2. 辦理環境教育藝文活動與競賽。舉辦環境地圖繪製、攝影、辯論、徵文、戲劇、網頁、海報、有獎徵答及教學觀摩等活動。 3. 鼓勵學生參與社區環保活動。 4. 結合市公所推展之相關回收活動鼓勵學生做好資源回收及廚餘回收。 | 教導處 行政事務務處 |
(六)推動校園生活環保 | 1. 落實綠色採購方案,購買環保用品,並加強校園辦理綠色消費之宣導活動及鼓勵師生力行綠色採購。 2. 加強校園省能低碳、低污染、綠色消費等生活習慣。 3. 校成立環保小尖兵,進行校內外環保工作。 4. 結合戶外教學或參觀環境教育場所及環保設施(如環保科技園區、焚化廠、資源回收場等),加深學生印象。 5. 推行校園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再利用(含二手制服、藝能科課本、參考書、學用品、落葉及廚餘等)、辦公室做環保及節省資能源等。 6. 結合家長及社區資源並配合政府機關環保施政重點,推動校園環保服務工作。 | 行政事務務處 教導處
|
伍、獎勵:依實施辦法之內容,舉辦各項之活動,依本校獎懲辦法擇優獎勵之。
陸、本辦法經校長核可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承辦人:李坤祥 教導主任:江淑瑰 總務主任: 嚴立勳 校長:徐博正
105.4.1.1參加永續校園研習
105.4.1.1參加永續校園研習
參加目的:
為加速校園進行永續改造、轉化傳統校園環境以符合綠色、生態、
環保、健康、省能、省資源之環境目標,使校園環境成為推動環境教
育之基地並配合城鄉風貌再造、社區總體營造、生態旅遊之推動,故
辦理永續校園推廣計畫,希冀藉由推廣永續校園理念及改造實質環境
以達成永續教育之目標。
研習證明 | ||
研習證明 |
105.3.7.4教育農場教案設計
宜蘭縣三民國小教育農場教案設計
學生親自動手鬆土、鋤草
種出有機蔬菜 |
有機蔬菜義賣
教案
單元名稱 | 大家一起來種菜(低年級) | ||
適用年級 | 低年級 | 上課節數 | 2 |
配合領域 |
| ||
教學目標 |
| ||
對應食農 相關議題 能力指標 | 議題:1-4-參與農事,了解農業生產與食物的關係 低(4) 培養對農事活動的好奇心,從定植或採收中獲得親近土地的經驗 | ||
課前準備 與建議 |
準備:菜盆、培養土、澆灌器、挖土鏟、手套、菜苗
建議:可以全程戶外進行,亦可先透過投影片介紹後再至戶外,可以在上學期期中考過後開始進行本課程,也就是建議在第11週或第12週,至少在11月底前應完成本單元。 |
教學內容 | 所需用品 | 時間 | 評量方式 |
※準備活動: 將學生事先分組,每組負責一個菜盆,教師準備示範(需另外一個菜盆)。 說明整體活動:今天我們要來一起種菜,老師會教大家簡單的種菜知識,並且讓大家都可以動手種菜。
※發展活動:
※綜合活動:
|
PPT/實物
PPT/實物 PPT/實物
定植工具
定植工具 菜苗
定植工具
|
5′
5′
5′ 5′
5′
15′ 5′
15′ 5′
10′
5′ |
觀察
觀察 問答發表
觀察
實作情形 觀察
實作情形 觀察
實作情形
問答發表 |
宜蘭縣三民國小食農教育設計
單元名稱 | 健康密碼(低年級) | ||
適用年級 | 低年級 | 上課節數 | 2 |
配合領域 |
| ||
教學目標 |
| ||
對應食農 相關議題 能力指標 | 議題:3-1-健康飲食習慣的培養 低(2) 透過體驗讓孩子嘗試多樣化的季節食物,啟發其視覺、味覺、嗅覺、聽覺、觸覺等五感能力,了解真食物的美味,養成均衡飲食的習慣。 | ||
課前準備 與建議 |
準備:食物金字塔相關圖卡與教學ppt,學生需準備色鉛筆或彩虹筆之簡單著色工具。
建議:於教室內透過資訊媒體進行教學,事先擷取當日營養午餐之菜色與食材圖片(或運用網站) ,第二節亦可搭配藝文進行著色。 |
教學內容 | 所需用品 | 時間 | 評量方式 |
※準備活動: 準備好教學ppt,並事先測試。
※發展活動:
※綜合活動:
|
教學ppt
網路 午餐菜色網
著色單 |
5′
15′ 10′ 5′
5′ 40′
|
問答發表
觀看專心度 問答發表 問答發表
問答發表 實作
|
宜蘭縣三民國小食農教育設計
單元名稱 | 親手自己做(低年級) | ||
適用年級 | 低年級 | 上課節數 | 2 |
配合領域 |
| ||
教學目標 |
| ||
對應食農 相關議題 能力指標 | 議題:1-1-手作料理、綠色烹調、享受共食的樂趣 議題:1-3-飲食禮儀、珍惜食物與感恩 議題:3-2-認識食品添加物與標示 低(2) 透過體驗讓孩子嘗試多樣化的季節食物,啟發其視覺、味覺、嗅覺、聽覺、觸覺等五感能力,了解真食物的美味,養成均衡飲食的習慣。 低(3) 能完成工序簡單的料理,如飯糰、麻糬、沙拉、蒸蛋等。 | ||
課前準備 與建議 |
準備:製作沙拉相關副材料-玉米粒(非基因改造)、優格(或沙拉醬)、水煮蛋(可選用有機蛋)、小番茄(可選用有機)、小黃瓜(可選用有機)、苜蓿芽、水煮鮪魚、起司粉、紅麴排骨肉、小漢堡,學生自備餐具。 建議:於較大場地(綜合教室)內佈置各類食材分站,供學生依序取得乙份。 |
教學內容 | 所需用品 | 時間 | 評量方式 |
※準備活動: 準備好相關食材,並事先分站布置完成。 將學生帶往菜盆,依原先組別分組就定位。 ※發展活動:
※綜合活動:
|
剪刀、手套 水桶、菜盤
相關食材
手套、口罩
投影片
|
5′ 10′ 5′
10′
20′
10′
10′
10′ |
觀察 實作 觀察
實作
問答發表
實作
問答發表
實作
|
105.3.7.3民豐有機米新生代農夫談有機米栽培
民豐有機米新生代農夫談有機米栽培
時間:105.6.13
地點:本校視聽教室
參與人員:三–六年級學生
宜蘭地區因受氣候影響,一年一期作,二期休耕種植綠肥作物,可使土壤增加有機質成分,強化地力與土壤,使土壤有充足的時間休息,提升有機米品質。宜蘭縣礁溪鄉民豐有機米產銷班,民豐有機米生產於礁溪鄉良質米栽培區 ,栽培環境未受工業污染,水質清澈,水源充沛為山泉水,是生產有機良質米最理想的地區。 | |
常見農業用藥 | |
有機農業的好處 | |
有獎徵答時間,學生正努力回答中。 |
結語:有機農業是一種較不污染環境、不破壞生態,並能提供消費者健康與安全農產品的生產方式。